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十九章 君子乾乾 与时偕行(1 / 1)

首先感谢《今日科苑》杂志社总编刘书良先生和执行主编陈家忠先生邀请我参加“佘赤求创新方法成果学术研讨会暨新闻发布会”,这给我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

我多年从事文学创作,并多年在出版社和杂志社工作,编辑出版书刊,因此,“科研”之于我可谓门槛高耸,即便奋力抬腿也难以逾越。

但是,搞“科研”与从事“文学”工作两者之间又具有本源性的共同点,即都从属于大的文化范畴。而在共同的“文化属性”上,又最鲜明最本真地集中在“人”身上,即人的情操、人的品格、人的抱负、人的激情、人的追求等等。因此说来,在这个基本点上,我与佘赤求先生还是有共鸣点的。

我阅读了佘赤求先生的《创新理念革命与实践》一文后,除了在解读什么是创新理念以及如何理念创新等方面获益匪浅夕卜,尤其是其中两句话使我颇为感慨良多:一句是“科研难”;另一句则是“探索歌德巴赫猜想,昼思夜想了20年。”这两句话既是佘先生有感而发、刻骨铭心的肺腑之言,也是其在“科研”的旅途中艰难跋涉、披荆斩棘和百折不挠的真实写照。

的确,倘若在“科研”上有所创新,有所建树,有所作为,需要付出常人难以付出的沉重而昂贵的代价。但是,如果是在“民间”高科研,则比在国家的科技部门和大专院校搞科研的难度要大得多。那么,究其难度,除了诸如在环境、设备、资金等因素外,还有一个令一般人难以抵御的“门阀”观念。实际情况正是如此,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文学艺术界,极讲究所谓的“知本位”和门派师承,而排斥“智本位”和自学成才。如果不是那个名牌大学的学子和那位泰斗名宿的门下及弟子,即使在学术等领域具有真知灼见和出类拔萃的才华,也往往被“权威”所轻视、所冷漠、所诋毁。这种例子屡见不鲜。实际上,只是一所乡镇中学的退休数学教师的佘赤求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因为在他的文章里,就袒露出引天长嘯般的无奈与悲愤。这种世俗而专制的“门阀”观念,是振兴“科研”的无形杀手,应该给予严厉的鞭挞和讨伐。其次,佘赤求先生,命运多桀,人生之路及其坎坷。不仅经受过“三年自然灾害”,险些因饥饿而死;后又蒙冤入狱,横祸加身,在大墙内受尽难言之苦;而且至天命之年又不幸身患癌症。然而,残酷的生存环境和无情的恶疾并没有磨灭他从事“科研”的意志、执着与求索。试想,为了《歌德巴赫猜想证明》,20年殚心竭虑,七千多个“三更灯火”和霄衣旰食,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呵!如果没有矢志不渝的追求,没有甘愿为“科研”献身的精神,没有不唯“上”不唯“权”的铮铮风骨以及富有“斗士”般的挑战与无所畏惧,要想坚持到今天并且取得令人扼腕的成果是不可能的。因此,佘赤求先生在“科研”中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学习和称道的。

最后,我想引用《易经》中乾卦里的一句话,叫作:“君子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愿佘赤求先生审时度势,顺应科学发展规律,再接再励,取得更加骄人的业绩。

(此文为参加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教育分会和《今日科苑》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佘赤求创新方法成果研讨暨新闻发布会”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