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七卷 金石部(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修治】 [时珍说]修治丹砂的方法:用上好的丹砂研成末,流水飞三次后使用。

【气味】 甘,微寒,无毒。

【主治】 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邪恶鬼。久服通神明不老,轻身如神仙。通血脉,止烦满消渴,悦泽人面,除中恶腹痛,毒气疥瘘诸疮。镇心,主尸疰抽风。润心肺。解胎毒痘毒,驱邪疟。

【发明】 [时珍说]夏子益《奇疾方》载,凡是人觉得身外有身,同行同卧,分不出真假的,这是得了离魂病。可用人参、辰砂、茯苓,浓煎后每天饮,则真身气爽,假身自化。《类编》讲,钱丕少卿夜多噩梦,通宵不睡,认为遇邪了。偶遇邓州推官胡用之,胡用之说:以前我也经常如此,有个道士教我戴上如箭镞的辰砂,十天过后就好了,以后四五年不再有梦。于是解开发髻取出绛囊送给钱丕。此后钱丕夜晚再无噩梦,神魂安静。《道书》称丹砂能辟恶安魂,以上可为证。

【附方】 1.服食丹砂。三皇真人炼丹方:丹砂一斤,研末重筛,用醇酒浸泡如泥状。铜盘盛。干燥后又用酒浸泡如泥,遇有阴雨疾风就收藏。然后倒入三斗酒,晒干,三百日后当呈紫色。然后斋戒沐浴七日,在清静的房间和麻子大的饭丸,每天清晨对着太阳吞三丸。一月后三虫出,半年诸病愈,一年须发黑,三年如神仙。2.明目轻身。去三尸虫,除疮癞。美酒五升,浸朱砂五两,五宿,晒干研末,以蜜制丸如小豆大。每次二十,白汤下。久服见效。3.神注单方。白茯苓四两,糯米酒煮,软竹刀切片,阴干研末,入朱砂末二钱,以乳香水调糊制丸梧子大,朱砂二钱为衣。阳天二丸,阴天一丸。温酒下。4.预解痘毒。初发时或未出时,以朱砂末半钱,蜜水调服。令多的变少,少的化无,重者变轻。5.小儿惊热,夜哭。朱砂半两,牛黄一分,研末。每次一字,犀角磨水调下。6.癫痫狂乱。归神丹:治一切惊扰,思虑多忘,及一切心气不足。猪心两个,切,入大朱砂二两、灯心三两在内,以麻扎,放在石器里煮一伏时,取砂为末,以茯神末二两,酒打薄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九至十五至二十五丸,麦门冬汤下,甚者乳香、人参汤下。7.伤寒发汗。治伤寒、时气、瘟疫,头痛脉盛。取真丹一两,水一斗,煮一升,顿服,覆被取汗。 霍乱转筋,身冷,心下微温。朱砂研二两,蜡三两,和丸着火笼中熏之,周围厚覆,勿令烟泄。兼床下着火,令腹微暖,良久当汗出而苏。8.诸般吐血。朱砂、蛤粉等分,为末,酒服二钱。又方:丹砂半两,金箔四片,蚯蚓三条,同研,丸小豆大。每冷酒下二丸。9.妊妇胎动。朱砂末一钱,和鸡子白三枚,搅匀顿服。胎死即出,未死即安。普济方:子死腹中不出。朱砂一两,水煮数沸,为末。酒服立出。10.沙蜂叮蜇。朱砂末,水涂之。11.木蛭疮毒。南方多雨,有物说木蛭,大类鼻涕,生于古木之上,闻人气则闪闪而动。人过其下,堕人体间,即立成疮,久则遍体。唯以朱砂、麝香涂之,即愈。12.产后舌出不收。丹砂敷之,暗掷盆盎作堕地声惊之,即自收。

水银粉

【释名】 又叫汞粉、轻粉、峭粉、腻粉。

【修治】 [时珍说]升炼轻粉法:用水银一两,白矾二两,食盐一两,同研不见星,铺于铁器内,以小乌盆覆之。筛灶灰,盐水和,封固盆口。以炭打二炷香取开,则粉升于盆上矣。其白如雪,轻盈可爱。一两汞,可升粉八钱。又法:水银一两,皂矾七钱,白盐五钱,同研,如上升炼。又法:先以皂矾四两,盐一两,焰硝五钱,共炒黄为曲。水银一两,又曲二两,白矾二钱,研匀,如上升炼。

【气味】 辛,冷,无毒。

【主治】 通大肠,转小儿疳痹瘰疬,杀疮疥癣虫,及鼻上酒皶,风疮瘙痒。[藏器说]治痰涎积滞,水肿鼓胀,毒疮。

【发明】 [时珍说]水银是至阴的毒物,因火煅丹砂而出,加以盐、矾炼后就成为轻粉,加以硫黄升而为银朱,轻飞灵变,化纯阴为燥烈。其性走而不守,善劫痰涎,消积滞。故水肿风痰、湿热毒疮被劫,涎从齿龈而出,邪郁为之暂开,而疾因之亦愈。若服之过剂,或不得法,则毒气被蒸,窜入经络筋骨,莫之能出。痰涎既去,血液耗亡,筋失所养,营卫不从。变为筋挛骨痛,发为痈肿疳漏,或手足皲裂,虫癣顽痹,经年累月,遂成废痼,害处很大。观丹客升炼水银轻粉,鼎器稍失固济,铁石撼透,况且是人的筋骨皮肉呢?陈文中说轻粉下痰而损心气,小儿不可轻用,伤脾败阳,必变他证,初生尤宜慎之;而演山氏谓小儿在胎,受母饮食热毒之气,畜在胸膈,故生下个个发惊,宜三日之内与黄连去热,轻粉散毒,又与人参朱砂蜜汤解清心肺;积毒既化,儿可免此患。二种说法各不相同,各有所见:一谓无胎毒者,不可轻服;一谓有胎毒者,宜预解之。用者宜审。

