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六章 苏拉威西海(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苏拉威西海属东南亚海域,亦称西里伯斯海,位于太平洋西部,是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岛间海。其海域范围在棉兰老岛、加里曼丹岛、苏拉威西岛等岛屿与桑吉群岛之间,北界苏禄群岛、苏禄海和民答那峨岛;东连桑吉列岛;南接西里伯斯岛;西邻婆罗洲。它是沟通东南亚各国以及通往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水域。海区处于西太平洋的岛弧带上,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活动。南北长675公里,东西宽837公里,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深部海水从民答那峨岛以南的太平洋流入,通过望加锡海峡向西南流出,表层流也如此,渔业发达。沿岸和岛屿之间的贸易兴盛。

沿苏拉威西海海岸低平曲折,多河口湾,河流多流程短,沿岸地带为印度尼西亚重要的产油区,南侧的苏拉威西岛海岸曲折多海湾,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苏海岸多为悬崖峭壁;西侧的加里曼丹岛,是世界第三大岛,岛上森林覆盖率达80%,是著名的热带雨林区;北部则是米纳哈萨半岛,海岸平直陡峭;东段的海岸平直陡峭,西段为莫罗湾海岸,岸边有小平原,大部分地区覆盖有热带雨林。西北界的苏禄群岛和东界的桑义赫群岛多为火山岛和珊瑚岛。

(一)郑和的马来西亚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舟师首次下西洋。永乐四年(1406年)驶抵满剌加国。拜里米苏剌亲率王子、大臣与仪仗队前来马六甲港迎接,并举行盛大隆重的欢迎仪式。郑和为满剌加国护送去了“镇国之山”石碑。“镇国之山”碑是应拜里米苏剌国王之请而制,碑文与铭诗由明成祖朱棣御笔题赐,据说是书写在金龙纹笺上。刻碑文字由吏部尚书蹇义书写。拜里米苏剌将石碑安放在马六甲西山(今升旗山)上。

永乐六年九月,郑和二下西洋。永乐七年郑和船队抵达满剌加国。郑和在马六甲港入口的小山(即今三保山)上构筑重栅小城。永乐十一年冬,郑和三下西洋,船队便驻扎马六甲港。当时,已日渐强盛的满剌加王国欲向爪哇国索回淡马锡和苏门答腊的旧港(即三佛齐,室利佛逝国土)地区,造成满剌加国与爪哇国剑拔弩张的态势。郑和便说服双方,以睦邻友好。此时,苏门答腊各国发生战乱,郑和当即移师苏门答腊,并在这里设立“官厂”,临时驻扎船队和储存物资。随后,船队分道航行:一队向加异勒(今印度东南端)、阿拨巴丹和甘巴里驶去;一队由郑和统率向锡兰山、小葛兰(今印度之奎隆)、柯枝、古里进发。

永乐十五年(1417)冬,郑和船队五下西洋,自长乐太平港出航,先到占城、爪哇,又抵马六甲。这次,郑和带去了明成祖给满剌加新国王母翰。撒于的儿。沙的袭封与金币。

永乐十九年(1419)冬,郑和六下西洋。永乐二十年,郑和船队再次驻跸马六甲。

郑和这次下西洋直驶祖法儿国(今阿拉伯半岛阿曼南部的佐法儿地区)。再由祖法儿驶抵非洲的木骨都束、竹步、卜剌哇、麻林等国。之后,横渡印度洋回抵马六甲。由于船队遭遇印度洋风暴,损坏严重。郑和便前往满剌加国九州山采伐桅杆木,采得六株长二十五米的沉香木。于是,郑和帅船得以修缮如新。同时,郑和命船工,教会满剌加国王建造了大船。待永乐二十一年即将回航时,旧港发生丙讧。明有闻报,即遣杨敏会同郑和前往处理。满剌加国王西里麻哈率妻、子女陪臣则随郑和船队来中国朝贡并讨封赐。

明宣宗宣德六年(1431)六月初九日,郑和奉命七下西洋,其使命中有专为调解暹罗国与满剌加国睦邻事宜。《明史。满剌加》条有记载:“宣德六年(二月初七日),遣使者来言:‘暹罗谋侵本国,王欲入朝,惧为所阻,欲奏闻,无能书者,令臣三人附功答剌贡舟入诉。’帝命附郑和舟归国,因令和赍敕谕暹罗,责以辑睦邻封,毋违朝命。”满剌加国使者巫宝赤纳三人,便搭乘郑和宝船回国。

