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6章 酒旗飘摇数归帆(2 / 3)

樟帮的名称虽然不统一,但樟帮宗旨、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却大同而小异。虽然彼此没有见诸文字的统一帮规,但百十年来口耳相传所形成的惯例,就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发挥着相互制约的作用,执行起来相当严格,长期以来几乎没有人敢于触犯。

帮规首先是用人的规定。各药材行、号、店、庄,不准带别籍人做学徒,不准请别籍人做伙计;其次是约束樟帮成员的规定。无论先生、伙计、徒弟,不准赌博、偷盗、嫖娼、抽大烟,不准挪售客货、挪用客款,不准携带家眷(清末以后渐松),不准同当地妇女结婚。如有不良行为,即行扣押被服行李,经公议后予以开除,并通报全行业,永不录用;帮规还有药材交易上的规定。不论品种,不论数量,凡药材成交,必得通过药行。违者,与买卖双方断绝交易关系,佣金只收卖主一方,买方不负担任何手续费。保证不瞒秤、不吃价、不短斤少两,也不贴秤、贴价、贴行佣,远近无欺,公平合理,成交后悬写粉牌,公之于众。

最后是药帮收带学徒的规矩。由于樟帮收带学徒不带外人,仅带清江县及邻近之亲朋,所以学徒与老板(师父)之间,大多沾亲带故。学徒一般要三年出师,不满三年不准回家,契约明文规定:“如有走南逃北,与店无涉;如有亏空,荐主负责。”学徒期间,除由师父供给食宿外,每年还付给学徒三吊左右零花钱,大概就是三百个铜板吧。学徒须做到三稳,身稳、手稳、口稳,即不嫖不赌、不偷不盗、不多嘴嚼舌。学徒劳务繁重,除洗药、切药及收、晒药品外,还需做大量家务劳动,如上下店门、挑水、扫地、磨刀、帮厨及替师父打洗脸水、铲火炉等,晚上还得搓点火吸烟的纸媒、抽去麦冬内芯。旧时药店多敬奉财神赵公元帅、药王孙真人、观音大士等三尊菩萨。徒弟须每日早晚装香一根或三根敬神(忌装两根香,认为这是筷子香不吉利)。故师父常告诫学徒:“清晨早起要思量,爽快穿衣急下床,抹锅洗灶宜洁净,洗面装香敬药王。”学徒也需背读《药性赋》《汤头口诀》,兼习珠算。更多的药行知识,多为实践经验,由师父口传心授。对不同形态和质地的药材,须切成众多花样,仅中药片子就有圆片、瓜子片、柳叶片、骨牌片、薄肚片、鱼鳞片等数种之多。切片时,师父示范后,由徒弟操作。遵规炮制中药时,师父则在旁边,一边烧火,一边指教。学徒满三年后,一般还须谢师一年,继续帮师父处理药务,工资由师父定。一年之后,学徒方可自行开业。解放后,中药人员逐渐改由中药院、校培养,但是樟树药帮仍保留有中药带徒的学习方式。

上述帮规有如法规,虽然不成文,但执行却很严格,即使家财万贯的老板,若违犯了帮规也被鄙之为“卖饭碗”而遭受斥责。解放后,樟树药帮帮规中一些好的方面仍在国内药店、行业中执行,并加进了一些新的内容。