【附方】 1.小儿初生。浴汤中入盐少许,拭干,以轻粉少许按摩其身,既不畏风,又散诸气。2.初生锁肚。证由胎中热毒,结于肛门,儿生之后,闭而不通三日者。急令妇人咂儿前后心手足并脐七处,四五次。以轻粉半钱,蜜少许,温水化开,时时与少许,以通为度。3.小儿涎喘服药不退。用无雄鸡子一个取清,入轻粉抄十钱拌和,银器盛,置汤瓶上蒸熟。三岁儿尽食,当吐痰或泻而愈。气实者乃可用。4.幼儿呗乳不止。服此立效。腻粉一钱,盐豉七粒,去皮研匀,丸麻子大。每服三丸,藿香汤下。5.大便壅结。腻粉半钱,砂糖一弹丸,研丸梧子大。每服五丸,临卧温水下。又方:腻粉二钱,黄丹一钱,为末。每米饮服一钱。普济方。6.血痢腹痛。腻粉五钱,定粉三钱,同研,水浸蒸饼心少许,和丸绿豆大。每服七丸或十丸。艾一枚,水一盏,煎汤下。7.消肿嗜食。多外伤瘅热,内积忧思,啖食咸物及面,致脾胃干燥,饮食倍常,不生肌肉,大便反坚,小便无度。轻粉一钱为末,姜汁拌匀,长流水下,齿浮是效。后服猪肚丸补之。8.一切虚风不二散。用腻粉一两,汤煎五度如麻脚,慢火焙干,麝香半两,细研。每服一字,温水调下。9.水气肿满。汞粉一钱,乌鸡子去黄,盛粉,蒸饼包,蒸熟取出,苦葶苈炒一钱,同蒸饼杵丸绿豆大。每年前汤下三五丸,日三服,神效。10.牙齿疼痛。轻粉一钱,大蒜一瓣,杵饼,安膈骨前陷中。先以铜钱隔了,用蚬壳盖定扎住,一宿愈。左疼安右,右疼安左。11.风虫牙疳脓血有虫。轻粉一钱,黄连一两,为末擦之。12.小儿耳烂。轻粉、枣子灰等分,研末,油调敷。13.底耳肿痛,有脓水。轻粉一钱,麝香一分,为末掺之。14.烂弦风眼。腻粉末,口津和,点大眦,日二三次。15.小儿头疮。葱汁调轻粉涂之。又方:鸡子黄炒出油,入麻油及轻粉末,搽抹。16.小儿生癣。猪脂和轻粉抹之。17.牛皮恶癣。五更食炙牛肉一片,少刻以轻粉半钱,温酒调下。18.杨梅疮癣。《岭南卫生方》:用汞粉、大风子肉等分,为末,涂之即愈。另一方:用轻粉二钱,杏仁四十二个去皮,洗疮拭干搽之,三次即愈。干则以鹅胆汁调。19.杨梅毒疮。轻粉一钱,雄黄、丹砂各二钱半,槐花炒、龟板炙各一两,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一钱,冷茶下,日二服,七日愈。另一方:用轻粉、胡桃仁、槐花炒研、红枣肉各二钱,捣丸。分作三服。初日鸡汤下,二日酒下,三日茶下。三日服完,五日疮干,七日痂落。另一方:用豮猪肾一对,去膜劈开,各掺轻粉一钱扎定,麻油二两炸熟。顿食,不破口肿牙,仍服金银花药。一方:用大鸡卵一个,去黄留白,入轻粉一钱搅匀,纸糊饭上蒸熟食。

水银粉

粉霜

【释名】 又叫水银霜、白雪、白灵砂。

【修治】 [时珍说]升炼法:用真汞粉一两,放入瓦罐内搅匀。用灯盏仰盖罐口,用盐泥涂缝。先以小炭火铺在罐底四周,用湿的纸来回在灯盏内擦,切勿间断。逐渐加火,直至罐颈住火。待冷后取出来,即成霜如白蜡。按《外台秘要》载古方崔氏造水银霜法云:用水银十两,石硫黄十两,各以一铛熬之。过一会儿银热黄消,急倾为一铛,少缓即不相入,仍急搅之。良久硫成灰,银不见,然后放入伏龙肝末十两,盐末一两,搅拌。别以盐末铺铛底一分,入药在上,又以盐末盖面一分,以瓦盆覆之,盐土和泥涂缝,炭火煅一伏时,先用文火后用武火,开盆刷下,凡一转。后分旧土为四分,以一分和霜,入盐末二两,如前法飞之讫。又以土一分,盐末二两,和飞如前,凡四转。土尽更用新土,如此七转,乃成霜用之。此法后人知道的不多。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下痰涎,消积滞,利水,与轻粉同功。

【发明】 [元素说]粉霜、轻粉,亦能洁净府,去膀胱中垢腻,既有毒损害牙齿,宜少用。[时珍说]其功效与轻粉相同。

【附方】 1.小儿急惊搐搦涎盛。粉霜二钱,白牵牛炒、轻粉各一钱,为末。每服一字,薄荷汤下,吐涎为效。2.小儿躁渴。粉霜一字,大儿半钱,莲花汤调下。冬月用莲肉。3.风热惊狂。神白丹:治伤寒积热,及风生惊搐,或如狂病,诸药不效。粉霜一两,以白面六钱,和做饼子,炙熟同研,轻粉半两,铅白霜二钱半,为末,滴水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米饮下。4.癍疹生翳。粉霜八分,朱砂一钱,为末。水调少许,倾入耳内。5.腋下狐臭。粉霜、水银等分,用面脂和好后涂抹。6.杨梅恶疮。粉霜一味搽之。

