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8章 民间乐事宽(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由以上文字可知,晏公庙里除了祀晏公外,还有一时间“灵显饶城”的定江王,也就是都昌老爷庙里的鼋将军。然而,有着前后殿的晏公庙其实也是一座“信仰超市”。前殿左右的神龛中分别端坐着土地和社公,后殿上方神龛为晏公神位,左右两侧的神龛供奉杨泗将军神位和护国周王神位。而列位神像的前面,还有一群群的小神像。靠在墙上的一排已经陈旧的鱼形灯彩,分明在告诉人们,晏公庙也举行庙会活动,而且,这里的庙会充满湖区特色。那是鲤鱼、鳜鱼、鳊鱼们的狂欢,是船夫、渔民及各色人等的祈福聚会,想必,那时鱼虾鳖蟹们一定会簇拥着龙王和各路水神巡游。

就在我认识这座晏公庙不久,巧逢此庙举行两年一度的庙会。为期一周的庙会始于农历十月初三。这已是第十七届了。庙会由一班道士主持,道士们每天要做三场法事。我到达的那天,正赶上信众们在“度关”。鞭炮声中,守候在晏公庙院门前的人们忽然蜂拥而入,更有青壮汉子,从人潮中跳起来,伸臂去扯头上的红灯笼。男男女女挤挤挨挨,步履匆匆,在庙门前绕行一圈。值得注意的是,人们要么牵着、抱着孩子,要么紧紧搂着襁褓似的衣物。可见,度关的意义在于保佑子孙平安,人丁兴旺。至于为何叫度关,据说,典出老子过函谷关的故事。公元前491年的某一天,函谷关令尹喜清早出门,忽见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断定紫气东来必有异人过,立即安排人打扫街道,盛情迎接。后来,果然迎来了一位气宇轩昂、银须飘飘、骑着青牛的老翁。这就是西渡隐居的老子。尹喜诚邀老子在函谷关小住,老子在那儿写下了《道德经》。既然如此,悬挂在晏公庙院门上的红灯笼就是祥瑞的象征了,难怪,两只灯笼被撕扯得七零八落。

与平时相比,盛装的晏公庙里除了更热闹外,还显得更为森严。后殿上空架起了罗汉宝座,层层叠叠地挂满了神像,它们是二十八星宿、三十六雷神,仿佛天廷一般,故有匾额称“咫尺天颜”。女性是不许进入后殿的,她们只能在前殿敬香叩拜,拜了众神,又拜那纸扎的太平龙船、顺利凤船。到了送神日,这龙船、凤船将在道士们的引领下,随晏公等水神巡游于管驿前窄窄的街巷,领受人们虔诚的香火和祈愿,然后,去参加送神仪式,在饶河河滩上被付之一炬,化作缕缕青烟随神明而去。

威震赣江的萧公、晏公,其影响随着南来北往的船只泊港上岸,他们自然而然一定会拥有四面八方的“粉丝”。有些地方索性将萧、晏二公同祀一庙。新余与二神家乡邻近,因而立庙较早,仙女湖钟山峡东口北岸的萧公庙,便是将萧公和晏公一并供奉。据说二神灵气惊人,来往船家经过此处都要敬香祈福,否则难保平安。当地百姓传说,严嵩衣锦还乡时,船到钟山,自认为是当朝一品宰相,竟不愿去庙中烧香。神灵勃然动怒,当即呼风唤雨,大施法术,霎时间天昏地暗,狂飙大起,暴雨倾盆,船只受阻。严嵩恼羞成怒,指使随从捣毁了神殿。不承想,厄运随之降临到他头上,没几年严嵩就被革职抄家,落得个孤愤而死的下场——这样的传说,坚定了人们的信仰。

相比起来,许真君才是在江西民间影响最为广泛的水神,其神迹不仅遍及全省各地,在南方多省也有传说。许真君是个被神化了的历史人物,其俗名许逊,在四川旌阳县县令任上,近贤远奸,居官清廉,实行了不少利国济民的措施。辞官回到故里,正值洪水肆虐江西。许逊便组织百姓治水救灾,兴修水利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人们认为洪水是蛟龙作祟,所以,许逊被人们想象成为仗剑布阵、擒斩孽蛟、法力无边的神奇人物,当许逊在一百三十六岁上去世时,又被附会为举家升天。对许逊事迹的颂扬,之所以能逐渐发展为许真君崇拜,就因为其能御大灾,能捍大患。

