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7章 用心管理是关键(2 / 3)

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一个部门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要划定员工的工作范围,如果下属彼此之间职责不明,他们要么就会相互推诿,指望别人多干一些活,要么就会相互干扰,搞得大家都干不好工作。

管理者在分配工作时一定要细致、科学,要明确每个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有些工作是必须合作才能完成的,但在合作中也要有明晰的分工。

任何一个任务的背后都隐藏着与员工休戚相关的利益,员工们由于处于被动地位,有时候不能想到这些利害关系,主管就必须冷静地为他们分析利弊,让他们意识到做好工作的必要性,从而自觉地努力工作。

一个部门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

●最重要的工作是修路而不是管人

约翰和亨利到一家公司联系业务。这家公司的办公室在一幢豪华写字楼里,落地玻璃门窗,非常气派。可是,由于玻璃过于透明,许多来访客人因不留意,头撞在高大明亮的玻璃大门上。不到一刻钟,竟然有两位客人在同一个地方头撞玻璃。

亨利忍不住笑了,对约翰说:“这些人也真是的。走起路来,这么大的玻璃居然看不见。眼睛到哪里去了?”

约翰并不赞同亨利的说法,他说:“真正愚蠢的不是撞玻璃门的客人,而是设计者。如果不同的人在同一个地方犯错误,那就证明这个地方确实存在缺陷。应该考虑怎么修正缺陷,而不是嘲笑那些犯错误的人。”

亨利于是向该家公司的经理提了意见,在这扇门上贴上一根横标志线,从此再没有来访客人撞到玻璃门了。

这个故事涉及到“修路原则”,即当一个人在同一个地方出现两次以上同样的差错,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的人在同一个地方出现同一差错,那一定不是人有问题,而是这条让他们出差错的“路”有问题。“修路”理论告诉我们,管理者的核心职责是:修路,而不是管理人。此时,人作为问题的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不是管人——要求他不要重犯错误,而是修“路”。管理进步最快的方法之一就是:每次完善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每个人每一次都能因不断修“路”而进步一点点。

修路”理论告诉我们,管理者的核心职责是:修路,而不是管理人。

●遏制部下的恶性竞争

老实的主管往往只看到部门表面上的风平浪静,却没有发现下属之间的勾心斗角已经“如火如荼”了。

钓过螃蟹的人或许都知道,篓子中放了一群螃蟹,不必盖上盖子,螃蟹是爬不出去的,因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他螃蟹便会纷纷攀附在它的身上,结果是把它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出得去。

组织中也应该留意与去除所谓的“螃蟹文化”。企业里常有一些分子,不喜欢看别人的成就与杰出表现,天天想尽办法破坏与打压之,如果不予以去除,久而久之,组织里只剩下一群互相牵制、毫无生产力的“螃蟹”。

管理者要明白,下属之间肯定会存在竞争,但竞争分为良性竞争和恶性竞争,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要遏制部下之间的恶性竞争,积极引导部下的良性竞争。

不遏制下属之间的恶性斗争,不仅会影响部门的工作效率,还会使部门形成不良的风气。一个不团结的部门是不能创造出大业绩的。

不遏制下属之间的恶性斗争,不仅会影响部门的工作效率,还会使部门形成不良的风气。

●让“白痴”变天才

非洲的一个部落酋长有三个女儿,前两个女儿既聪明又漂亮,都是被人用九头牛作聘礼娶走的。在当地,这是最高规格的聘礼了。第三个女儿到了出嫁的时候,却一直没有人肯出九头牛来娶,原因是她非但不漂亮,还很懒惰。后来一个远乡来的游客听说了这件事,就对酋长说:“我愿意用九头牛换你的女儿。”酋长非常高兴,真的把女儿嫁给了外乡人。

过了几年,酋长去看自己远嫁他乡的三女儿。没想到,女儿能亲自下厨做美味佳肴来款待他,而且从前的丑女孩变成了一个气质超俗的漂亮女人。酋长很震惊。偷偷地问女婿:“难道你是巫师吗?你是怎么把她调教成这样的?”酋长的女婿说:“我没有调教她,我只是始终坚信你的女儿值九头牛的价,所以她就一直按照九头牛的标准来做了,就这么简单。”