银朱

【释名】 又叫猩红、紫粉霜。

【集解】 [时珍说]胡演《丹药秘诀》中讲:冶炼银朱,用石亭脂二斤,在新锅内熔化,接着放入水银一斤,炒做青砂头,炒不见星。研末罐盛,石板盖住,铁线缚定,盐泥固济,大火煅之。待冷后取出,贴罐者为银朱,贴口者为丹砂。今人多以黄丹及矾红杂之,其色黄黯,容易分辨,真的称作水华朱。每一斤水银,烧朱一十四两八分,次朱三两五钱。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破积滞,劫痰涎,散结胸,疗疥癣恶疮,杀虫及虱,功用同粉霜一样。

【发明】 [时珍说]银朱是硫黄同汞升炼而成,其性燥烈,亦能烂龈挛筋,其功过与轻粉相同。如今厨房里的人往往用它来染色供馔,用后便去掉。

【附方】 1.小儿内钓多啼。银朱半钱,乳香、煨蒜各一钱,为末,研丸黍米大。半岁五丸,薄荷汤下。2.男女阴毒。银朱、轻粉各一钱,用五日独蒜一枚,捣和做饼。贴手心,男左女右,两手合定,放阴下,顷间气回、汗出即愈。但口中微有气,即活。3.痰气结胸。鹤顶丹:不问阴阳虚实,妙过陷胸、泻心等药。用银朱半两,明矾一两,同碾。以熨斗盛火,瓦盏盛药,熔化,急如搓丸。每服一钱,真茶入姜汁少许服之。心上隐隐有声,结胸自散。不动脏腑,不伤真气,明矾化痰,银朱破积故也。4.正水肿病,大便利者。银朱半两,硫黄煅四两,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每饮下三十丸。咽喉疼痛,银朱、海螵蛸末等分,吹之取涎。5.火焰丹毒。银朱调鸡子清涂之。6.汤火灼伤。银朱研细,用菜油调敷,二次便愈。7.疽疮发背。银朱、白矾等分,煎汤温洗,再用桑柴火远远炙之,日三次,甚效。8.筋骨疼痛。猩红三钱,枯矾四钱,为末,做三纸捻。每旦以一捻蘸油点火熏脐,被覆卧之,取汗。9.日久顽疮不收者。银朱一钱,千年地下石灰五分,松香五钱,香油一两,为末,化摊纸上贴之。10.黄水湿疮。银朱、盐梅和捣敷之。11.癣疮有虫。银朱、牛骨髓、桐油调搽。12.头上生虱。银朱浸醋,日日梳头。包银朱纸以碗覆烧之,茶清洗下烟子,揉之,包头一夜,至旦虱尽死。

雄黄

【释名】 也称黄金石、石黄、熏黄。

【集解】 [别录说]雄黄产于武都山谷、敦煌山的阳面。纯净无杂色,颜色红的像鸡冠,光明晔烨的最好。其中纯黄似雌黄,颜色无光的,不能作为仙药用,但可用作治病的药饵。

【气味】 苦,平、寒,有毒。

【主治】 寒热、淋巴结瘘管、恶疮、痈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过五兵。炼食后,轻身似神仙。得铜可做金。还主疟疾寒热、伏暑泄痢、酒饮成癖、惊痫、头风眩晕,化腹中瘀血,杀劳虫疳虫。

【附方】 1.伤寒咳逆。用雄黄二钱、酒一杯,同煎,病人趁热嗅其气。2.阴部蚀烂,痛痒。用雄黄半两烧于瓶中,熏下部,有效。3.偏头风。用雄黄、细辛,等分研细。每次取一字吹入鼻中,左痛吹右,右痛吹左。4.腹胁痞块。用雄黄、白矾各一两,共研为末,加面糊调成膏,摊纸上,贴痞块处。贴至大便畅泄乃愈。5.胁下觉有积聚,呼吸时常抽痛。用雄黄一两、巴豆五钱,同研细。加白面二两,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四丸。以开过几次再放冷以后的水冲服。大便畅通,病即转好。6.饮酒过度引起头晕、恶心、呕吐,长期不愈。用皂荚子大的雄黄六小块、巴豆十五个、蝎子尾巴十五根,共研为末,加面粉五两半,滴水做成丸子,如豌豆大。丸子将干时放于麸中炒香。炒后,取丸子放水里观察。凡是浮在水面的就是好的,收存起来。每服二丸,温酒送下。7.症瘕积聚。用雄黄二两,研细。水飞九次,放入新竹筒中,以蒸饼一块封住筒口,蒸七次。再用上等粉脂一两,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七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8.阴肿。用雄黄、矾石各二两,甘草一尺,加水五升,煮成二升,浸肿处。9.食物中毒。用雄黄、青黛,等分研末,每服二钱,新汲水送下。10.虫毒。用雄黄、生矾等分,加蜡做成丸药,如梧子大。每服七丸,开水送下。11.便血。用雄黄不拘多少,放入枣内,用线捆好,煎汤。另用铅一两,熔化后,倒入汤中同煮。自早至晚,不断添开水。煮毕,取出研细,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用原有的铅汤送下。三服血止。12.暑天泄痢。用雄黄水飞九次,放在竹筒内蒸七次,研末,与蒸饼混合,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甘草汤送下。一天服三次有效。13.疯狗咬伤。用雄黄五钱、麝香二钱,研细,酒送下。分二次服完。14.百虫入耳。烧雄黄熏耳内,虫自出。15.白秃头疮。用雄黄、猪胆汁调匀敷上。16.眉毛脱落。用雄黄末一两,调醋搽。17.牙痛。用雄黄和枣肉,捏成小丸,塞牙齿空洞中。18.走马牙疳,臭烂出血。用豆大的雄黄七粒,每粒包入一个去了核的淮枣中,再用铁丝把枣子穿成一串,烧化为末。每次取少量搽患处,让涎流出。搽药至病愈为止。19.耳流脓汁。用雄黄、雌黄、硫黄,等分研末,吹耳内。20.红鼻头。用雄黄、硫黄各五钱,水粉二钱,乳汁调敷。三五次后可愈。

