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二十一章 丹青妙笔写大千——观张清智画展(1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戊寅年中秋,被京城画界一些人士称为“实力派”的国画家张清智(原名清志)沐浴着金色的秋阳,身携沉甸甸的收获,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清智嘱我届时助兴,因我与清智同在中国侨联工作,又共事多年,自然责无旁贷,便点头允诺。

当我与几位书画爱好者步入中国美术馆二楼那宽敞的展厅,环视左右,两眼倏然放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如果从叙旧说起,8年前我和清智同在空军机关供职时就已相识。不过,那时他在司令部的《航空杂志》,我在政治部的文学艺术创作室;他从事美术编辑,我从事文学创作。当时,清智与我们创作室几位专业画家过从甚密,我与他只是面熟而已。但到1988年,清智一幅《通往机场的小路》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首届中国画大奖赛佳作奖,而不少参赛的专业画家却名落孙山,清智的名字便蓦地在我的心中膨胀。也就在同一年,我因故“解甲”,清智也提出“归田”,我们便一同成为中国华侨出版公司的创业元老。再之后,我领衔创办由中国侨联主办的《海内与海外》杂志,他披挂操持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各自经营一块阵地,彼此又相距甚远,虽同在中国侨联,但实质性的接触竟少了许多。难怪此时的惊讶加赞叹在所必然。

眼下的中国美术馆二楼三个宽阔的展厅,已被清智一幅幅国画力作占领。令众多观赏者驻足的当属横亘整个东厅墙面的一幅长30米、高6米的巨幅山水画《横断山》。这一巨幅山水画,清智纳北方山水画派之拙朴厚重,融南方山水画派之灵秀清奇,兼西方油画之考工细腻,从而在兼收并蓄中形成自己富于创新的大气寓清逸、阳刚寄纤细、坚实依空蒙的独特韵致,使人似在读一首豪放壮怀又委婉灵透的无声诗篇。

在展厅令人啧啧赞叹的还有清智的大幅山水画《峡中蚊》、人物画《欢乐的火把节》以及《井冈小路》、《秋实》、《霜竹》、《霓裳缤纷图》等。这些汹涌着画家情感大潮的画作,不论是山水,还是人物和花鸟,都证明着清智的新思考、新探索、新追求,同时又有一种质的飞跃和强烈的韵律。

已逾天命之年的清智,出生在山东省苍山县一个农民家庭,地处沂蒙山区。其幼年丧母。山东人的粗豪,农民世家的质朴,大山的雄浑坚实,加之贫穷的生活磨砺,铸造了清智刚强不屈的性情和气质。他20岁戎装加身,成为一名空降兵战士。严格而紧张的部队训练生活,空降兵那“敢上九天揽月”和傲然鸟瞰苍茫的无畏,愈发锻打了他的坚韧和执著。从小酷爱绘画的他,尽管空降兵的生活艰苦,任务繁重,他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学习绘画。期间,他考人湖北艺术学院后调到《航空杂志》社任美编。按说,清智算不上科班出身,也非叩投名宿,但是从不气馁和勇于标新立异的他在师法传统中,博采众长,又不落窠臼,注重学习前人又注重在自然中陶冶艺术家的秉赋,同时将民族的艺术与西方的艺术融会贯通,在不变中求变,于求变中不断固化自己的个性。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首次看到清智的作品,赞曰:“从清智之画能见清智其人,作品大气而灵气,功力颇深,久后必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