在中国医药史上,樟树药帮独领风骚,声名远扬,其成功秘诀首先是远购深销。中药材是特殊商品,中医方剂多为复方,一张处方几味乃至几十味药,而且缺一不可。中药材又来源于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这就决定了中药材交流、余缺调剂的必要和重要。世上没有哪个地方能百药齐全,也没有哪个地方不出产药,因此,各地都互有需求。有的药材在产地俯拾即是,在别的地方可能就视若珍宝。中医药界重视药材的产地,对正宗地道的药材非常迷信。樟树药帮正是利用这些特点,深入药材产区、产地采购,远销需缺地区。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药材品级,从而创造了较高的利润;第二条秘诀是加工增值。樟树药商历来重视药材炮制,自己炮制,自己销售,不肯让利于人。如厚朴,在抗战前购入时只值银元一二元,经过抖择,去掉灰尘、杂质,可卖三四元,炮制之后,可卖十元以上。又如肉桂,经抖择、蜂蜜浸制,提价十倍。因此,中药界有句行话叫“药无十倍不卖”;第三条秘诀是创造品牌。明清以来,樟树药帮各店号都重视中成药的生产,并有自己的名牌产品。这些名牌产品或来自古典医籍,或从民间验方、秘方中整理提炼而来,有的则是以巨资求购而来。湖北通城樟树药帮的关全顺药店,为求得长沙百年老店、久负盛名的劳九芝的配方秘本,不惜动用巨款,收买劳九芝的技术人员,将配制成药的方剂六百余页全部抄来,作为自己的配方标准。黄庆仁栈是樟树药帮的名牌店号,它经过许多曲折,终于发掘出宋代普宁寺高僧慈济大师遗存的急救秘方黑锡丸,并创新为“参茸黑锡丸”,成为独家生产的名药;第四条秘诀是医药相济。“药以医而灵,医以药而显。”樟树药帮历来是医药一体,医药相济。明清五百年间,樟树镇出了二十多位在江西颇有名望的中医,他们有的是由药而通医,有的是由医而业药;第五条秘诀则是“重然诺,爱名检”。“天人共鉴”是樟帮的座右铭,他们不敢欺心误人、自己砸牌子。炮制中药,提倡“制虽繁,不惜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饮片配方绝不以劣充优,以伪当真。所制膏、丹、丸、散,都选料上乘,配料充足,货真价实。一些药材行、号、店,为了取得信任,常将霉烂变质的药材公开焚毁或抛入赣江。长春药号每逢杀鹿、杀驴之前,都要敲锣打鼓牵着活鹿、活驴游街,然后当众宰杀,以提高药店信誉。黄庆仁栈有一次误进一大批假驴胶,发现后便当众装船运到江心抛掉。在药材、成药交易中,讲究按期交货、按期付款,如有误期,均承担利息并赔偿损失。药材行代客购货、存货,如遇伪劣药材或有虫伤鼠咬、霉烂变质,也都由药材行承担责任。有店家的楹联可窥见其行医卖药的行业道德,如“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但愿世间无病,何愁架上生尘”,“用药如用兵,岂能不谨慎”,等等。

来自故乡的美酒佳酿,一回回把各地樟树药人拥抱在一起,让他们相拥而泣,或者把酒相庆。樟树药帮最隆重的庆典是药王会。相传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是药王孙思邈的生日,樟树药业界便在这期间举行药王会。药王会的活动时间较长,从四月二十七日开始,一直延续到五月初五。全国各地樟帮组织也都要发动成员举办药王会庆典,欢庆甚至延续半月之久。

四月二十七日晚,药王会庆典拉开序幕。是日晚上,各中药店即开始为药王庆寿。药店要摆酒席,宴请伙计和学徒。宴席上,所有人都要吃寿面。二十八日,药店伙计、学徒放假休息,老板亲自站柜台拣药。中午,药店继续设宴庆贺,邀请本地中医及亲朋好友赴宴。席间,老板及老板娘亲自提壶,向药店伙计等一一敬酒。晚间仍须设宴,并请戏班唱戏,招待宾朋。五月初一、初二,庆典活动地点由各药店转移到会馆或三皇宫、药王庙、仁寿宫,内容转为各药店老板集会,洽谈生意,交流药材。其间,也饮酒看戏。五月初五,庆典活动进入尾声,活动范围由药业界扩大到民间,樟树老百姓纷纷去野外采挖草药。相传药王菩萨于端午日下界,端午这天采挖的草药最灵。所以,用端午日采挖的车前草、串竹青、夏枯草、淡竹叶等中草药煎成的午时茶,颇受顾客欢迎。听说,樟树药帮在药圩召开药材交流会时,宴席的规模一般需要二十至五十桌。1943年,湘潭药王会设宴竟达一百桌,客宾千人之众。

旧时,樟树药帮过年也非常热闹。过年期间,家家张灯结彩,户户陈设一新。从腊月十六日倒牙起,各药材行、号、店均停业结帐,而酒宴不断,喝的是“倒牙酒”。朝奉先生一直要休息到第二年正月第七日定了生意为止。从腊月二十四日起,家家锣鼓喧天,一直闹到新年元宵。腊月二十四设的是“小年酒”,除夕设“团年酒”。除夕之夜,各店家必须到三皇宫内张灯点烛,焚化纸钱,向药王礼拜辞岁。在大年初一清晨,药帮的各堂董事齐集三皇宫或仁寿宫团拜,然后分散活动。正月初二有“起牙酒”,初七为“生意酒”,十五为“元宵酒”。特别是正月初二的起牙酒最为丰富,正月初七的生意酒和元宵酒也很讲究。各家从正月初一到初六,每餐每桌备荤菜十二道,初八起减少一个菜。十四日还有六个荤菜。过年期间,饮酒尽量。老板、先生喝用屠苏药浸的大补酒叫苏酒,伙计喝糯米冬酒,一直饮到元宵。

即便平日里,药王也常在心中。旧时,中医诊所或中药店中也要敬奉药王。药王神案正中贴一红纸条,上书“药王会上十三代名医先师神位”,就象征着尊神在上,神台上则设置药王孙思邈的画象,像前安放香炉,早晚须装香敬神。

祭祀。宴饮。演戏酬神。三皇宫内的戏台上,上演过多少出让神明们欢娱的好戏?

