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14坐落在心的形局里(2 / 3)

曾有三十六祠堂的青原陂下村,是以胡姓聚居为主的村落。现存的罗姓祠堂有评事堂、存古堂,而胡姓祠堂就多了。有敦仁堂、星聚堂、潭滨堂、具庆堂、让公堂、乐善堂、九思堂、竹隐堂、启正堂、承启堂、致中堂、两秀堂、学贤堂、玉岗堂、成济堂、景山堂、两吉堂、养性堂、仰山堂、爱敬堂、思敬堂、桂林堂、遂志堂、志善堂、辉公堂。敦仁堂为胡姓总祠,其它为支系分祠,还有一座个人祠。我之所以不厌其烦把这些堂号罗列在此,是因为,它们不仅显示了宗族内部各派各房各支的渊源和界定,而且,即便顾名思义,也是可以从中依稀体味出各自的性情、各自的尊崇的。比如,总祠敦仁堂有联云:“敦实行敦实学重仁义先重道德,仁于国仁于家为孝子后为忠臣。” 星聚堂楹联曰:“星可摘斗可折霄汉联升追祭酒,聚其灵毓其秀云初繁衍接参军。”而竹隐堂则称,“竹高以节不同桃李芬芳盖争九十,隐待其时可好鱼龙变化浪击三千”,“竹引凤栖门庭以内无凡鸟,隐称龙德雷雨之中看化身”。

这些祠堂,均为天井式,凸显坊牌、喜鹊聚巢式门楼、三进式参亭和祖宗神龛。特别是,它们打破了祠堂由入口门厅、享堂、后寝构成的三段式,在享堂前连接一个敞开的名为参亭的亭式空间,这一结构明显高出享堂,并做成歇山顶,形成宏伟的内立面。参亭前本是第一进天井,可这一天井院却扩大了许多,显得更具气势。其功能在于,在祭祀中,增加了辈分排列的序列空间和作为演出的场地。在扩大天井院势的同时,两侧厢廊也相应加大。凡建有参亭的祠堂,其厢廊均做成了开放的两层结构,无疑,这是观看演出的好地方。

吉安青原的毛家村,现存祠堂四座。总祠称冬官第,青砖、灰瓦、马头墙,红石立角,青石门框、横担,共有两井三进,面积并不大,却是传统祠堂向现代建筑转变的典型。早在1936年建造时,它就用上了水泥,并且,用水墨石磨面柱子代替木柱,用瓷版画取代木雕刻装饰,用彩塑技艺来装潢墙面。四根水磨石屋柱每根高三米六、直径五十五公分,想必在当时这非常了得。因为,建此祠堂花费万余金,一富商捐资六千大洋,这屋柱用了他捐资的十分之一,可见造价之昂贵。屋柱的意义更在于它的设计理念。毛家人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渴望接受新事物,该屋柱的设计就是较早接受西方思想文化的产物。柱子上方有仿意大利风格的卷草花饰、水泥浮雕“狮象四瑞”,外来文化元素和传统工艺有机结合。其时,水泥刚问世不久,全靠进口,故称洋灰,只有沿海大城市方见使用。据说,毛家村的水泥是其留洋的子孙从国外买来的,连设计的工程师、施工的泥瓦匠都请自上海、江浙。而且,当时没有机械设备,全是手工操作,边用洋铁皮水壶洒水,便用人工打磨,耗时一个多月。

自祠堂建好后,每年春节都要在中堂两边的柱子上贴这样一副对联,云:“司空司马第,太守太保家。”它标榜的正是毛氏的显赫门第和攻读家风。据说,在毛家村,凡入学启蒙的弟子不仅要对孔圣像行跪拜大礼,还有一套拜孔的舞蹈。此地传说,一举人来莲庵设馆授课,后来考中进士离开,就连供奉于堂上的康王爷菩萨也仰慕不已,竟屈驾离座,月夜为这“文曲星”开门,不料,失足摔折了手臂。康王爷菩萨莫非是想诚心就此一拜吧?

