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5章 题诗药市,沽酒新丰(3 / 3)

方以智在阁皂山期间,主要致力于经营药圃、驯虎种药,将土茯苓、菊花、紫苏、射干、白术、吴萸、八棱麻等野生药材引入药圃种植,首开樟树药圃种药之风气。他居住的“茅茨”前后,均编竹为篱,种药养花,四时不绝。他还研究药材炮制,亲自进行试验,并以“药地和尚”自号,撰成《药地炮藏》一书,对樟树药材栽培和中药加工炮制有着重大影响。因此,閤皂山附近村民从事种药、制药的人渐渐多起来。清光绪年间,临江府实业学堂也开办了药物种植试验场,种植紫苏、薄荷、吴萸、远志、白术、白芍、半夏等三十八种药材,并以《药地炮藏》一书为教材。所以,樟树药帮尊称方以智为樟树第七文章药王。

方以智六十大寿时,好友熊化的儿子熊颐曾往祝寿,献诗《青原山寿方无可大师六十》。熊化为樟树人,明万历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曾受一品服出使朝鲜。熊颐诗云——

青原云外寺,梦寐与心期。岁月不相借,山川苦间之。乾坤留药地,阁皂有茅茨。何日扁舟上,披襟析所疑。

师曾栖鹿渚,老父挹清光。一衲仍耆腊,千峰卧夕阳。道同忘语默,人不异行藏。珍重松苓石,题诗寄草堂。

半生营药圃,未老卧松筠。慧力鸥能狎,禅心虎自驯。那知双鬓改,独向一峰青。但得蒙庄意,虚舟不触人。

诗中陈述了熊氏父子与方以智的友情,也记叙了方以智在樟树行医、种药、驯虎等活动。

著名诗人范德机,与虞华、揭奚斯、杨仲宏一同,号称“元初四大家”。范德机曾官翰林院编修,福建闽海道知事。他晚年以母老为由不奉诏,归隐家乡,有诗云——

田园虽尚远,未肯效凄凉。药就篱成蔓,花因径作行。

岂为延晚趣,自信足年芳。颇敬邻人妇,驱鸡不过墙。

就是说,他也在房前屋后栽花种药了。吸引他归隐家乡的,是“驱鸡不过墙”的安适,还是“药就篱成蔓”的恬美?不管怎样,他倒是开了樟树官绅仕宦种药养花之先声,并影响到清代的临江府官厅。清初著名诗家施闰章,清康熙年间曾任江西湖西道分守,驻临江,其赠临江府知府诗《临江太守行》中写道:“露冕东郊骑瘦马,牛背牧儿不肯下。官斋种药兼种蔬,厨中但有武昌鱼。”

就像酒把药商邀集在一起,就像药商把药材邀集在一起,诗人也兴致勃勃把药材邀集在诗圃里,把药名邀集在酒桌边。请看王安石的《和微之药名劝酒》——

赤车使者锦帐郎,从容珂马留闲坊。紫芝眉宇倾一坐,笑语但闻鸡舌香。药名劝酒诗实好,陟厘为我书数行。真珠的烁鸣糟床,金罂琥珀正可赏。使君子细看流光,莫惜觅醉衣淋浪。独醒至死诚可伤!欢华易尽悲酸早。人间没药能医老,寄言歌管众少年,趁取乌头未白前。

这首诗描绘了歌坊瓦舍把盏笑语的场面,抒发人生易老、趁时醉乐的人生观,诗中把“赤车使者”、“苁蓉”、“珂”、“紫芝”、“舌香”、“陟厘”、“珍珠”、“金樱”、“琥珀”、“使君子”、“独醒”、“酸枣”、“没药”、“贯众”、“乌头”、“前白”这些药名巧妙地熔于一炉,毫不牵强而别有趣味。

唐人权德舆有药名诗,每句含一药名:“七泽兰芳千里春,萧湘花落石磷磷。有时浪白微风起,坐钩藤荫不见人。”

樟树人孔平仲也有一首《药名体诗》。说起孔平仲,须提及宋元祐年间的“二苏三孔”。孔平仲与其兄文仲、武仲“皆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或称“清江三孔”,与苏轼、苏辙兄弟的“二苏”并称,而黄庭坚则有“三苏联璧,三孔分鼎”的赞语。然而,就诗歌成就而论,“三孔”远不如“二苏”。在“三孔”中,孔平仲文学才能稍胜,作为与“二苏”同时并受其影响的作家,孔平仲的诗歌风格近于苏辙,尤以流丽清整、通畅明快见长。诗虽畅快,仕途却是很不怎么畅快哦。绍圣年间,言官参劾他元祐时附和旧党当权者,因而被削官,出知衡州。又有人弹劾他不推行常平仓法,而徙官韶州。因他曾上书辩解,再贬惠州别驾,安置编管于英州。徽宗即位,才起用,授朝奉大夫,任户部郎中,后改任佥部郎中,又出任外官。谁知,党论再起,再被罢官,不久去世。如此起伏跌宕,真不如寻芳于山野!其《药名体诗》云——