苏辙也认为民众崇祀许真君是敬重他的功德,元丰年间,苏辙“以罪”谪居与樟树紧邻的高安,与筠、袁二州人士有很多交往,亲身体验了当地的民俗风情,他的《筠州圣寿院法堂记》说:“昔东晋太宁之间,道士许逊与其徒十有二人散据山中,能以术救民疾苦,民尊而化之,至今道士比他州多,至于妇人孺子亦喜为道士服。”

如此赣江、袁水相汇之处,自然少不了许真君的神迹。传说,他弃官远游,经过此地,凿井得泉,饮而甜。遂于其地建观修道炼丹。相传,当地有妖蛇作怪,经常夜晚吞吃人畜。每年春汛季节,都得选童男童女祭祀,请和尚设坛超度。许逊闻知,决心为民除害。当深夜狂风大作时,许逊披甲持剑与妖蛇战于赣水之滨。妖蛇败走,逃至临江镇南边的溪中。许逊追到溪边,张弓搭箭,应声射中妖蛇两眼,紧接着,手起剑落,砍掉了蛇头。从此,全境平安。百姓为纪念许逊灭妖之功,在溪旁建大元观祀许真君,如今封溪巷、蛇溪脑之地名,皆出自此传说。

我造访临江镇,当然得去看看为数不多古迹之万寿宫。位于南昌西山的万寿宫,历来香火极盛。由于传说八月初一为许逊全家四十二人升天之日,南昌民俗定此日西山庙会日。庙会前后两个月,方圆百里各县前往万寿宫敬香朝拜者车水马龙,络绎不绝,据称整个庙会期间信徒可达百万之众。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临江万寿宫却是门庭冷落,其宫深五进,面积一千四百多平方米。就着晦暗的光线粗略看去,似多菩萨而少神仙,其柱联也多佛寺意味。想来,它也成了“信仰超市”。不过,这座万寿宫大门侧边的宫墙上,倒是赫赫然标榜着——“临江府万寿宫”!

遥想当年,这里当如西山万寿宫,也是个熙熙攘攘的所在。说到庙会,我不禁探问,得知樟树过去圩镇上多有庙会,如今尚存的大约有:农历六月初二的刘公庙庙会,七月廿三的昌傅太平庙会,五月十八的店下天王庙会,七月廿八的义成黎圩庙会,八月初九的中洲庙会。刘公庙、太平庙的庙会均为纪念元末刘公庙人刘天祐战死而设。庙会时间一般为三天。旧时,樟树庙会朝敬的菩萨大致是,农历正月敬天花娘娘,二、六、九三个月的十九日朝观音娘娘,三月十八朝天王庙给阎王做生日,五月十八朝田相公,七月二十七朝丽城菩萨,九月二十八朝华公菩萨。信众带上香烛、纸钱,虔诚地跪求菩萨保佑。

庙会自古以来便是集群性的人神交流场所,是人们表达自己意愿的公开化场合,更是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依托。庙会作为人神集体对话的特殊形式,需要施展各种手段以愉悦神明,需要开展丰富的活动以营造浓郁的氛围。仿佛,只有让神明们大饱了口福、眼福、耳福之后,它们才会兴致勃勃地倾听或允诺。所以,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庙会具有了多种社会功能,它为四方百姓探亲访友、聚会交往、了解世事和娱乐创造了重大机会,樟树旧时的庙会即是如此。要开台唱大戏,要举办打拳、舞狮等娱乐活动。庙会还通过逐渐形成的庙市,为民间的商品交流提供了重要场所,尤其解放以后,庙会逐渐演变为纯粹的物资交易活动。不过,樟树庙会日的牛市颇有特色。如,每逢店下天王庙会、昌傅太平庙会、义成黎圩庙会,本地和周边农民、牛贩子纷纷牵牛到交易市场,由当地牛行老板接待。参加牛市交易的,或为了换牛,或卖自家多余的牛,也有贩买贩卖的。负责相牛和从中商议牛价的人叫“牛牙人”,牛行老板也叫“贴主”,是当地相牛能手或者是为人处世吃得开的。清代和民国时期,樟树牛市相当热闹,好牛价每头达一百块银元。贴主收交易费以银元计,每成交一头牛要收半块银元左右。牛牙人报酬是向贴主要,贴主根据牛交易额来定报酬标准。参加牛市交易的牛,有时多达千余头,少的也有一二百头。赣州、吉安以及周边诸县纷至沓来。牛市还有在各乡镇当圩日举办的,交易方式相同,规模小于庙会牛市。可见,庙会以信仰为纽带,在村落之间、地方之间架设了交流融汇的桥梁,让人们共同拓展出一片蕴藏丰富的乡村文化空间,并贴上了鲜明的地方标识。