宣德七年(1432)七月初八至八月初八,郑和亲往暹罗国,调解暹罗国与满剌加国睦邻事宜。暹罗国王三赖波罗摩。剌答的赖举行隆重异常的欢迎仪式来迎接郑和。于是,暹罗暂停谋侵满剌加国。满剌加国遂得以全力建设家园,畅通商贸。

郑和船队对满剌加王国的贡献枚不胜举。而满剌加上自国王贵族,下至庶民土著,对郑和的崇敬爱戴更是馨书难尽。现今吉隆坡“马来西亚博物馆”大门两侧彩瓷壁画《马来西亚历史沿革图》的第一段,就是表现永乐七年郑和下西洋船队抵达满剌加的情景。画面中大艘宝船上悬挂着“郑”字帅旗,是最鲜明形象的赞颂。古城马六甲,有三保山三保庙,祭祀供奉郑和。庙内有三保井,乃郑和当年督工凿成。郑和,在马来西亚人民心中,永远是功绩卓著的神人。

1、满剌加

(1)马欢《瀛涯胜览》中的满剌加国

自占城向正南,好风船行八日到龙牙门。入门往西行,二日可到。此处旧不称国,因海有五屿之名,遂名曰五屿。无国王,止有头目掌管。此地属暹罗所辖,岁输金四十两,否则差人征伐。永乐七年己丑,上命正使太监郑和等统〔宝船〕赍诏勑,赐头目双台银印冠带袍服,建碑封城,遂名满刺加国,是后暹罗莫敢侵扰。其头目蒙恩为王,挈妻子赴京朝谢,贡进方物,朝廷又赐与海船回国守土。

其国东南是大海,西北是老岸连山。皆沙卤之地,气候朝热暮寒,田瘦谷薄,人少耕种。有一大溪河水,下流从王居前过入海。其王于溪上建立木桥,上造桥亭二十余间,诸物买卖俱在其上。

国王国人皆从回回敎门,持斋受戒诵经。其王服用以细白番布缠头,身穿细花靑布长衣,其样如袍。脚穿皮鞋,出入乘轿。国人男子方帕包头,女人撮髻脑后。身体微黑,下围白布手巾,上穿色布短衫。风俗淳朴,房屋如楼阁之制,上不铺板,但高四尺许之际,以椰子树劈成片绦,稀布于上,用藤缚定,如羊棚样。自有层次,连床就榻盘膝而坐,饮卧厨灶皆在上也。

人多以渔为业,用独木刳舟泛海取鱼。

土产黄速香、乌本、打麻儿香、花锡之类。打麻儿香本是一等树脂,流出入土,掘出如松香沥靑之样,火烧卽着。番人皆以此物点照当灯。番船造完,则用此物熔涂于缝,水莫能入,甚好。彼地之人多采取此物以转宝他国。内有明净好者,却似金珀一样,名损都卢斯。番人做成帽珠而卖,今水珀卽此物也。花锡有二处山坞锡场。王命头目主之,差人淘煎,铸成斗样,以为小块输官。每块重官秤一斤八两,或一斤四两,每十块用藤缚为小把,四十块为一大把,通市交易皆以此锡行使。

其国人言语幷书记婚姻之礼,颇与爪哇同。

山野有一等树,名沙孤树,乡人以此物之皮,如中国葛根捣浸澄滤其树作丸,如菉豆大,晒干而卖,其名曰沙孤米,可以作饭契。海之洲渚岸边生一等水草,名茭蔁叶。长如刀茅样,似苦笋。壳厚,性软,结子如荔枝样,鸡子大。人取其子酿酒,名茭蔁酒,饮之亦能醉人。乡人取其叶结竹细簟,止阔二尺,长丈余,为席而卖。果有甘蔗、巴蕉子、波罗蜜、野荔枝之类。菜葱、姜、蒜、芥、东瓜、西瓜皆有。牛、羊、鸡、鸭虽有而不多。价亦甚贵。其水牛─头直银一斤以上。驴马皆无。其海边水内常有鼍龙伤人。其龙高三四尺,四足,满身鳞甲,背刺排生。龙头撩牙,遇人卽啮。山出黑虎,比中国黄虎略小,其毛黑,亦有暗花纹。其黄虎亦间有之,国中有虎化为人,入市混人而行,自有识者,擒而杀之。如占城尸头蛮,此处亦有。

凡中国宝船到彼,则立排栅,如城垣,设四门、更鼓楼,夜则提铃巡警,内又立重栅,如小城。盖造库藏仓廒,一应钱粮顿在其内,去各国船只回到此处取齐,打整番货,装载船内,等候南风正顺,于五月中旬开洋回还。其国王亦自采办方物,挈妻子带领头目驾船跟随宝船赴阙进贡。

