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六十九章 朱元璋归乡(1 / 2)

在朱元璋和陈友谅打得你死我活之时,张士诚一直按兵不动,隔岸观火。等当朱元璋消灭了陈友谅之后,张士诚这才大梦初醒,于是在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春季,派遣大将李伯升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朱元璋的领地新城(今浙江诸暨南)。张士诚主动打响了第一枪,他与朱元璋之间的争霸赛也就这样拉开了。

李文忠得知情况后,立即率领朱亮祖等猛将,火速救援新城,并在离新城十里之处安营扎寨。

胡德济(胡大海的养子)派人来见李文忠,说敌人士气很高,势头正盛,不宜跟他们正面发生冲突,而是应当驻扎此地,等待大军,到时候见机行事。

朱文忠并不同意,说道:“从前谢玄率领八千兵马打败苻坚百万,兵贵精,而不在多。”

“昔谢玄以兵八千破苻坚百万,兵在精,不在众。”(《明太祖实录》)于是,李文忠下令全军晚上好好饱餐一顿,明日一早与敌军决战。

说来也巧,次日一早,大雾笼罩着大地,看不清对方情势,朱文忠当即召集诸将,仰天发誓道:“胜败在此一举,我不敢贪生而死于三军之后。”说完,便身先士卒地冲向敌军。

这时,处州援兵也刚刚赶到,一见如此形势,连忙跟着一起冲锋,奋勇搏击。

李文忠勇猛无敌,只见他横握长矛,率领数十名精锐骑兵,从高处奔驰而下,就像一把利剑插在敌军之中。敌军精锐骑兵见李文忠人数不多,于是纷纷上前,将他们重重包围。

李文忠毫不畏惧,带领骑兵向外猛冲,所向披靡,杀敌甚多。

城中守军们站在城头上看得一清二楚,连忙擂鼓呐喊,跟着打开城门,猛然冲向敌军。张士诚大军见势不好,纷纷溃退。

史书上记载,李文忠追击敌军数十里,俘获敌将领六百,士兵三千,斩首数万人,收缴的粮草不计其数,那里的溪水都被染成了血色。

有道是“上阵父子兵”,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当时张士诚的阵营中也有一个养子叫作“五太子”,与李文忠相比,可就相去甚远了。

据说五太子身材不高,但是弹跳力极佳,还能潜水几天几夜不吃不喝,被百姓们传说得神乎其神,可是这一仗打下来,他什么本领也没有发挥,就丢盔弃甲地逃走了。

当时张士诚的地盘南至绍兴,与方国珍接壤,向北超过徐州,到达济宁的金沟,西至汝宁府、颍州、濠州、泗州,东边直到大海,纵横两千余里,属地不少,但是这人气魄不大,不敢像陈友谅那样跟朱元璋拼命死磕到底,吃了一次败仗之后,便调整了策略,不再主动进攻,而是联动各个城市,遥相呼应,积极防守。

朱元璋一下看出了张士诚的意图——既然你张士诚龟缩不出,那么正好利用这个时机调兵遣将,做好各种军事部署。

朱元璋当时定下来的策略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攻取东吴北境淮水流域,消灭张士诚长江南北的外围势力,使张士诚局限于长江之南。

第二步,分兵攻取杭州、湖州等地,切断张士诚的左右臂膀,然后造成北、西、南三面合围平江的局势。

第三步,全面合围平江,将张士诚连根拔起。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拜徐达为左相国,命其再次率军围攻庐州。

此次围攻庐州与上次有所不同——毕竟已经消灭了陈友谅,没有了后顾之忧,而且朱元璋部队士气正高,所向披靡,轻而易举地攻克了庐州城,还一鼓作气连下江陵、辰州、衡州等地,平定了湖、湘。

势如破竹的徐达应召返回后,又率领常遇春等猛将巡行淮东,攻打泰州。

张士诚得知后,命令四百艘舟师出长江,摆出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佯攻应天:你朱元璋若是不老实,想要攻打我泰州的话,老子便令水军围魏救赵,攻打你防御空虚的应天。

没有三两三,哪敢上梁山啊,朱元璋也是个老江湖,若是不老奸巨猾的话,怎么吃得了陈友谅。张士诚这点小伎俩,早被朱元璋看穿了。

朱元璋召集手下将领说道:“你们看,张士诚将四百舟师停在那里,却不向上游进发,很明显他的意图是想分散我们的军事力量,替泰州解围。你们不必理会四百舟师,集中力量猛攻泰州。只要泰州被我们攻陷,那么江北自然瓦解,其他城市不战自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