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钩帘阴卷柏,障壁坐化风。客土依云实,流泉架木通,行当归去夷,已逼白头翁。此地龙舒骨,池隍兽血余,木香多野桔,石乳最宜鱼。古瓦松杉冷,旱天麻麦疏,题诗非杜若,笺粉腻难书。

诗句中嵌入了“常山”、“甘草”、“钩帘”(钩藤)、“卷柏”、“化风”(化红)、“云实”、“木通”、“当归”、“白头翁”、“地龙”、“兽血余”、“木香”、“野桔”、“石乳”、“宜鱼”、“古丸”、“天麻”、“杜若”、“腻粉”等诸多药名,然而,其“题诗非杜若”,意不在药,而主其情,诗人“鄙性常山野”的志趣充溢在字里行间。

不知孔平仲善饮否。倘若把他写进诗里的那些药,全部浸泡在酒里,每日小酌三二盅,是否能保他再被罢官后不至丢了性命呢?

我忽然由药想到了酒,并不奇怪。因为,我相信,在药都,酒注定要和药发生亲密关系,酒和药注定要联手抚慰天下的身心。

酒的发明其实也是医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医源于酒”,这从汉字“医”字可以证实,医是“醫”的简体字,“醫”,会意,从“殹”,从“酉”。“殹”,治病时的扣击声;“酉”,用以医疗的酒。《说文》云“医之性然得酒而使”,“酒所以治病也”。《汉书 食货志》云:“酒,百药之长。”随着人们用药经验的增加,发明了以药浸酒的办法,成为药酒,可以饮用,可以治病,针对不同病痛用不同药物浸渍药酒。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用酒制药材以治病的记载。酒最早用作麻醉剂,华陀用的“麻沸散”,即用酒冲服。早在汉晋时期,樟树地区就有预防季节性疫病的习惯,比如端午时节,天气炎热,且正值梅雨期,疫病多发,所以端午节要饮雄黄酒,插菖蒲、艾蒿,焚烧苍术、白芷一类辛辣、芳香的药物,儿童要用雄黄酒抹额头。至于用酒消毒,用酒治肌肉扭伤,用酒保鲜,特别是用药酒治疗筋骨伤痛和风湿一类慢性疾病,则是自商周以来就渐次沿用的。饮用药酒祛风去湿,或涂擦白酒以散淤消肿,至今仍是樟树老百姓最常用的治病方法之一。宋元以来,樟树药酒各类繁多,诸如虎骨酒、木瓜酒、五加皮酒、十全大补酒、追风酒等,不下数十种。而在制药的诸多辅料中,樟树尤善用酒制,这应该与樟树酿酒业源远流长有关。所用的酒,多为当地所酿甜酒、黄酒、白酒。酒炒多用甜酒,酒蒸多用黄酒,酒洗多用白酒。如制大黄,一名“酒大黄”,用甜酒喷淋大黄片,拌匀,使之吸尽然后置锅内微火炒干至深棕色或褐色,以减缓大黄峻烈的泻下作用,借酒升提之性能而引药上行,以清上焦实热;一名“熟大黄”,用黄酒拌匀后入甑蒸焖,可以减轻服用后引起的腹痛等副作用,增强活血化淤功能,用于清热通便,祛淤生新。适量饮酒还对养生保健有益。古代和现代医学均主张老年人适量饮酒,有不少高寿老人都爱喝点酒,唐人的“九老会”、宋代的“五老图”,其中无一不是酒仙。历史名人中,孔子七十六岁,荀子八十二岁,贺知章八十六岁,刘禹锡七十一岁,白居易七十四岁,陆游八十六岁,考其生平,均爱喝酒。

不妨从《樟树中医药发展简史》中,摘录些许所列各时期中药炮制技术,以将酒与药之亲密关系,看个端的——

酒炒:当归,去芦头酒浸一宿,剉碎微炒(宋);香附,酒炒(宋)。

酒灸:鹿茸,酒灸去毛(宋);天南星,酒灸(元);泽泻,酒浸一宿灸(宋)。

酒煮:紫河车,用无灰好酒三升,椒一合,同入砂石瓷器酒煮干(秦);川乌,用无灰酒煮五七百沸,候软刮去去皮脐(宋);天南星,一两用水一升微火煮令水尽,取出,切,曝干(宋)。

