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74章 五百万咨询服务费(2 / 2)

小王说:“那阿拉可以不住,租出去,挂在爱彼迎上做高级民宿,或者租给有钱人。我查过价格,这样级别的花园洋房,一个月头租三十万不成问题,那我就不用跑滴滴了,收收租不要太适意。”

一家人谈笑间就将潘家花园的未来安排得清清楚楚了。

潘家花园的交易比想象的更快,原房主的继承人们经历十年纷争,早已精疲力竭,现在房子的处置权在长宁区法院,房子卖掉之后,继承人们分钱就好了。现在来谈事情的是文保方面的人,因为潘家花园属于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翻新是不能改变原来的结构外观的,这一点要讲清楚。

半小时后,王沪生获准入内,他忍不住对儿孙吐槽一句:“搞得像觐见慈禧太后一样。”

小蔡提醒他:“注意表情。”

王沪生努力想挤出眼泪来,但是实在没有表演天赋,只能假装呜咽两声,喊着姆妈一溜小跑进去,想象中母慈子孝的场景并没有出现,反而更像是领导接见群众。东湖宾馆别墅区的高级套房给华侨谢招娣头上增添了光环,搞得王沪生一家人不敢造次。

谢招娣也没亏待儿孙们,她早已预备了红包,一人一个,连小蔡都没落下,但也仅此而已,似乎连共进晚餐的机会都不给。王沪生不甘心,问她百岁老母亲:“姆妈,让阿拉尽尽孝吧,大家住一道也方便照顾。”

“潘家花园,是要捐出去做博物馆的。”谢招娣看穿了儿子的企图,直接斩断了他的想法。她不是没有感情的人,但对这个长得酷似瘸阿宝的儿子实在亲不起来,再说她又不缺儿子,和三任丈夫生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孙男娣女一大群,不差这几个。

话不投机半句多,王沪生客套了几句告辞离开,回去的路上一家人拆开红包检查,每人的红包里都装着一百美元,少到不能再少。

“阿拉上海人过年给孙子发压岁钱都不止这些。”王沪生气得鼻子都歪了,“老太婆噶小气。”

其他人也都愤愤不平。

少顷,王沪生叹了口气又说:“到底是阿拉亲娘,明朝再去瞧瞧伊。”

“别空手去。”小蔡提醒了一句。

……

赵殿元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了中介行业的顶尖人物,每个人都羡慕他走狗屎运,尤其老徐,只恨自己没这个机缘,但是孙姐告诉他,潘家花园的交易根本不需要中介服务,政府开辟绿色通道直接就给办了,老徐才没那么捶胸顿足。

“不过该给的费用人家一点不少。”孙姐又补充道,“律师费、中介费、车马费,都是单独的合同,小赵提供的私人信息咨询服务这一笔就是五百万。”

“多少?”老徐的下巴差点掉地上,“咨询什么了就五百万!”

“你问他呗,你又不是没他号码。”孙姐撇撇嘴走开了。她表面上平静,其实内心不比老徐好受,五百万可不是小数目,再添点都能在附近买个老破小了。

老徐想了想还是没忍住,发微信问赵殿元,要不要助手,一起为谢奶奶服务。

此时赵殿元正在华师大钱教授的研究室里叼着笔头冥思苦想,他承接的任务是尽量恢复潘家花园的原貌,包括花园和室内,要求是恢复到一九四二年前后的状态,虽然记忆中有印象,但这些细节很难用文字描述出来,材料工艺等不是专业人士也说不出来,他只能尽其所能地大致写出家具式样、颜色,以及摆放位置。

五百万咨询费,这个价码是谢招娣主动提出的,合同签了,第一笔预付款也到账了,赵殿元的银行卡里现在躺着一百万人民币,不买房的话,在外地小县城过一辈子都够了。

手机震动了两下,是老徐和孙嘉同时发来信息,老徐在套近乎,孙嘉说的话倒是让赵殿元心里一动。

孙嘉说她有个朋友路子特别野,能帮人上户口,当然不是上海的户口,而是外省小县城的城镇户口,办齐全套户籍资料也只需要五十万,五十万就能拥有一个合法的身份,这价格不算贵。

赵殿元在犹豫,他不是舍不得五十万,他当然明白没有合法身份是无法高质量地生活在当下的,连高铁都坐不了,他只是觉得,自己只是一个过客,早晚是要回去的。

潘家宁拎着一袋外卖盒走进来,坐在赵殿元旁边,递给他咖啡、奶茶和打包的小杨生煎,还贴心地把一次性筷子掰开。

“你知道谢招娣现在的名字是什么吗?”潘家宁说,“谢婉华,很有韵味吧,我觉得她的一生写成小说一定很好看,拍成电视剧更好看,大女主自强不息。哎呀,想想都心潮澎湃,你说让谁来演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