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4章 众里寻她千百度(1 / 2)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这回杨蔻蔻没有和赵殿元挤一张床,而是和衣坐在地板上闭目养神,赵殿元有心想招呼她上床来睡又不好意思开口,辗转反侧不知道过了多久,再次醒来的时候发现人去阁楼空,杨蔻蔻又一次不辞而别。

这个神秘的女子,每一次都是突然出现,悄悄消失,赵殿元怅然若失。

在上海,新的一天是由倒马桶开始的,如大号黑棺材的粪车轰隆驶来,打破黎明的宁静,粪夫拉长腔喊道:“咦哎……”

家家户户的女人们拎着或朱紫或金黄色的带着铜箍铁箍的各色马桶从石库门房子里出来,粪夫娴熟地将马桶里的排泄物倒进粪车,再用长柄勺舀些水进去搅拌一下将残余物搜刮一空。这些粪车都会在早晨八点之前赶到曹家渡或者打浦桥的粪码头,把上海人的粪便用船拉到四乡去肥田,人粪尿滋养的庄稼成熟收割后,再由跑单帮的带进上海,换取五洋杂货,针头线脑。

粪车走了之后,主妇们开始刷马桶,她们聚集在靠近阴沟的空地上,用竹刷加蚌壳清理自家的马桶,刷完后倾斜放在门口晾晒,这才去生炉子买菜做饭。这时候倘若从外滩的高楼大厦望过来,用旧报纸废木片生煤球炉的青烟在天空中弥漫,宛如乡村的炊烟袅袅。

赵殿元没有女人,但他也不用自己洗刷马桶,每月只要花五毛钱,二十九号里住二层阁的嫂嫂就会帮他料理好马桶的事情。灶披间里八个煤球炉也没有属于赵殿元的,单身汉不需要生火做饭,在大饼店和普罗餐馆里就能解决一日三餐。

早晨的二十九号充满了烟火气息,邻居们梳洗打扮,烧火做饭喂孩子,灶披间里一排煤球炉上煮着食物。赵殿元从阁楼下来,和每一个人点头致意,打声招呼。他性格好,为人热情,邻里之间相处得不错。

上工的路上,赵殿元买了一份《申报》,新鲜出炉的《申报》纸还散发着油墨味,看到第四版,一则新闻让他心头一紧:大亨潘克竞先生府上大喜,潘家小开潘骄与慈溪杨府之女丽君喜结连理,沪上闻人纷纷到场祝贺云云。配图是新人合影,坐着的是身穿婚纱的杨蔻蔻嘛,站在椅子后面的大约是自己吧,可是报纸上刊登的照片太过模糊,别说蒙着头纱的杨蔻蔻辨不出五官,就连自己都认不出自己的脸。

赵殿元将报纸上的新闻翻来覆去看了许多遍,将这一版折叠好放在贴身的兜里。他在畅想,若干年后再拿出来看时会是怎样的心情,或许那时已经儿孙满堂。

和记营造厂在跑马场北面的长沙路新闸路交叉处,再往北就是自来火厂和苏州河,战争期间,营造厂没有了建房子的大订单,只能接一些修修补补的活儿。

今天的活计很简单,去跑马厅路上的仁济育婴堂装电保温箱。赵殿元提着工具箱来到育婴堂,远远就看到空中悬挂着无数条尿布,五颜六色,上千条总有,堪比万国旗帜。育婴堂门前一群闲人袖着手看热闹,天井里放着一口薄木板钉的棺材,里面装着三具草苫包裹的婴儿尸体。从闲人们的交谈中得知,育婴堂门口本来有一个砌在墙上的大抽屉,专门用于接收弃婴,通常穷人家会在拂晓时分悄悄将丢弃的婴儿放在抽屉中,冬日严寒,太多穷人家养不起孩子,育婴堂的抽屉不够用,他们就把婴儿放在门前水门汀地面上,等到发现时已经冻死了。

育婴堂的总务主任派了一位工友带赵殿元去干活,工友抱怨说仁济育婴堂是光绪朝时候建立的,房屋和家具早已陈旧,如今每天都能收到起码三四十个弃婴,更加不敷使用,几个修女嬷嬷和十几个奶妈根本照顾不过来。

来到保温房准备开工,赵殿元刚拿出工具,忽然惊鸿一瞥,窗外熟悉的身影闪过。他起身望去,正是不辞而别的杨蔻蔻,系着围裙,抱着两匹白布匆匆而过。赵殿元丢下手上的活儿追过去,进了一个大通间,只见数百张小铁床横平竖直地排列着,婴儿们嗷嗷待哺,哭声震天,几十个系着围裙的女孩忙碌奔走,冲炼乳、换尿布,哪还能找到杨蔻蔻的影子。

一个修女嬷嬷将赵殿元赶了回去,他只能向工友大哥打听情况,工友说那些女孩子都是两江女子师范的童子军,在她们校长的带领下前来义务帮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