心理暗示在管理中发挥着神奇的作用。

部属好比一块原石,领导必须“雕琢”它,让它有价值,变成美丽的东西。企业里面往往存在着一些让领导头痛的平庸下属,领导不可遗弃他们,冷落他们,而是适当地激励,让白痴变天才,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团队达到你要的目标和计划。

部属好比一块原石,领导必须“雕琢”它,让它有价值,变成美丽的东西。

●运用“给糖哲学”

很多管理者都知道“给糖哲学”,但真正能够把它运用好的管理者没有几个。

一家公司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家出口公司自成立以来,蒸蒸日上,营业额不断增长。但由于今年整个世界经济不景气,该公司的出口额大幅度滑落。这绝不能怪员工,因为大家为公司拼命的情况,丝毫不比往年差,甚至可以说,由于人人意识到经济的不景气,干得比以前更卖力。

这也就愈发加重了董事长的心头负担,因为马上要过年,照往例,年终奖金最少加发两个月,多的时候,甚至再加倍。

今年可惨了,算来算去,顶多只能给一个月资金。

“让多年已经惯坏了的员工知道,士气真不知要怎么滑落!”董事长对总经理说:“许多员工都以为最少得加两个月,恐怕飞机票、新家具都订好了,只等拿奖金就出去度假或付账单呢!”

总经理也愁眉苦脸了:“好像给孩子糖吃,每次都抓一大把,现在突然改成两颗,小孩一定会吵”。

“对了!”董事长突然触动灵机,“你倒使我想起小时候到店里买糖,总喜欢找同一个店员,因为别的店员都先抓一大把,拿去称,再一颗颗往回扣。那个比较可爱的店员,则每次都抓不足重量,然后一颗颗往上加。说实在话,最后拿到的糖没有什么差异。但我就是喜欢后者。”

没过两天,公司突然传出小道消息。

“由于营业不佳,年底要裁员……”

顿时人心惶惶了。每个人都在猜,会不会是自己。最基层的员工想:“一定由下面杀起。”上面的主管则想:“我的薪水最高,只怕从我开刀!”但是,紧跟着总经理就做了宣布:

“公司虽然艰苦,但大家同一条船,再怎么危险,也不愿牺牲共患难的同事,只要年终奖金,绝不可能发了。”

听说不裁员,人人都放下心上的一块石头,那不至于卷铺盖的窃喜,早压过了没有年终奖金的失落。

眼看除夕将至,人人都做了过个穷年的打算,彼此绝好拜年不送礼,以共度时艰。突然,董事长如集各单位主管紧急会议。看主管们匆匆上楼,员工们面面相觑,心里都有点七上八下:“难道又变了卦?”

是变了卦?没几分钟,主管纷纷冲进自己的单位,兴奋地高喊着:

“有了!有了!还是有年终奖金,整整一个月,马上发下来,让大家过个好年!”

整个公司大楼,爆发出一片欢呼,连坐在顶楼的董事长,都感觉了地板的震动……。

这位董事长给那些不会发奖金的老板上了一课。作为主管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与其因最好的企盼,造成最大的失望,不如用最坏的打算,引来意外的欣喜。

老实的主管应该好好学习这个充满智慧的“给糖哲学”。有些时候在同等的客观情况下,不同的管理方法就会有迥然不同的效果。

作为主管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与其因最好的企盼,造成最大的失望,不如用最坏的打算,引来意外的欣喜。

●把精力用在薄弱环节上

管理学中有个木桶原理: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企业好比一个大木桶,除非这个企业人浮于事,否则每一个员工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企业的最大竞争力往往不只是取决于某几个人的超群和突出,而是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取决于它是否存在某些突出的薄弱环节。

而员工则好比是木桶的桶底,这个桶底是由员工的人文素养及其他所掌握的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构成的。如果桶底不是坚固无缺的,那么当木桶的容量随着木板的加长而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桶底便开始泄漏,严重的情况下桶底会开裂甚至会脱落而令木桶整个崩溃。

