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一节 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1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一、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日益深入人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总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条件;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物质文明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取得物质文明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在新时期面临的新任务。一方面,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从资本主义国家传进来了许多腐朽的剥削阶级思想,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本身具有一些一般性的特征,为这些不良思想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较为良好的土壤,因此,一个时期以来,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以及享乐主义等思潮有所泛滥,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不断采取措施,取得了非凡成绩。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要注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主要内容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从多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根据全面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对跨世纪的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从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出发,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突出的位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极大地丰富并发展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理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近30年来,在党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通过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新跨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中华大地上,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的活动,犹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在全社会得到普遍认同,产生了各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典型的个人和集体,由点到面,正在影响和促进着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树立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对一个人、对一个集体、对一个政党、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和前途命运,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当代中国,我们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我们的共同信念就是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满怀信心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的思想基础、共同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开拓奋进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要有远大的理想,这样才能永远保持前进的勇气和方向。“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胡锦涛同志也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集中代表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包容性。它既体现了党的现阶段奋斗目标,又体现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