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卷五十六 舞曲歌辞五(2 / 3)

【天符颂】明帝天符革运,世诞英皇。在馆神炫,既壮龙骧。六钟集表,四纬骈光。於穆配天,永休厥祥。

【明德颂】明帝明德孚教,幽符丽纪。山鼎见奇,醴液涵祉。鹓雏耀仪,驺虞游趾。福延亿祚,庆流万祀。

【帝图颂】

帝图凝远,瑞美昭宣。济流月镜,鹿毳霜鲜。甘露降和,花雪表年。孝德载衍,芳风永传。

【龙跃大雅】

龙跃戎府,玉耀蕃宫。岁淹豫野,玺属嫔中。江波澈映,石柏开文。观毓花蕊,楼凝景云。白乌三获,甘液再呈。嘉穟表沃,连理协成。德充动物,道积通神。宋业允大,灵瑞方臻。

【淮祥风】

淮祥应,贤彦生。翼赞中兴致太平。

【宋世大雅】虞龢宋世宁,在泰始。醉酒欢,饱德喜。万国朝,上寿酒。帝同天,惟长久。

【治兵大雅】明帝王命治兵,有征无战。巾拂以净,丑类革面。王仪振旅。载戢在辰。中虚巾拂,四表静尘。

【白纻篇大雅】

在心曰志发言诗,声成于文被管丝。手舞足蹈欣泰时,移风易俗王化基。琴角挥韵白云舒,《箫韶》协音神凤来。拊击和节咏在初,章曲乍毕情有馀。文同轨一道德行,国靖民和礼乐成。四县庭响美勋英,八列陛唱贵人声。舞饰丽华乐容工,罗裳映日袂随风。金翠列辉蕙麝丰,淑姿秀体允帝衷。

【齐明王歌辞七首】王融《齐明王歌辞》七曲,王融应司徒教而作也。一曰《明王曲》,二曰《圣君曲》,三曰《渌水曲》,四曰《采菱曲》,五曰《清楚引》,六曰《长歌引》,七曰《散曲》。

【明王曲】

明王日月照,至乐天地和。幸息《云门》吹,复歇《咸池》歌。桂房金匏朄,瑶轩丝石罗。硃骐步踯躅,玄鹤舞蹉跎。露凝嘉草秀,烟度醴泉波。皇基方万祀,齐民乐如何。

右一曲,三解。

【圣君曲】

圣君应昌历,景祚启休期。龙楼神睿道,兔园仁义基。海荡万川集,山崖百草滋。盘苗成萃止,渝韎异来思。清明动离轸,威惠被殊辞。大哉君为后,何羡唐虞时。

右一曲,三解。

【渌水曲】

湛露改寒司,文莺变春旭。琼树落晨红,瑶塘水初渌。日霁沙溆明,风动泉华烛。遵渚泛兰觞,乘漪弄清曲。斗酒千金轻,寸阴百年促。何用尽欢娱,王度式如玉。

右一曲,三解。

【采菱曲】

炎光销玉殿,凉风吹凤楼。雕辎傃平隰,硃棹泊安流。金华妆翠羽,鹢首画飞舟。荆姬采菱曲,越女江南讴。胜声翻叶静,发响谷云浮。良时时一遇,佳人难再求。

右一曲,三解。

【清楚引】

平原数千里,飞观郁岧岧。清月冏将曙,浩露零中宵。转叶渡沙海,别羽自冰辽。四面涌寒色,左右竟严飙。崤渑多榛梗,京索久尘苗。逝将凭神武,奋剑荡遗妖。

右一曲,三解。

【长歌引】

周雅听休明,齐德觏升平。紫烟四时合,黄河万里清。翠柳廕通街,硃阙临高城。方毂雷尘起,接袖风云生。酣笑争日夕,丝管互逢迎。徂年无促虑,长歌有馀声。

右一曲,三解。

【散曲】

金枝湛明燎,绣幕裂芳然。层闺横绿绮,旷席缅硃缠。楚调《广陵散》,瑟柱秋风弦。轻裙中山丽,长袖邯郸妍。徐歌驻行景,迅节籥浮烟。言愿圣明主,永永万斯年。

右一曲,三解。

【唐功成庆善乐舞辞】太宗一曰《九功舞》,殿庭朝会所奏文舞也。《新唐书·礼乐志》曰:“太宗生於武功之庆善宫,贞观六年幸之。宴从臣,赏赐闾里,同汉沛、宛。帝欢甚赋诗,吕才被之管弦,名曰《功成庆善乐》。以童兒六十四人,冠进德冠,紫裤褶,长袖,漆髻,屣履而舞。”《旧书·乐志》曰:“《庆善乐》,太宗所造也,名《九功之舞》。舞蹈安徐,以象文德洽而天下安乐也。冬正享宴及国有大庆,与《七德舞》偕奏于庭。”

寿丘唯旧迹,酆邑及前基。粤余承累圣,悬弧亦在兹。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梯山盛入款,驾海亦来思。单于陪武帐,日逐卫文。端扆朝四岳,无为任百司。霜节明秋景,轻冰结水湄。芸黄遍原隰,禾颖积京坻。共乐还谯宴,欢此《大风》诗。

【德中和乐舞辞】德宗《唐会要》曰:“贞元十四年,德宗以中和节自制《中和舞》,舞中成八卦。”又叙其舞曰:“朕以中春之首,纪为令节,象中和之容,作《中和》之舞。”按此曲盖因继《天诞圣乐》而作也。

芳岁肇佳节,物华当仲春。乾坤既昭泰,烟景含氤氲。德浅荷玄贶,乐成思治人。前庭列钟鼓,广殿延群臣。八卦随舞意,五音转曲新。顾非《咸池》奏,庶协南风薰。式宴礼所重,浃欢情必均。同和谅在兹,万国希可亲。

【霓裳辞十首】唐·王建一曰《霓裳羽衣曲》。《唐逸史》曰:“罗公远多秘术,尝与玄宗至月宫。初以拄杖向空掷之,化为大桥。自桥行十馀里,精光夺目,寒气侵人。至一大城,公远曰:‘此月宫也。’仙女数百,皆素练霓衣,舞于广庭。问其曲,曰《霓裳羽衣》。帝晓音律,因默记其音调而还。回顾桥梁,随步而没。明日,召乐工,依其音调,作《霓裳羽衣曲》。一说曰:开元二十九年中秋夜,帝与术士叶法善游月宫,听诸仙奏曲。后数日,东西两川驰骑奏,其夕有天乐自西南来,过东北去。帝曰:‘偶游月宫听仙曲,遂以玉笛接之,非天乐也。’曲名《霓裳羽衣》,后传於乐部。”《乐苑》曰:“《霓裳羽衣曲》,开元中,西凉府节度杨敬述进。郑愚曰:‘玄宗至月宫,闻仙乐,及归,但记其半。会敬述进《婆罗门曲》,声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为散序,敬述所进为曲,而名《霓裳羽衣》也。’白居易曰:‘《霓裳》法曲也。其曲十二遍,起於开元,盛於天宝。’凡曲将终,声拍皆促,唯《霓裳》之末,长引一声。故其歌云‘繁音急节十二遍,唳鹤曲终长引声’是也。按王建辞云:‘弟子部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刘禹锡诗云:‘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然则非月中所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