(2)费信《星槎胜览》中的满剌加国

其处旧不称国,傍海居之,山孤人少。受降于暹罗,每岁输金四十两,以为纳税。田瘠少收。内一山泉流溪下,民以溪中淘沙取锡,煎销成块,曰斗块,每块重官秤一斤四两。及织蕉心簟。惟以斗锡通市,馀无产物。气候朝热暮寒。男女椎髻,身肤黑漆,间有白者,唐人种也。俗尚淳厚,以淘钓于溪,网渔于海。房屋如楼阁,即不铺设,但有不条稀布,高低层次,连床就榻,箕居而坐,饮食厨厕俱在其上也。货用清白磁器、五色烧珠、色绢、金银之属。永乐七年,皇上命正使太监郑和等赍捧诏敕,赐以双台银印,冠带袍服,建碑封域,为满剌加国,其暹罗始不敢扰。永乐十三年,酋长感慕圣,挈妻携子贡献方物,涉海朝谢,圣上赏劳归国。

诗曰:满剌村寥落,山孤草木幽。青禾田少种,白锡地多收。朝至热如暑,暮来凉似秋。羸形漆肤体,椎髻布缠头。盐煮海中水,身居栅上楼。夷区风景别,赋咏采其由。

2、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首都吉隆坡。马来西亚由十三个州组成,共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位于马来半岛的西马来西亚,北接泰国,南部隔着柔佛海峡,以新柔长堤和第二通道连接新加坡;另一个是东马来西亚,位于加里曼丹岛的北部,南部接印度尼西亚,而文莱国则位于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之间。马来西亚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创始国之一。

(1)金色半岛

郑和昔日所临满剌加国,即今日马来西亚之马来半岛地区。马来半岛亦称克拉半岛,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向南延伸部分,起自克拉地峡。又称马六甲半岛,是东南亚一狭长半岛,南北长约1127公里,最宽处322公里,半岛上的巴来海角是亚洲大陆最南端。半岛北接大陆,西临印度洋安达曼海和马六甲海峡,南为新加坡海峡,东濒泰国湾、南海。中央山脉纵贯半岛,最高点大汉山海拔2187公尺。西部河流短,近海处大面积淤泥沉积,通航受阻。东部河流较长,上游坡降平缓。马来半岛包括泰国的西南部、马来西亚的西部和新加坡。古代有“金色半岛”之称,历来为大陆与马来群岛间经济和文化联系的纽带。

(2)黄金半岛

在托勒密的地图上,马来半岛被称为“黄金半岛”。历史上最古老的马来王国在公元10世纪时发展自沿海港口城市,包括吉打州的龙牙犀角国及布秧谷。伊斯兰教在14世纪传至登加楼州。15世纪初,拜里米苏拉创立马六甲王朝(满剌加)。但马六甲王朝的繁荣却迎来了葡萄牙在的入侵。之后荷兰与英国相继控制马六甲海峡,均以马六甲为殖民中心。

法兰西斯·莱特在1786年开拓并发展槟城为军事及商业中心。但很快的槟城就被斯坦福·莱佛士爵士在1819年开拓的新加坡取代。1824年,英国在《英荷条约》签订后从荷兰手中获得马六甲。1826年,英国设立了归驻在加尔各答的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所管辖的海峡殖民地,并渐渐的在马来半岛扩展影响力。初期的海峡殖民地包括槟城、新加坡及马六甲。1867年,设于伦敦的殖民厅接管海峡殖民地。同时,许多马来州属的统治者为了解决州内的纷争而向英殖民者求助。在殖民厅接管海峡殖民地的十年内,一些马来半岛西海岸的马来州属也同时被英殖民者控制。海峡殖民地的商人都希望英国政府介入马来半岛产锡州属的内政。华侨党派的纷争及内战使英政府采取了有利于商人的炮舰外交。1874年的邦咯条约最终导致英殖民者的权力扩张。在20世纪之前,由彭亨、雪兰莪、霹雳及森美兰州组成的马来联邦(非马来亚联邦)为英总督们所管辖。这些总督听令于驻在新加坡的最高专员兼海峡殖民地总督。最高专员则直接向伦敦的殖民厅报告。其他的马来半岛的州属被称为马来属邦。虽然他们不直接属于英殖民者,但州内都驻有英国参政司。四个北部州属:玻璃市、吉打、吉兰丹及登加楼曾经被泰国统治。英属北婆罗洲(现为沙巴州)曾被苏禄王朝统治,英籍的布洛克家族则管辖拥有大片森林的砂拉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