清光绪年间,该村的仁炬公创建“裕元和”纱布店,积产数万金后,在村中兴建裕元巷。在其“尔等能奋志前程以诗书训子孙,令世世不乏读书种”、“士人十年读书,十年养气,必先化气质为主”的思想训导下,毛家村以教养学,文风鼎盛,精英荟萃。如今人口不足三百,却有大学以上学历者一百三十四人。“学界泰斗、一代宗师”、“刚烈报人”、“一家三教授”、“兄弟两高工”、“父女两高编”、“兄妹渡东瀛”、“姐弟留北美”、“夫博士妻硕士”等美誉,时时挂在村人的唇齿之间。

毛氏宗祠又名文接堂,寓意传承文明、文化接力。祠堂内“葩经世泽”、“出囊脱颖”、“捧檄承欢”等牌匾,“迎尚书以就养心能兼孝,因刺史而兆基官即为家”、“教子孙两行正路唯读唯耕,继宗祖一脉真传克勤克俭”等楹联,大约道破毛家村人文蔚起的秘密。

安义县的鸭嘴垅,是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熊式辉故里。1949年,熊式辉因不满于蒋介石的“一柄两操、以夷制夷”以及“尊贤终不胜亲亲,惆怅关梁听犬狺”等做法,与其分道扬镳,退出政坛。熊式辉曾主赣十年。如今,鸭嘴垅被称做“民国村”,便体现了他的桑梓情怀。“民国村”因至今保存着十几幢旧时西式洋楼而得名。

1939年,日军入侵安义,村民全部南迁到泰和、遂川等地,房屋被焚毁殆尽。抗战胜利后,村民返回故里,只得搭建茅草房挡风遮雨。1946年,熊式辉回乡省亲,看见村庄破败不堪,便主动出面收集全村田地、山林权属证,向银行抵押贷款五亿元重建家园。村庄得以重新整体规划,并请著名建筑师设计,施工也是当时的名匠。那些楼房属于中西合璧式,排列整齐,设计新颖,有厅堂、卧室、厨房、农具间等。1949年,国民党败退在即,当时流通的金圆券一跌千丈,日渐贬值,熊式辉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催促族人赶紧还贷。结果新旧折算后,一幢楼房仅花费二十四吊铜钱,折合银元一块。此事一时被传为笑谈。

熊氏宗祠位于村中央,里面可容纳七八百人,重修时熊式辉的手书石刻“梓源荆派”匾额镶嵌在宗祠大门上。无论是戎马生涯,还是出军入政,熊式辉每次回到家乡,总是先到宗祠祭拜先祖,以示不忘祖宗。听说,当年其第二任夫人的灵柩从上海逆江而上,入鄱湖,再经潦河水道运回,一路颇费周折,终于落葬在鸭嘴垅北面的铜锣山顶。尽管,祠堂被一幢幢小洋楼簇拥着,它的召唤仍是有力量的。

作为联宗睦族的活动场所和宗族心灵的外化标志,祠堂在选址、体量、营建、装饰等方面,总是倾注了合族人的财力和智慧,从而成为村落中最为高大气派的建筑,成为宗族的脸面。它要高悬堂名匾、祖辈功德匾和朝廷赐予的各类牌匾,以标榜宗族渊源、宗族荣光;还要刻题和张挂言简意赅、意蕴深远的楹联,大肆张扬宗族历史、门第阀胄、衣冠爵禄、人物簪缨、族训家规、山形地势等。如此这般,无非是为了教化族人报本睦族、规范行为,激励子弟“处则孝,勤于耕读;出则仕,光宗耀祖”。