雄黄

方解石

【释名】 也称黄石。

【集解】 [时珍说]方解石与硬石膏相似,光洁如白石英,但在敲击时断截成段的为硬石膏,方棱的为方解石,因它们属一类二种,也可通用。

【气味】 苦、辛,大寒,无毒。

【主治】 治胸中留热结气,黄疸。通血脉,去蛊毒。

方解石

熏黄

【主治】 恶疮疥癣,杀虫虱,和其他药共用可治疗咳嗽。

【附方】 1.小便不通。熏黄末豆许,放入肛门内,效果良好。2.咳嗽熏法。熏黄一两,以蜡纸调卷做筒十枚,烧烟吸咽,取吐利。一日一熏,唯食白粥,七日后用羊肉汤补身体。3.水肿上气咳嗽腹胀。熏黄一两,款冬花二分,熟艾一分,以蜡纸铺艾,洒二末于上,苇管卷成筒,烧烟,吸咽三十口则瘥。三日尽一剂,百日断盐、醋。4.手足甲疽。熏黄、蛇皮等分研末,以泔洗净,割去甲,入肉处敷之,一顷痛定,效果很好。

石膏

【释名】 也叫细理石、寒水石。

【集解】 [别录说]石膏产于齐山山谷及齐卢山、鲁蒙山一带。现出自钱塘县的,都藏在地下,雨后时常暴露出来,取出后如棋子,白澈的最好。[时珍说]石膏有软硬二种。软石膏,成很大的块而蕴藏在石中,做层如压扁的米糕,每层数寸厚。有红白二色,红色的不可服。白的洁净,细纹短密如束针,正如凝成的白蜡,松软易碎,烧后就烂如白粉。其中明洁,微带青色,纹长细如白丝的,叫理石。与软石膏属同一物的两种分类,捣碎后则形色如一,不可分辨。硬石膏,作块状而生,直理起棱,如马齿样坚白,敲击它就一段段横向分开,光亮如云母、白石英,有墙壁,烧后也容易散开,却坚硬不成粉。其中似硬石膏成块状,敲击时一块块分解,墙壁光明的,叫方解石,烧它就散开如花,仍不烂。与硬石膏是同类二种,击碎它则形色如一,不可分辨。大抵以上四种性气都寒,都能去大热结气。但不同的是石膏能解肌发汗。现在人们又用石膏点豆腐,这是过去人所不知道的。

【气味】 辛,微寒,无毒。

【主治】 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疮。 《本经》 。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结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做浴汤。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和葱煎茶,去头痛。治天行热狂,头风旋,下乳,揩齿益齿。除胃热肺热,散阴邪,缓脾益气。 [李杲说]止阳明经头痛,发热恶寒,日晡潮热,大渴引饮,中暑潮热,牙痛。

【附方】 1.伤寒发狂。用石膏二钱、黄连一钱,共研细。甘草煎汤,冷水送下。2.小儿丹毒。用石膏粉一两调水涂。3.外寒内热,身体消瘦,脚上浮肿。用石膏十两,研细,水调服。每服一茶匙,一天两次。 4.肺热喘嗽。用石膏二两、炙甘草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生姜蜜汤送下。5.痰热喘嗽。用石膏、凝水石各五钱,研细,人参汤送下。6.胃火牙痛。用石膏一两,火煅,淡酒淬过。加防风、荆芥、细辛、白芷各五分,共研细。天天擦牙,效果很好。7.内热,目赤,头痛。用石膏三两、竹叶五十片、砂糖一两、粳米三合,先以水三大碗煎石膏、竹叶,煮成二大碗,去渣取汁,加米煮粥,调糖吃下。8.头风流泪。用煅石膏二两、川芎二两、炙甘草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葱白茶汤调下。一天服二次。9.头痛,流鼻血。用石膏、牡蛎各一两,研细。每服二钱,新汲水送下。同时用水调少量药滴鼻内。10.风热性筋骨痛。用石膏三钱、面粉七钱,研细,加水调匀,锅里煅红。冷定后化在滚酒中,趁热服下。盖被发汗。连服药三日,病愈。11.黄昏后视力下降。用石膏粉一钱放在两薄片猪肝中,外用绳捆好,在砂锅中煮熟,取出切食。每天吃一次。12.湿温,烦渴,多汗。用石膏、炙甘草,等分研末,每服两小匙,热水送下。13.水泻,腹内如雷鸣。用火煅石膏,加米饭和成丸子,如梧子大,外以铅丹为衣。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14.妇女乳痈。用石膏煅红,研细。每服三钱,温酒送下。服药后,再喝酒至醉即安睡。如此再服药一次,立刻见效。15.油伤火烧。用石膏粉敷上。16.疮口不收。用石膏烧红,研以二两,加铅丹半两,共研为末,撒疮上。此方名“红玉散”。17.口疮咽痛。用石膏煅过,取三两,加丹砂三钱半,共研细,点患处。

石膏

【附录】 玉火石[颂说]密州九仙山东南隅地下,出一种石头,青白而脆,击打它里面就有火,称之为玉火石。可作为医用。其味甘、微辛,温。疗伤寒发汗,止头目昏眩痛,功用与石膏相同,当地人用它来当石膏用。

