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5.拔罐(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3)拔罐的反应处理

正常反应: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将罐吸附于施治部位,由于罐内的负压吸拔作用,局部组织可隆起于罐口平面以上,病人觉得局部有牵拉发胀感,或感到发热、发紧、凉气外出、温暖、舒适等,这都是正常现象。起罐后,走罐后,治疗部位出现潮红、或紫红、或紫红色疹点等,均属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待1至数天后,可自行恢复,毋需作任何处理。

异常反应:拔罐后如果患者感到异常,或者烧灼感,则应立即拿掉火罐,并检查有无烫伤,患者是否过度紧张,或术者手法是否有误,或是否罐子吸力过大等。根据具体情况予处理。如此处不宜再行拔罐,可另选其它部位。如在拔罐过程中,患者感觉头晕、恶心、目眩、心悸、继则面色苍白、冷汗出、四肢厥逆、血压下降、脉搏微弱,甚至突然意识丧失,出现晕厥时(晕罐),应及时取下罐具,使患者平躺,取头低脚高体位。轻者喝些开水,静卧片刻即可恢复。重者可用卧龙散或通关散吹入鼻内,连吹2~3管,待打喷嚏数次后,神志即可清。或针刺百会、人中、中冲、少商、合谷等穴;必在时注射可拉明、安息香酸钠、咖啡因等中枢兴奋剂。如果术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恐惧,术中能很好掌握病人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4)吸拔方法

刺络拔罐法

刺络拔罐法是将刺血疗法与拔罐疗法结合运用的方法,也是常见的综合拔罐法之一。用于刺络的工具包括三棱针、皮肤针、小眉刀、粗毫针、陶瓷片、滚刺筒等。以三棱针和皮肤针最为常用。根据治疗的需要,在临床上又有以下几种具体操作之法。

刺络留罐法:

多用于病位较深,病灶较局限处,常以三棱针迅速点刺数下或十数下,迅即用投火法或贴棉法在其上拔罐,务求吸力较强。留罐约15~20分钟。取罐后,用消毒棉球拭净血渍,罐内血块亦应清洗干净。

刺络多罐法:

多用于病灶较浅表,范围较大而症情较顽固者。常以皮肤针叩刺,刺激强度为中等度,以微见血即止。然后采用闪罐法在病灶范围内,吸拔若干只罐。留罐15~20分钟。

刺络走罐法:

适用于病变部位大,病位浅,病程短者。亦多以皮肤针叩刺。方法是先在吸拔范畴内用皮肤针作轻度弹刺,以局部潮红为度,然后在罐口及穴区抹上润滑油,进行推拉拔罐。

应该指出的是,在刺络拔罐时必须对针具和穴区都要进行严格消毒,以防引起感染。

火罐法

闪火法:

是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排气方法。先准备一头缠有小团纱布或脱脂棉的铁丝一根(如无,可用长镊子夹脱脂棉团),95%酒精一瓶,酒精灯一盏。拔罐时,左手执罐,右手执铁丝或镊子,先在95%酒精中将棉团浸湿,于酒精灯上点燃后,迅速在罐内绕2~3圈,即将火退出,把罐扣在选择好的部位上。本法因无火在罐内,较之其他火罐法更为安全,且操作简单,可连续进行,特别适宜于拔闪罐、排罐。但应该注意以下几条:

1.棉团蘸酒精时不可过多,以免火随酒精滴燃,烫伤肌肤。

2.棉团在罐内加热时,不可过于靠罐口,造成罐口过烫,灼伤肌肤。

3.手执罐具,要始终保持罐口朝下的方向,不可向上倾斜,以防热气上溢,影响吸拔效果。

4.闪火法要求动作迅速熟练,充分掌握吸拔时机,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投火法:

系传统拔罐法之一。方法为一手执罐,一手执一张易于燃烧的纸条,将纸条燃者后,趁其燃得最旺盛时,迅即投入罐内,将罐扣于穴位之上。此法简便易行,吸拔力也较强。亦须注意:

1.因罐内有正燃着的物质,要采取横扣或侧扣的方式,以免燃物跌落,损伤肌肤。

2.因纸条燃烧产生纸灰烟尘,易发生污染,故刺络拔罐或皮肤有破溃之处,最好不用此法。

架火法:

其传统方法是用易燃的软布,裹一枚硬币,将布的四角折转向上约一寸许,置于待拔的部位。拔罐时,只须把布角点燃,然后速扣罐在其上。目前,此法已很少采用。较常用之法是:先选圆形不易燃且隔热性好的物件,如青霉素的橡皮盖,姜片等,将其置于应拔的部位,上按一个浸有95%酒精的棉球。点燃,趁火势旺盛迅速扣罐。如在留针部位拔罐(即针罐),则可在针尾上套一酒精棉球,点燃拔罐。

此法吸力强,也较安全,但操作比较麻烦。同时,要注意扣罐正确,以免碰倒棉球,造成灼伤。

贴棉法:

亦称为贴火法。方法为:将脱脂棉撕成薄薄一片,浸润95%酒精后,粘贴于罐身凸出部内壁上,点燃后速吸拔于穴区。此法吸力强,操作也简便。但须注意:

1.棉片上酒精不可浸涤过多,以免滴落燃烧灼伤肌肤。

2.棉片不可贴于罐顶,以免拔罐因粘著不牢,脱落下来损伤肌肤。

滴酒法:

亦称滴酒精法。系在拔罐前,预先将95%的酒粗滴少许于罐内腰部,并加以滚动,使酒精均匀地附著于壁,然后将燃著的火柴投入罐内,迅速拔在穴区上。此法十分简便易行,但须注意:

1.酒精不可滴得太多,亦不可滴在靠口边处,以免酒精流至罐口,在点燃时烫伤肌肤。

2.燃着的火柴须向罐腰部斜投,避免吸拔时火柴脱落烧灼肌肤。

水罐法

目前有二类方法。

1.煮罐法:

系通过蒸煮排气,形成罐内负压,使之吸拔于皮肤上的方法。具体操作为,将若干个竹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数分钟。使用时,令病人坐卧于一旁,以长柄镊子将竹罐挟出。挟出时必须使罐口朝下,把水甩干抹净,或用折叠之毛巾紧扪住罐口,乘热迅速扣在选好的部位。此法适于拔排罐、煮药罐等,其操作较为繁复,现代临床应用不多。操作时,一定要注意把罐内的水甩干净,否则沸水可能会损伤皮肤。

2.水火罐法:

是一种罐内盛水,以火力排气的拔罐方法。具体操作为:选用大号玻璃罐,先在罐内放入适量的温热水,以稍高于人体温度为宜。水量一般不要超过罐容积的三分之一。然后将罐口略倾向水平,在罐内腰部上方,帖一浸有95%酒精棉片,点燃棉片即可吸拔(此为前述之贴棉法)。注意拔罐时,所拔位置宜斜向罐口,待拔好后,方可摆正体位,使罐口向下,罐内的水对穴区产生刺激。起罐时,因罐内有水,须将罐具慢慢滑向一侧,令罐口向上,一翻掌取罐,这样罐内的水不会倾出而弄湿衣衫。

本法可起到机械和温热的双重刺激作用,对某些病症有较好的效果,但要求术者操作熟练,病者主动配合。

抽吸法

抽吸法亦称吸罐法,是现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吸拔方法。它主要是用各种形形式式的抽吸器,将罐内的空气吸除,使之造成负压,达到拔罐目的。此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调节罐内负压,掌握吸力大小,而收较佳的效果。缺点则是要特制的罐具及附带的抽吸设备,难以大面积推广。

抽吸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注射器抽吸法:

目前常见的有二,一为以切去底的青链霉瓶子为罐具。操作时,将罐紧扣在穴位上,取10~20毫升的空注射器一具,以5号针头插入橡皮盖中,抽取瓶中空气,使产生负压,达到吸拔目的。二为用双孔玻璃罐,操作时,一孔以橡皮帽盖住,一孔用橡皮管连接,橡皮管另一头接通20~50毫升注射器,通过注射器抽吸,造成罐内负压。