从长远来看,惟一能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你的组织有能力比对手学习得更快。没有一种外力能抢走你这个优势。任何人想模仿你,在他们模仿中,你又超越他一大步了。

企业的最大竞争力往往不只是取决于某几个人的超群和突出,而是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取决于它是否存在某些突出的薄弱环节。

●压迫不如激励

有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

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想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有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

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不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有时候,激励是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管理手段。比尔·盖茨说:“激励是调动人们积极性、创造性的一种好方法,激励在管理活动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对群体成员的激励,是提高群体活动效率的根本前提。”管理者想要下属拿出最大的工作积极性,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对下属的工作做认真的考评,并以此作为工资和提拔的依据,换言之,就是把下属的工作成绩和他所获得的回报完全挂钩,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下属的积极性。

不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有时候,激励是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管理手段。

●赏罚分明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长胜不衰,畅销全球。该公司总裁韦恩·卡洛韦在谈到他如何取得这一成绩时,他肯定地回答只有一个字:人。

韦恩·卡洛韦对他属下的550名管理人员的情况大多数了如指掌。他用自己40%的时间去研究人的问题。

他坚持优胜劣汰的用人原则,亲自制定了各类人员能力标准,每年至少一次与他的属下共同评价他们的工作。如果一个属下不够标准,韦恩·卡洛韦会给他一段时间学习提高,以观后效;如果已达到标准,第二年就会习惯性地提高要求。经过评估,公司的管理人员被分成四类,第一类,最优秀者将得到晋升;第二类,可以晋升,但目前尚不能安排;第三类,需要在现有的岗位上多工作一段时间,或者需要接受专门培训;第四类,最差者将被淘汰。

赏与罚,曾被古人称为管人的两把利剑,是领导者统御部属,使用人才的重要手段。孙武把“法令孰行”、“赏罚分明”,作为判明胜负的两个重要条件。曹操也说:“明君不赏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赏罚分明,是古今中外一切用人者的根本原则。作一名主管,一定要正确使用赏罚,切莫随心所欲,无原则赏罚。

赏与罚,曾被古人称为管人的两把利剑,是领导者统御部属,使用人才的重要手段。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一些自认为很负责任的主管对下属绝对严格要求,但对自己却绝对宽容。他们打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光荣旗号,却在“宽于律己,严以待人”的事。

一位哲学家在海边目睹一条船遇难。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部溺毙了。他痛骂上苍不讲理——只因为一位罪犯正好乘坐这条船,竟然让众多的无辜者受害。

当他正沉迷于这种思想的时候,他发觉自己给一大群蚂蚁围住,原来他站的位置距离蚂蚁窝不远。那时,有一只蚂蚁爬到他身上并叮他一口,他立刻用脚踩死所有的蚂蚁。天神在这个时候现身,并用拐杖敲着哲学家说:“你既然都以类似上苍的方式去对待那些可怜的蚂蚁,难道你还有资格去批判上苍的作为吗?”

这一则寓言很生动地描述了两种有碍管理绩效的心态。一是以偏概全;二是宽于律己,严以待人。这看似滑稽的举动,其实存在于很多主管身上。这些主管会要求员工每天按时上班,上班时间全身心投入,而自己却每天姗姗来迟,上班时间打游戏,玩五子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不是容易的事。

一些老实的主管对寓言中上苍及哲学家的作为,一定不以为然。可是,一旦他们成为当事人时,往往也会不小心触犯了上述两项禁忌,因为人是感官性的动物。

一些自认为很负责任的主管对下属绝对严格要求,但对自己却绝对宽容。

●以静制动

一些主管一面对外部的竞争就荒了神,整个部门的实力并不差,但就因为他这个指挥者乱了分寸,最终弄得溃不成军。

作为领导,最终要的素质就是“临危不乱”。因为领导往往是决策者和指挥者,如果他首先乱了分寸,那“仗”还没打就已经输了。

有位年轻人在岸边钓鱼,旁边坐着一位老人,也在钓鱼。二人坐得很近。奇怪的是,老人家不停有鱼上钩,而年轻人一整天都未有收获。他终于沉不住气,问老人:“我们两人的钓饵相同,地方一样,为何你轻易钓到鱼,我却一无所获。”

老人从容答道:“我钓鱼的时候,只知道有我,不知道有鱼;我不但手不动,眼不眨,连心也似乎静得没有跳动,令鱼也不知道我的存在,所以,它们咬我的鱼饵;而你心里只想着鱼吃你的饵没有,眼不停地看有鱼上钩没有,情绪不断变化,心情烦乱不安,鱼不让你吓跑才怪,又怎会钓到鱼呢?”