民间信仰是民间艺术生长的一片沃土。乡村异彩纷呈的民俗事相,其缘起无不以祭祖禳神为目的,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们逐步从娱神向娱人化演变。我以为,这片能够造神的土地,一定收藏着绚丽多彩的民间记忆。果不其然,樟树有“滚龙”,龙头用彩纸扎成,龙身罩有黄色绸布。舞龙时,一人举着球形龙珠,原地呈“8”字舞动引导,龙头向着龙珠左右转动,扛举龙节的人随之不停地滚动。有站在地上滚、站在条凳上滚、跪在地上滚、边滚动边前进等多种表演形式;樟树还有经楼“节龙”。节龙龙头用彩纸扎成,龙身由许多一米长圆桶的龙节联结而成,龙节外面贴有半透明的白色薄纸,装饰着吉祥的剪纸图案,每节装有两支灯烛。元宵期间,圩镇乡村均有龙灯游乡的传统习俗,经楼圩节龙尤为壮观,圩场四邻有危、黄、简、郭、严、方六姓七村,各村有一条龙,七个村子轮流当头,负责筹划。元宵前三天,每晚出动游乡,走遍各村和街巷。游乡时,黄昏点燃灯烛,先到当头的村上集合,每到一村,户户鸣爆迎接,男女老少出户观看。七条龙长达数里。龙灯回村时,先到当年新婚青年门口,送龙珠上门,表示送子,户主则放鞭炮接送;散见于江西多地的“抬搁”,樟树也有,又称“扮故事”。由少年男女化妆成剧目中的角色,站在一只大方柜上,由四个彪形大汉抬着游街。扮演者不能行动,只表演一个固定的动作,旁有锣鼓乐器伴奏。一般有四至八台,伴随的还有采莲船、花灯、鱼灯和蚌舞等。

樟树的观上蛤蟆舞和程家老虎舞较为独特。据说,蛤蟆舞至少有二百余年历史。是为双人舞,扮演蛤蟆者穿蛤蟆衣,捕蛙人为渔翁打扮,腰吊篾篓,肩扛蛙钩。通过蛤蟆与捕蛙人的巧妙周旋,表现蛤蟆的灵巧、机智、无畏。舞蹈动作活泼多变,诙谐有趣。表演“双脚挂颈”、“旋空转体”、“盘膝卧行”、“抱脚滚团”等动作,以脚见功力,要有相当的柔性和韧劲。概括其基本动作是:“支撑晃体身摇手稳,翻滚蹦跳尤显机灵;两腿盘坐端端正正,居高下蹦不乱其型;双脚挂颈腿显柔劲,滚团、扫堂节奏分明;盘膝爬行步履敏捷,活柔刚劲四字记清。”南上程家老虎舞,为三人舞,两人扮虎,虎头用樟木雕成,竹竿做成长长的虎尾,黄栀子染布做虎皮;一人扮社公,头戴木雕面具,身穿长袍大褂,脚着草履。舞虎时,社公手摇折扇大摇大摆地在前面引路,虎在社公的指挥下,进行各种舞姿表演,显得庄重逼真。更为有趣的是,舞虎时,老虎要挨家挨户地串房,尤其是新娘和当年生子女的人家,串房时还要将石子、泥沙撮撒在床上,以示赐给吉祥如意。该舞形式别致,风格独特,深受人们欢迎,影响颇大。程氏祖先于宋末从河南嵩县迁移过来的,其故里在佛教圣地嵩山少林寺腹地,程氏祖先原先就是舞虎的。据称,南上程家的老虎舞始兴于清嘉庆年间并流传下来,可能跟该村位于道教名山閤皂山脚下,与这块道教“福地”有关。而我以为,在处处傩乡的江西,或许,它更有可能是傩舞的变异。

神明们在这里作为偶像受用着虔诚香火的同时,大饱了口福、眼福、耳福,它们带着几分微醺在倾听或允诺。酒是通神的语言。千奇百怪的神灵,因为人们的祷祝,其实也成了寄托着美好的生活理想、可以给人莫大心灵慰藉的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