然而,我以为,威严、肃穆的宗祠,除了意在以其高大气派来炫耀宗族的力量以凝聚人心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它刻意表达的辟邪意义所造成的。一方面,共同的避凶趋吉心理,势必渗透作为宗族脸面的宗祠建筑中,使它的表情变得更为冷峻,凛凛然,就好像枕戈待旦地镇守着村庄,镇守着人心,威慑着时刻在觊觎族人的灾难和凶险;另一方面,它的门楼造型,它的飞檐翘角,它丰富的纹饰和绚丽的色彩,在满足人们审美心理需求的同时,总是通过隐喻和象征,传达着人们避凶趋吉的祈愿。宗祠建筑及装饰所追求的赏心悦目,和宗祠择址向往山明水秀的环境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梅冈村里许多古宅的门环上、窗台边,都插着新鲜的松枝,其辟邪的意义是不庸质疑的。不过,如此约定一般,却是我很难猜测的。一问,才知道,村人正在修整宗祠科甲第门前的坪地,人们唯恐惊醒了邪祟,因此才在已无人居住的老房子上插松枝。显然,此地人们把祠堂建筑当做镇煞物了。

于是,我把宗祠看做是村庄的最具规模、最为壮观的辟邪物。那类似官帽的五凤楼,那驻守在屋脊和翘角上的凶兽、吉兽、瑞兽和鸱尾、螭吻,那不无物镇意义的石狮,那遍布宗祠内外的各种图案和文字……民间认定具有辟邪安宅作用的形象和纹饰,差不多都集中在宗祠建筑中了,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实,江西乡间的祠堂从外观上看,并不都是富丽堂皇的。古村落中的祠堂,从立面构图来看,大致有这么几种体形:一是简单的立方体,立面除了大门,没有别的面的划分,外墙面和屋面几乎没有装饰;二是由墙面和屋面两个矩形体组成,以开间来作立面的划分,这类祠堂一般前有门廊和八字照墙,两端封火山墙的垛头严格对称,造成了构图变化;三是在矩形体的组合之上,屋面耸起以密集的斗拱支托的重檐,即民间所称的雀巢宫,那四角微翘的重檐或双重檐,用优美的弧线丰富了立面轮廓;四是最为常见的有着坊式门楼的祠堂,它以多阶封火山墙构成的墙面和以开间划分的立面,与多层的坊式门楼参差错落,使本来比较单纯的矩形体仿佛由若干个几何体组成,从而实现了宗祠建筑的体形美。

赣东及邻近一带的祠堂,比较常见立方体的体形,作为主立面的山墙面和立面严整呆板,大面积的由青砖构成的面浑然一体,几乎没有变化,只是在入口处开有大门,贴墙饰以简洁的门罩,四围高墙遮挡了里面各进房屋的屋面。这方方正正的建筑,营造的是完全封闭的空间环境,给人的感觉是沉重的、僵硬的,就像一块永远搬不走的巨石。但是,在民居门楼飞檐翘角、封火墙陡然林立的建筑环境中,它们恰恰以简单的立方体叫人肃然起敬。

对了,既然道教以磐石寓坚固永生,来反映追求吉祥如意、延年益寿和羽化登仙的思想,而宗祠和豪门大宅前的石狮、陵寝前的镇墓兽,甚至标榜功名的旗杆石及系马桩、上马石等,其实也都隐含着物镇辟邪的用心。那么,我相信,这些方正的庞然大物四平八稳地匍匐在大地上,很可能被赋予了磐石的使命,镇守着一方土地和人心。

其它几种体形的祠堂,在建筑构图上,则更加重视体形的美。它们的形式美感来自屋面的变化,来自封火墙、雀巢宫、坊式门楼的飞檐翘角,以及为之着意安排上去的装饰构件。如此这般,或许可以说,它们是满怀敬畏地仰望着天。

瑞金凤岗的钟唐裔公祠又称世美堂,与此毗邻的另一座祠堂叫绳武堂,两座祠堂前有一口半月形池塘。世美堂为三开间三门,有雨廊,正门前有石狮、抱鼓石各一对;而绳武堂为坊式门楼,大门匾额题刻着“雅程荆善”,门楼上石雕图案繁复,尤以石拱上的兽头形象最为突出,上下两层各有四组石拱,每组石拱的出头部分都雕成狰狞的兽头,怒目像狮,立耳若犬,扁嘴又似什么猛禽。它们集聚在一起,却面朝各个方向,仿佛警戒着各处的邪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