大黄,蒸三斗米下(唐)。饭下蒸一炊时取出曝干(宋),面裹蒸(金),酒浸蒸熟(宋);天南星,先炮裂,于五月初一日用好酒浸,每日换酒浸至端午日。

山药,酒浸一宿(宋);五加皮,酒浸春秋三日,夏二日,冬四日(元);黄柏,去粗皮,以蜂蜜渍之一宿(宋),酒拌阴干(宋);大腹皮,黑豆汁洗,酒浸一遍,再以大豆汗洗三遍焙干用(宋)。

干蟾,以酒酥灸酥(宋);虎骨,酒浸,酥灸(宋)。

酒炒:橘皮,黄酒炒;巴戟天,剥肉酒浸炒干;肉苁蓉,酒拌炒;杜仲,酒浸炒;黄柏,酒洗四次炒黄色。

酒炙:百部,火炙酒渍;桔梗,去芦头酒炙;蜈蚣,酒炙黄,去头足;白花蛇,酒醋炙黄。

酒煮:大黄,绵纹者,用无灰酒一碗,慢火煮令酒尽焙干;地黄,酒洗锅内煮烂或地黄与茯苓、砂仁同煮,去茯、砂不用。肉苁蓉500克,好酒5升浸一伏时,于银或石器中煮,酒干为度;草乌,温水浸半日,洗去黑毛,刮去皮,切厚片,将无灰酒入砂器中,炭火慢煮,以入口不麻为度。

大黄,用酒抖九蒸九晒为末,又分蜜蒸、水蒸,从巳至未,晒干,又洒醋水蒸从未至亥,如此蒸七度,晒干,酒薄蜜水再蒸一伏时,其大黄如乌膏样,晒干用,或醋蒸,醋浸二宿,以竹刀细切,于甑上蒸九度,研为糊,酒浸切片,以巴豆去皮一百个贴在大黄上纸裹,饭上蒸三次,切炒令黄焦,去巴豆不用;地黄,用砂仁和酒在柳木甑中,九蒸九曝,至熟透纯黑;何首乌,去皮,黑豆拌,九蒸九晒,忌铁器;茯苓50克,用砂仁5克同合碗内,饭上蒸熟,只用茯苓,去黑皮饭上蒸;猪苓,用铜刀削去粗皮一重,薄切水浸一夜,沥水细切,蒸一日出,熬干(以上均为明)。

酒炒:枳实,酒炒;栀子,酒炒;连翘,酒制炒;沙苑子,酒洗炒;小茴香,少加黄酒炒黑;松节,酒炒九次;大黄,酒炒三遍半黑;地榆,酒拌炒黑;地黄,青盐水炒;狗脊,酒浸炒去毛;香附,酒童便炒;柴胡,酒炒三遍。

酒炙:蜈蚣,酒炙去头足;白花蛇,酒炙酥;蕲蛇,酒炙酥;龟板,酒醋炙黄。

酒煮:大黄,用陈酒5升煮烂,日干名熟军;地黄,砂罐内酒煮一夜,其色如漆,或水煮至中心透黑,然后每斤入滚陈酒250毫升,炒,砂仁末5克,再煮至汁尽晒干;红花,150克炒黄色入醇酒,大壶同煮三五滚去红花用汁。

蜜酒煮:麻黄,去根节,蜜酒煮黑。

地黄,九蒸九晒,或酒浸三日,加砂仁拌蒸九次,砂末一钱陈酒半斤或砂仁、酒、姜三昧拌蒸,九晒收再以瓦焙为末;何首乌,酒浸软,切大片,黑豆一层,何首乌一层,蒸晒各七遍用,忌铁器(以上均为清)。

我曾领略如今樟树药材交流会盛况,抚今追昔,戏作歌词一首称《药过樟树药才灵》——

婆娑儿,水东哥,使君子,醉宾郎。浙贝川军纷纷来,海马河车路路通。用药如用兵,妙手能回春。天下有药八百方,哪怕人间四百病。

山慈姑,珍珠母,黄花女,雪衣娘。生地熟地一见喜,客无远近百般亲。和气能生财,济世靠仁心。弄玉合欢望当归,茴香含笑盼迎春。?

鹿衔草,马兜铃,下山虎,过江龙。连翘百步红娘子,独活千年白头翁。心宽为良方,人和福临门。秤杆一字两头平,药过樟树药才灵。

见笑,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