龙石膏[别录说]有名未用,无毒,主消渴益寿。

滑石

【释名】也称画石、液石、脱石、冷石、番石、共石。[时珍说]滑石性滑利窍,其质又滑腻,故名。画家用刷纸代粉,最白腻。此物最油腻,无硬者为良,故有诸多名字。

【集解】 [藏器说]始安、掖县出产的两种滑石,形状、质地既然有差异,所用自然不同。始安所产,软滑而白,宜入药。白滑石如方解石,色似冰白,画石上有白腻纹者,为真。[颂说]道、永、莱、濠州皆有出产。有二种,道、永州出者白滑如凝脂。莱、濠州出者理粗质青,有黑点,亦谓之斑石。二种皆可制作器物,很精致。初出时很软柔,那些人就在矿坑中制作,用力很少。[时珍说]滑石,广西桂林各邑皆有出产。白黑二种,功用相似。山东蓬莱县桂府村所出亦佳,故医方有桂府滑石之称,与桂林出产的齐名。今人用来雕刻图书,不坚牢。滑石之根为不灰木,滑石中有光明黄子为石脑芝。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身热泄痢,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轻身耐饥长年。能通九窍六腑津液,去留结,止渴,令人利中。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毒,行积滞,逐凝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偏主石淋为要药。疗黄疸水肿脚气,吐血鼻血,金疮血出,诸疮肿毒。

【发明】 [时珍说]滑石利窍,不独小便。上能利毛肤之窍,下能利精溺之窍。甘淡之味,先入于胃,渗走经络,游溢津气,上输于肺,下通膀胱。肺主皮毛,为水之上源。膀胱司津液,气化则能出。故滑石上能发表,下利水道,为荡热燥湿之剂,发表是荡上中之热,利水道是荡中下之热;发表是燥上中之湿,利水道是燥中下之湿。热散则三焦宁而表里和,湿去则阑门通而阴阳利。刘河间用益元散,通治表上下诸病,就是此意,但未说明。

【附方】 1.烦热多渴。用滑石二两,捣碎,加水三大碗,共煎成三碗。去渣留水,煮粥吃。2.女性小腹急,大便溏黑,额头变黑。用滑石、石膏,等分研末,大麦汁送下。一日三次。小便大利即愈,腹满者难治。3.伤寒症流鼻血。用滑石粉和米饭,捏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在口中稍稍嚼破,清水送下。血立止。4.小便不通。用滑石粉一升,加车前汁,调匀,涂脐的周围,干了就换。冬天没有车前汁,可用水代。5.妊妇尿涩不通。用滑石粉和水调匀,糊在脐下两寸处。6.小便赤色,心烦,口渴。用好滑石(煅过)四两、藿香一钱、丁香一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7.风毒热疮。先用虎杖、豌豆、甘草各等分,煎水洗浴,然后用滑石粉扑敷身上。8.下部湿汗。用滑石一两、石膏(煅过)半两、枯白矾少许,共研为末,干搽患处。9.脚趾缝烂痒。治法同上。10.打伤肿痛。用滑石、赤石脂、大黄各等分,共研为末。热茶洗伤处后将药敷上。11.眼睛发红,鼻子肿大,喘气,浑身出斑等。用滑石、白矾各一两,研细,加水三碗,煮成一碗半。不停地饮此水。

滑石

五色石脂

【释名】 [时珍说] 膏状的东西凝结在一块称作脂。性质很黏,固济炉鼎甚良,盖兼体用而言也。

【集解】 [别录说]五色石脂生于南山的阳面山谷之中。又说:青石脂生齐区山及海涯。黄石脂生嵩高山,颜色如莺雏。黑石脂生颍川阳城。白石脂生太山之阴。赤石脂生济南、射阳,又太山之阴。并采无时。[弘景说]今俗唯用赤石、白石二脂。质地好的出自吴郡,也有出自武陵、建平、义阳。义阳的不知出自哪一个县的东八十里,状如?脑,赤者鲜红可爱,随采复生。剩下的三色石脂没有正当作用。但黑石脂可用来作画。[恭说]义阳即申州,所出乃桃花石,非石脂也。白石脂今出慈阳诸山,胜于余处者。赤石脂今出虢州卢氏县,泽州陵川县,又慈州吕乡县,宜州诸山亦有,并色理鲜腻为佳。二脂太山不闻有之,旧出苏州、余杭山,今不收采。[颂说]白石脂、赤石脂,现如今只出自于潞州,潞州与慈州相离不远。

【修治】 凡使赤脂,研如粉,新汲水飞过三度,晒干用。

【气味】 五种石脂,并甘、平。

【主治】 黄疸,泄痢肠澼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疮,头疡疥瘙。久服补髓益气,肥健不饥,轻身延年。五石脂各随五色,补五脏。 治泄痢,血崩带下,吐血衄血,涩精淋沥,除烦,疗惊悸,壮筋骨,补虚损。久服悦色。治疮疖痔漏,排脓。

青石脂 【气味】 酸,平,无毒。

【主治】 养肝胆气,明目,疗黄疸泄痢肠澼,女子带下百病,及疽痔恶疮。久服补髓益气,不饥延年。

黄石脂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养脾气,安五脏,调中,大人小儿泄痢肠便下脓血,去自虫,除黄疸痈疽虫。久服轻身延年。

黑石脂 【释名】 [别录说]又叫作石墨、石涅。

【气味】 咸,平,无毒。

【主治】 养肾气,强阴,主阴蚀疮,止肠澼泄痢,疗口疮咽痛。久服益气不饥延年。

白石脂 【气味】 甘、酸,平,无毒。

【主治】 养肺气,厚肠,补骨髓,疗五脏惊悸不足,心下烦,止腹痛下水,小肠澼,热溏便脓血,女子崩中漏下赤白沃,排痈疽疮痔。久服安心不饥,轻身延年。涩大肠。

【附方】 1.小儿水痢形羸,不胜汤药。白石脂半两研粉,和白粥空肚食之。[子母秘录]小儿滑泄白龙丸:白石脂、白龙骨等分研末,水丸黍米大。每量大小,木瓜、紫苏汤下。2.久泄久痢。白石脂、干姜等分研,百沸汤和面为稀糊搜之,并手丸梧子大。每日饮下三十丸。3.儿脐汁出赤肿。白石脂末熬温,扑之,日三度。勿揭动。儿脐血出多啼,方同上。