我去拜谒三皇宫里的三皇和药王。坐落在城区里的三皇宫,至今保存完好,值得称许的是其周边仍有一些传统建筑拱卫着它,它所在的那条巷子叫药圩巷。三皇宫整个建筑占地三千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正中大门呈八字,此为三皇宫,门上端及两旁以豆绿色花岗石作框,横匾刻有“如游上世”,两边楹联是“历劫真师朝胜阙,终天草木载皇仁”。门墙砌豆绿石,浮雕人物、飞禽走兽、花草,刻工精巧。东西两侧另设小门,分别为关帝庙和文昌宫。三皇宫分上、中、下殿,进门从戏台下入内,此戏台即“过路台”,戏台正对上殿,是为了便于神明们看戏。要知道,上方正殿供奉的可是伏羲、神农、轩辕三皇,而左右神殿供奉着历代医药界圣医妙手,包括扁鹊、华佗、张仲景、王叔和、王惟一、李时珍、叶天士、皇甫谧、葛玄、孙思邈。

樟树药业信奉的神祗,正是以上的伏羲、神农、轩辕、扁鹊、华佗、张仲景、王叔和、王惟一、李时珍、叶天士、皇甫谧、葛玄、孙思邈等十三位。在樟树药业界,流传着一首《药王十三代歌》,因口口相传,歌词至少有三种版本。其中一首歌词中的名单和排序正好和三皇宫供奉的神像吻合——

伏羲居首二神农,三代轩辕黄帝宗。扁鹊神医居第四,五名华佗妙医功。仲景居六七叔和,惟一先生八代中。第九时珍天士十,十一位是皇甫公。太极仙翁居十二,孙思邈坐十三宫。

“三皇五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其中的“三皇”伏羲、神农、黄帝,被医药界视为医药鼻祖,作为信仰对象而虔敬供奉。伏羲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相传伏羲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而结束结绳记事的历史,结绳为网而用来捕鸟打猎,并变革婚姻习俗,发明瑟,创作了曲子。在医药界,认为伏羲作八卦使民知凶吉,疾病事关凶吉,故祀伏羲;神农即炎帝,乃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因天之时,分地之利,教民农作,神而化之,故谓之神农。《史记》和《资治通鉴》均有“神农氏尝百草,始有医药”的记载;黄帝,号轩辕氏,医药界尊奉黄帝,是因为他创立了五行学说,中医讲阴阳,而黄帝大概是中国最早的阴阳大师。黄帝治百病的故事,广为流传。

其他药王的大致事迹是:扁鹊深入民间行医,创造了用切脉、望色、听声、写形的方法来诊断疾病;华佗,善于外科、针灸,创制了麻沸散。因为曹操治病,被曹操杀害。他医术精湛,深受群众爱戴;张仲景,精于经方,后世推崇其为医圣。在诊断方面强调“八纲”辩证外,还要结合相色、望形、听声、诊脉,著有《伤寒杂病论》,创造了病因学说和方剂学,在我国医学上影响最大;王叔和的主要贡献是总结脉学,编写《脉经》,并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十六卷整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皇甫谧是杰出的针灸学家,著有《针灸甲乙经》《帝王世纪》《元晏春秋》;王惟一也是针灸学家,著有《铜人俞穴针灸图经》三卷;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而完成一百九十余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历经三十年;叶天士,著有《温病论》《临证指南》等,为温病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辩证的基础;葛玄则是作为樟树药业的先行者供奉在大殿内及口碑中;在樟树,最受尊崇的神祗还是孙思邈,其神圣俨然就是樟树地方的保护神。

从樟树药帮崇拜和祭祀的对象、内容和形式来看,人们是把十三药王当作了行业神。行业神崇拜是随着社会分工和行业的发生、发展,以及行业观的确立而出现的,不仅“三百六十行,无祖不立”,而且大量的行业都把它们各自认定的祖师奉为神明,举行有组织的祭祀行业神祗活动。这一崇拜反映了行业群体的精神诉求和情感寄托,因而,行业神被行业弟子视为凝聚行业内部组织、加强行业内部管理、树立行业规范的重要象征,它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业缘关系的维系纽带和核心观念。在樟树,人们尊奉药王孙思邈,除了祈求灵神的庇佑外,还着意要弘扬他“人命至重,贵有千金”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