经常有管理者觉得自己的条件与竞争对手相同,甚至还比对方优越,为什么成绩总是不及对方呢?

在一般人的眼光中,领导者的形象往往是威严的、凛然不可犯的,或者是张扬的、耀武扬威的,其实,成功的管理者应是静寂恬淡的,以静制动,以静争取天下。老实的主管欠缺的恰恰就是这种坐怀不乱的定力。

作为领导,最终要的素质就是“临危不乱”。因为领导往往是决策者和指挥者,如果他首先乱了分寸,那“仗”还没打就已经输了。

●大智若愚

所谓糊涂,它的实质,不过就是认识到智慧也有它的局限,因而在某些场合放弃对智慧的依赖,而对事态的发展采取一种静观待变的态度,也叫“顺其自然”。我们所不能驾驭的,就不能强求,就不要去勉强。人不可避免有自身的局限,重要的是,要认识这种局限,承认你有所不能。然后,在你所能的范围里,你就可无所不能了。

虽然如此,人也不可以时时糊涂,事事糊涂。糊涂和精明一样,隐忍退让和竞争进取一样,有它的作用,也有它的局限。过分的精明,是没有认识到自身的局限,过分的糊涂,是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价值。积极竞争进取,难免不伤及左右,一味忍耐退让,又无端受人欺侮。所以,糊涂也应该有糊涂的原则。

糊涂的第一原则是该糊涂的时候糊涂,不该糊涂的时候别糊涂。事关民众利益、个人气节的时候不应该糊涂。糊涂至损己害人、误事危身的时候,也不能糊涂。相反,如果只是关乎个人的利益,个人的荣辱,个人的意气,那么就无须锱铢必较,寸土必争,针锋相对。此时,宁可糊涂一点,忍让一点,放人一马,留一点余地。

糊涂的第二原则是装糊涂要像。装糊涂并不是一种卑鄙或伪善。领导者一定要明白,糊涂不是愚蠢,而是一种智慧的运用。这种智慧是经过长期的养成、反复的自省、丰厚的积淀、勤奋的学习、刻苦的磨炼而后才能获得的。有了这种智慧,才能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当他不趋利,不避害,不求荣,不辞辱,不居功,不饰过,看起来浑浑噩噩的时候,并不是真的糊涂,而是在心静如水,明察于秋毫的基础上所做出的一种明智的选择,是智慧的表现。这种糊涂,并不是因为愚不可及而无可奈何的糊涂,而不如说是做出来的,是精心去追求,刻意达成的。既然是做出来的,那么当然要景自天成才行。这里所谓做出来,并非给人以欺骗,而是让人能够放心接受,坦然不疑。如果装得不像,露出形迹,仿佛居心叵测,另有别的目的,你不趋利而陷人于不义,你不避害而陷人以不仁,忠厚似奸,慈善似伪,别人望而生疑,避之惟恐不及,说明你的糊涂还未及火候。

糊涂的第三原则是好学不辍,大事不糊涂。糊涂既是基于对自身局限的一种认识,便有其不得已的成分。一个人纵使天降大任,天纵奇才,也不可能免除他的局限,因而也就难免于糊涂。知道自己不免于糊涂而不过分依赖自己的智能,固然是一种明智的表现,但是不断加强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就可以突破局限,少一些糊涂。特别是在不该糊涂的时候,就更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而即使是资质愚鲁,冥顽不灵的人,也不会是全无所长,总有他体现自己价值的时候。通过学习,领导者就能增长自己更多的智慧,就能提高自身的价值,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