赤石脂 【气味】 甘、酸、辛,大温,无毒。

【主治】 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肠澼,下痢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久服补髓好颜色,益智不饥,轻身延年。补五脏虚乏。[甄权]补心血,生肌肉,厚肠胃,除水湿,收脱肛。

【发明】 [弘景说]五色石脂,本经疗体亦相似,别录分条具载,今俗惟用赤、白二脂断下痢耳。[时珍说]五石脂皆手足阳明药也。其味甘,其气温,其体重,其性涩。涩而重,所以能收湿止血而固下;甘而温,故能益气生肌而调中。中者,肠胃肌肉惊悸黄疸是也;下者,肠澼泄痢崩带失精是也。五种主要治疗方法,大抵相同。所以在本经中不分条目,但是说随五色补五脏。别录虽然分五种,而性味主治亦不甚相远,但以五味配五色为异,亦是强分尔。赤白二种,一入气分,一入血分。故时用尚之。张仲景用桃花汤治下痢便脓血。取赤石脂之重涩,入下焦血分而固脱。干姜之辛温,暖下焦气分而补虚;粳米之甘温,佐石脂,以干姜来润肠胃。

【附方】 1.小儿疳泻。赤石脂末,米饮调服半钱,立瘥。加京芎等分,更妙。2.大肠寒滑,小便精出。赤石脂、干姜各一两,胡椒半两。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五七十丸。有人病此,热药服至一斗二升,不效;或教服此,终四剂而息。3.赤白下痢。赤石脂末,饮服一钱。4.冷痢腹痛。下白冻如鱼脑。桃花丸:赤石脂煅,干姜炮,等分研末,蒸饼和丸。量大小服,日三服。和剂局方。5.老人气痢虚冷。赤石脂五两水飞,白面六两,水煮熟,加入葱、酱做腥。空腹食三四次即愈。6.伤寒下痢便脓血不止。桃花汤主之。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末用,干姜一两,粳米半升,水七升,煮米熟去渣。每服七合。一日服三次,直到治愈为止。7.痢后脱肛。赤石脂、伏龙肝为末,敷之。一加白矾。8.反胃吐食。绝好赤石脂为末。蜜丸梧子大。每空腹姜汤下一二十丸。先以巴豆仁一枚,勿令破,以津吞之,后乃服药。9.痰饮吐水。无时节者,其原因冷饮过度,遂令脾胃气弱,不能消化饮食。饮食入胃,皆变成冷水,反吐不停,赤石脂散主之。赤石脂一斤,捣筛,服方寸匕,酒饮自任,稍加至三匕。服尽一斤,则终身不吐痰水,又不下痢,补五脏,令人肥健。有人痰饮,服诸药不效。用此遂愈。10.心痛彻背。赤石脂、干姜、蜀椒各四分,附子炮二分,乌头炮一分,为末,蜜丸梧子大。先食服一丸。不愈,稍增之。11.经水过多。赤石脂、破故纸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12.小便不禁。赤石脂煅,牡蛎煅,各三两,盐一两,为末,糊丸梧子大。每盐汤下十五丸。

炉甘石

【释名】 炉先生。 [时珍说]炉火所重,其味甘,故名。

【集解】 [时珍说]炉甘石所在,坑冶处处都有,川蜀、湘东一带最多,而太原、泽州、阳城、高平、灵丘、融县及云南者为胜,金银之苗也。其块大小不一,状似羊脑,松如石脂,亦粘舌。产于金坑的炉甘石,其色微黄,为上品。产于银坑者,其色白,或带青,或带绿,或粉红。赤铜得之,即变成黄色,现在的黄铜,就是此物所转化来的。《造化指南》中说:炉甘石受黄金、白银之气熏陶,三十年方能结成。以大秽浸及砒煮过,都可以点化,不减三黄。崔昉《外丹本草》云:用铜一斤,炉甘石一斤,炼之即成鍮石一斤半。非石中物取出乎?真正的鍮石产于波斯,像黄金一样,烧过后赤而不黑。

【修治】 [时珍说]凡用炉甘石,以炭火煅红,童子小便淬七次,水洗净,研粉,水飞过,晒用。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止血,消肿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湿除烂。同龙脑点,治目中一切诸病。

【发明】 [时珍说]炉甘石,阳明经药也。受金银之气,故治眼病为主要药材。时珍常用炉甘石煅淬、海螵蛸、硼砂各一两,为细末,以点诸目病,效果甚好。入朱砂五钱,则性不粘也。