2.拔罐器抽吸法:

系用手动式真空拔罐器操作。先选定需拔的腧穴或部位,取合适型号之活塞罐扣紧该部皮肤,右手持拔罐器,将其头部与罐上端之活塞互相插入,然后以中、食及环指拉动抽吸杆,一上一下,反复多次,直至达到所需之负压,将拔罐器取下,罐即吸附在穴区上。取罐时,只需将上端黄色之活塞内芯轻轻往上一拉即可。

3.橡皮球抽吸法:

用于活塞抽吸罐。操作时,将罐扣于所拔处,然后接上带有阀门的专用于抽吸的橡皮球(类似直立式血压计之抽吸橡皮球),或类似抽吸器,用手反复挤捏抽吸,吸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负压可根据不同抽吸病症、部位进行调节,据测定,负压最高可达240毫米汞柱。

4.电动抽吸法

亦称电罐法。使用的罐具和上述同,它利用电动吸引器抽吸。电动吸引器型号很多。以采用防滴型电吸引器为例,其输出功率为0.5马力,电流1.2安培,转速为1400次/分。操作时,将开关打开,把带接头的长橡皮管与罐顶活塞部分接通,抽吸到需要的负压时,关闭开关即可。以此法抽吸,其最大真空度可达650毫米汞柱。

药罐法

药罐法是拔罐与中草药物结合进行外治的一种方法,系综合拔罐法之一。现代应用,常见的有两类:

贮药罐法:

它是将预先泡制好的中草药液(可以是水煎后的浓缩液,也可是酒浸出液,即药酒或酊剂),置于罐具内,再进行吸拔,以起到药物的化学作用与拔罐的机械作用相结合的效果,更好达到治疗目的。贮药罐的操作一般依靠抽吸法。具体如下:

应用小型抽吸罐法。可先将切去底的青、链霉素瓶的底口朝上,塞紧瓶盖,倒入药液,量约占瓶子的1/2~1/3。然后紧扣在选好的部位上,扣的方法同前述的水火罐法。再用注射器将罐内空气抽去,即可吸附于局部,药物浸润于穴区。此法所用的,多为对局部刺激性较强的药液,如生姜片、辣椒液、风湿酒等。留罐时间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

应用双孔玻璃罐法。先准备好不同型号的罐具,50毫升注射器,止血钳及药液。操作时,根据病情和病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具有药液。由助手持罐,罐口向下紧扣于皮肤,术者手持注射器吸取药液20~40毫升,注射器与连接注入孔的橡皮管相连,并把药液注入罐内。然后再将橡皮帽盖在排气孔上,仍用此注射器抽出罐内的空气,使之形成负压。抽气完毕,以止血钳夹紧橡皮导管,留置20分钟。至治疗结束,扶压罐具,松开止血钳及橡皮帽,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导管,由注入口插进罐内,吸尽药液。一般每日一次,每次可选3~4穴治疗。

1.抽吸前准备不同型号的双孔玻璃罐及其他物品(药液、注射器、橡皮套管、止血钳)。

2.注入药液。

3.左侧双孔罐正在吸拔中,右侧双孔罐正在吸出罐内药液。

各种病症药液配方如下:

1.慢性荨麻疹:麻黄15克,连翘20克,薄荷10克,赤芍15克。

2.支气管哮喘:麻黄21克,苏子20克,生大黄15克,肉桂20克。

3.腰肌劳损:元胡25克,透骨草20克,川芎20克,赤芍15克。

4.腰椎后关节紊乱症:三棱15克,元胡20克,莪术20克,艾叶15克。

上述方药,均泡制成30%的溶液,每次用量在20~40毫升左右。

煮药罐法:

系将罐具与药物同煮,然后再进行吸拔的一种方法。在操作上,基本上和煮罐法相同。方法是,先准备大锅一个,把竹罐若干个,置于锅内,加入适量的水。药物放入口袋中,扎紧袋口,再与竹罐共煮。一般在水煮沸后尚需煮20~30分钟,可按前述之煮罐法,进行吸拔。留罐约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