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29章 单刀赴会七十六号(1 / 3)

这是一本并不太厚的小册子,薄薄的纸张,像是小型的黄页电话簿,竖排黑字,信手翻几页,讲的是黑龙江农村的故事,家乡的味道让赵殿元感觉很对胃口,他翻到第一页开始看,没看两列,一位客人从咖啡馆里出来,招呼道:“黄包车,天通庵路会馆路。”

赵殿元迅速盘算了一下距离,按照工部局的定价,一英里之内车费是一角钱,此后每半英里增加一角钱,这是一九三七年的价格,五年来币值汇率变化极大,折合成中储券起码要五角钱,他就报了一个五角的价码,客人迟疑了一下,没还价,直接上了车。

从窦安乐路到目的地,正好是三里路,折合一英里,赵殿元跑得很轻松,阿贵教给他一些拉车的窍门。老实讲,拉黄包车虽然也是出苦力,但是比十六铺码头上那些扛大包的还是要具备一些技术性,黄包车设计得很平衡,拉正常体重的客人几乎不费什么劲,两只胳膊把住车,撒开腿跑就行了,遇到下坡甚至可以两腿离地滑行呢。

这是赵殿元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拉客人,他个高腿长体力好,很快到了地方。一扇铁门后面黑咕隆咚,不像是民宅,倒像是工厂,客人下车,给了赵殿元五角钱,匆匆进了大门,赵殿元刚走出十几步远,就听到后面有人喊他:“黄包车!”回头看去,还是先前那位乘客。

客人追上来,上了车,吩咐赵殿元去找一家卖电工电料的商店。

“格辰光,店都关门了。”赵殿元说,“家里啥么子坏了?”

“电闸保险丝烧了。”客人说。

赵殿元转了个方向往回拉,回到工厂门口停下,从兜里拿出一截铅灰色的粗金属丝说:“正好我随身带了,拿去用吧。”

他是电工出身,电闸保险丝烧掉是最常见的故障,所以养成随身带保险丝的习惯。所谓保险丝就是铅锡合金的金属丝,电流过大时会高温熔断,以达到保护电器的功效,并不值钱,但烟纸店里可买不到。

客人大喜,拿出一张小钞递过来。

“举手之劳,不用客气。”赵殿元把钞票推了回去。

客人问道:“小伙子以前做电工的?”

赵殿元说:“在合记做工,修理个电器啥么子的。”

客人说:“那太好了,侬来帮我们换保险丝吧,阿拉厂里的工人毛手毛脚,经常出岔子,侬在合记啊,老好了,怎么不做了……”

说话间,赵殿元跟他进了厂子,里面停电,黑灯瞎火,打着手电筒找到电闸,闸刀已经拉起,本该是保险丝的位置却安装着铜丝,这是外行经常干的事儿,用铜丝代替保险丝,能凑合用是不假,可是会烧毁电器。

“机器可能瓦特了。”赵殿元嘀咕了一句,拧下铜丝,换上保险丝,合上电闸,果不其然,照明的电灯泡烧了不说,驱动机器的电机也烧了,空气中弥漫着绝缘漆的焦臭味。

“好修吗?”客人在旁边打着手电筒,满面焦躁,“机器可不能停,里面的料会坏掉的。”

“不太容易,我试试吧。”赵殿元认出这是一台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生产的鼠笼式电机,结构简单,转子上没有绕组,相对容易维修,但是对于电工来说,这活儿还是有些超纲了,幸亏赵殿元不是普通的电工,这些年他修理过的电器不少,积累了许多经验,加上勤勉好学,只要不是特别复杂的,都能对付。

经他一番检查,这台电机的转子损坏,不过并不严重,嵌入线槽的铜条两端的短路环脱焊,重新焊接就好了,可是晚上去哪儿去找电焊,一事不烦二主,还是得麻烦赵殿元。

这方面赵殿元有路子,他跑了老远借了台电焊机,用黄包车拉回来,亲自上阵,一根电焊条解决问题,顺便他还带了几个灯泡回来,厂里恢复了灯火通明,机器轰轰,客人握着赵殿元的手,感慨万千:“小伙子,别拉车了,我雇你。”

原来这是一家刚投产的造纸厂,老板名叫韩赞臣,知识分子出身,早先在四马路开书店,没什么办工厂的经验,雇来的工人也都文化水平较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想聘请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又舍不得,一来二去就总出问题,拿铜丝当保险丝就是厂里工人干的好事。

韩老板相中赵殿元有两个理由,首先是这个小伙子的人品好,从窦安乐路到造纸厂,坐黄包车就是五角钱,但每一个车夫都会开出三倍的价钱,让乘客慢慢往下还,只有赵殿元一口价不带幌,而且后来又送保险丝,又帮着张罗修理,换了其他有技术的人,还不得趁人之危,漫天要价,可赵殿元从头到尾都没提过一个钱字,这年头,好人品是最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