【附方】 1.目暴赤肿。炉甘石火煅尿淬,风化硝等分,为末。新水化一粟点之。2.诸般翳膜。炉甘石、青矾、朴消等分,为末。每用一字,沸汤化开,温洗。日三次。3.一切目疾。真炉甘石半斤,用黄连四两,锉豆大,银石器内,水二碗,煮二伏时,取黄连为末,入龙脑二钱半,研匀罐收。每点少许,频用取效。又方:炉甘石煅一钱,盆消一钱,为末。热汤泡洗。4.目中诸病。石连光明散:治眼中五轮八廓诸证,神效。炉甘石半斤,取如羊脑、鸭头色者,以桑柴灰一斗,火煅赤研末,用雅州黄连各四两,切片,煎水浸石,澄取粉,晒干。用铅粉二定,以二连水浸过,炒之。雄黄研末。每用甘石、铅粉各三分,雄黄一分,龙脑半分,研匀,点眼甚妙。5.目暗昏花。炉甘石火煅童尿淬七次,代赭石火煅醋淬七次,黄丹水飞,各四两为末。白沙蜜半斤,以铜铛炼去白沫,更添清水五、六碗,熬沸下药,文武火熬至一碗,滴水不散,以夹纸滤入瓷器收之。频点目用。6.烂弦风眼。治风眼流泪,烂弦。白炉甘石四两,火煅童尿淬七次,地上出毒三日,细研。每用椒汤洗目后,临卧点三四次,次早以茶汤洗去,甚妙。又方:炉甘石一斤火煅,黄连四两煎水淬七次,为末,入龙脑。每用点目。宣明眼科方:用炉甘石、石膏各一钱,海螵蛸三分,为末。入龙脑、麝香各少许,收点。另一方,用炉甘石二两。以黄连一两煎水,人童尿半盏再熬,下朴硝一两又熬成。以火煅石淬七次,洗净为末,入密陀僧末一两研匀,收点之。7.齿疏陷物。炉甘石煅、寒水石等分,为末。每用少许擦牙,忌刷牙,久久自密。8.漏疮不合。童尿制炉甘石、牡蛎粉,外塞之。内服滋补药。9.下疳阴疮。炉甘石火煅醋淬五次一两,孩儿茶三钱,为末,麻油调敷。立愈。10.阴汗湿痒。炉甘石一分,真蚌粉半分,研粉扑之。

炉甘石

石钟乳

【释名】也称留公乳、虚中、芦石、鹅管石、夏石、黄石砂。

【 集解 】 [别录说]石钟乳产于少室山谷及泰山。[普说]石钟乳产于太山山谷北边岸下,溜汁所形成,如乳汁,黄白色,中空相通,二月、三月采,阴干。[时珍说]按范成大《桂海志》中记载,桂林的接宜、融山洞穴中,钟乳很多,仰看石脉涌起处,有乳床,白如玉雪,是石液融结成的。乳床下垂,如倒着的几座小山峰,峰顶逐渐尖锐且长如冰柱,柱的顶端轻薄中空如同鹅翎。乳水滴沥不停,边滴边凝,这是乳的精华,可用竹管仰承取它。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咳逆上气,能明目益精,安五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益气,补虚损,疗脚弱疼冷、下焦伤竭并强阴。久服延年益寿,面色好,不老,令人有子。不炼而服用,会令人生淋。主泄精寒咳,壮元气,壮阳事,通声。补五劳七伤。治消渴引饮。

【发明】 [时珍说]《种树书》中记载,凡在果树上挖洞穴放入少量的钟乳粉末牢固密封,则果子多而且味美。放少许在老树的根皮之间,则树杈会茂盛。那么,钟乳益气、令人有子的说法,也可类推了。但唯恐嗜欲的人,未曾获得它的好处,便已先受其祸了。然而禀赋异常的人,又不可一概而论。张杲《医说》载,武帅雷世贤有许多侍妾,常常服用丹砂云母、钟乳,日夜煎炼,来补养身体。他的小妾的父亲苦于寒泄不想吃东西,求得十粒丹药来服用,顿觉脐腹如火,一会儿便热得发狂,跳入井中,被人救起时全身发紫泡,几天就死了;但是雷世贤服了近千服,毫无副作用,真是奇怪!

【附方】 1.李补阙服乳法。主五劳七伤,咳逆上气,治寒嗽,通嗓音,明目益精。安五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益气补虚损,治疗脚弱疼冷,下焦伤竭,强阴。久服延年益寿不老,令人有生育能力。取韶州的钟乳,不论厚薄,只要颜色明净有光泽的都能炼药,唯有黄赤二色的不能轻易使用。将它放在金银器中,在平底锅里装水,将金银器放在锅里煮,让水沸腾冒泡如鱼眼一样,水一减少即添加。石钟乳少的可煮三天三夜,多的须煮七天七夜,等到煮干,颜色变成黄白色即熟。如果怀疑它还是生的,可再煮十天为最佳。取出后倒掉水,再用清水煮半日。直到水的颜色变青后不再改变为止,石钟乳没有毒了,然后放入瓷钵中,加水用玉棰着水研。觉得干涩时,即添水,保持着稀淘米水一样的状态。研至四五日,用手拈试后,有光泽滑腻,如书中记载的白鱼时,再用水洗它,不沉水的即是熟的,下沉就继续再研,这才澄清后取出晒干。每次服用一钱五分,空腹用温酒调服,还可兼丸散随时服用。煮乳的水若变成黄色浑浊状,切勿服用。否则会损伤人的咽喉,伤肺,令人头痛,或腹泻不止。如果误食,只需吃猪肉便可解救。2.急喘不停。用钟乳粉五钱、蜡三两,和匀,蒸在饭甑里。蒸熟取出,合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温开水送下。3.吐血损肺。用钟乳粉,每服二钱,糯米汤送下。4.乳汁不通(气少血虚,脉涩不行,故乳少)。用钟乳粉二钱,服时以漏芦煎成的浓汤送下。又方:钟乳粉、通草,等分研末,每服一茶匙,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石钟乳

浮石

【释名】 又称海石、水花。

【集解】 [时珍说]浮石,乃是江海间的细沙、水沫凝聚在一起,日久结成的。形状如水沫及钟乳石,有细孔如蛀窠,白色,体虚而轻。今皮作家用磨皮垢甚妙。海里的味咸,入药更良。

【气味】 咸,平,无毒。

【主治】 煮汁饮,止渴,治淋,杀野兽毒。止咳。去目翳。清金降火,消积块,化老痰。消瘤瘿结核疝气,下气,消疮肿。

【发明】 [藏器说]水花主远行无水止渴,和苦栝楼为丸,每旦服二十丸,永无渴也。[时珍说]浮石乃是水沫凝结而成,色白而体轻,其质玲珑,肺之象也。气味咸寒,润下之用也。故入肺除上焦痰热,止咳嗽而软坚。清其上源,故又治诸淋。按俞琰《席上腐谈》云:肝属木,当浮而反沉;肺属金,当沉而反浮,何也?肝实而肺虚也。故石入水则沉,而南海有浮水之石;木入水则浮,而南海有沉水之香。虚实之反如此。

浮石

金石之四 石类

阳起石、磁石、代赭石、禹余粮、石胆、砒石、礞石、花乳石、姜石、蛇黄

阳起石

【释名】也称羊起石、白石、石生。

【集解】 [别录说]阳起石产于齐山山谷、琅琊或云山、阳起山,即云母根。[恭说]此石以白色肌理似殷蘖、夹带云母滋润者为良,故一名白石;今纯黑如炭者,为误。[颂说]今只出齐州,他处不复有。以白色明莹若狼牙者为上品,亦有中间夹杂其他石者。每年采择上供之余,州中也出售,不在那里不能得到。卖者虽多,精好者少。旧说是云母根,其中犹带云母,今不复见。[时珍说]今以云头雨脚、轻松如狼牙者为佳。

【修治】 [时珍说]用火煅红,酒淬七次,研细水飞过,晒干。也可用烧酒浸过,同樟脑入罐升炼,取粉用。

【气味】 咸,微温,无毒。

【主治】 崩中漏下,破子脏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痿不起,补不足。疗男子茎头寒,阴下湿痒,去臭汗,消水肿。补肾气精乏,腰疼膝冷湿痹,子宫久冷,止月水不定。治带下瘟疫冷气,补五劳七伤。补命门不足。散诸热肿。

【发明】 [时珍说]阳起石,右肾命门气分之药也,下焦虚寒者宜用之,然而也非久服之物。

【附方】 1.丹毒肿痒。用阳起石煅后研细,清水调搽。2.元气虚寒,精滑不禁,手足常冷,大腑溏泄。用阳起石煅后研细,加钟乳粉等分,再加酒煮过的附子末,调一点面粉把药合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直至病愈为止。3.阴痿阴汗。用阳起石煅后研细,每服二钱,盐酒送下。

阳起石

磁石

【 释名 】 又称玄石、处石、吸针石。

【集解】 [别录说]磁石生于太山川谷及慈山山阴,有铁的地方则生在阳面。采无时。[弘景说]今南方亦有好者。能悬吸铁,虚连三为佳。仙经丹房黄白术中多用它。[藏器说]出相州北山。[颂说]今慈州、徐州及南海傍山中皆有之,慈州者岁贡最佳,能吸铁虚连数十铁,或一二斤刀器,回转不落者尤良。采无时。其石中有孔,孔中有黄赤色,其上有细毛,功用更胜。按《南州异物志》云: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徼外大舟以铁叶固之者,至此皆不得过。以此言之,海南所出尤多也。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消,除大热烦满及耳聋。养肾脏,强骨气,益精除烦,通关节,消痈肿鼠瘘,颈核喉痛,小儿惊痫,炼水饮之。补男子肾虚风虚,身强,腰中不利,加而用之。治筋骨羸弱,补五劳七伤,眼昏,除烦躁。小儿误吞针铁等,即研细末,以筋肉莫令断,与末同吞,下之。明目聪耳,止金疮血。

【发明】 [时珍说]磁石法水,色黑而入肾,故治肾家诸病而通耳明目。一士子频病目,渐觉昏暗生翳。时珍用东垣羌活胜风汤加减法与服,而以磁朱丸佐之。两月遂如故。盖磁石入肾,镇养真精,使神水不外移;朱砂入心,镇养心血,使邪火不上侵;而佐以神曲,消化滞气,生熟并用,温养脾胃发生之气,乃道家黄婆媒合婴姹之理,制方者宜窥造化之奥乎。方见孙真人《千金方》神曲丸,但说明目,百岁可读细书,而未发出药微义也,谁说古方不能治现在的病呢?

【附方】 1.耳卒聋闭。焰铁石半钱,入病耳内,铁砂末入不病耳内,自然通透。2.肾虚耳聋。真磁石一豆大,穿山甲烧存性研一字,新棉塞耳内,口含生铁一块,觉耳中如风雨声即通。3.老人耳聋。磁石一斤捣末,水淘去赤汁,绵裹之。猪肾一具,细切。以水五斤煮石,取二斤,入肾,下盐豉做羹食之。米煮粥食亦可。4.老人虚损风湿,腰肢痹痛。磁石三十两,白石英二十两,捶碎瓮盛,水二斗浸于露地。每日取水做粥食,经年气力强盛,颜如童子。5.阳事不起。磁石五斤研,清酒渍二十七日。每服三合,日三夜一。6.眼昏内障。治神水宽大渐散,昏如雾露中行,渐睹空花,物成二体,久则光不收,及内障神水淡绿、淡白色者。真磁石火煅醋淬七次二两,朱砂一两,神曲生用三两,为末。更以神曲末一两煮糊,加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饭汤下。服后俯视不见,仰视微见星月,此其效也。亦治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久病累发者服之,永不更作。7.小儿惊痫。磁石炼水饮之。8.子宫不收,痛不可忍。磁石丸:用磁石酒浸煅研末,米糊丸梧子大。每卧时滑石汤下四十丸。次早用磁石散,米汤服二钱。散用磁石酒浸半两,铁粉二钱半,当归五钱,为末。9.大肠脱肛。磁石半两,火煅醋淬七次,为末。每空心米饮服一钱。另一方:用磁石末,面糊调涂囟上。入后洗去。10.误吞针铁。真磁石枣核大,钻孔线穿吞,拽之立出。11.疔肿热毒。醋石末,醋和封之,拔根立出。12.诸般肿毒。吸铁石三钱,金银藤四两,黄丹八两,香油一斤,如常熬膏,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