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14章 后记(2 / 3)

如果一定寻找酒神精神的话,我以为,酒神精神当如烂漫的山花,花开遍野,而非只是园囿中的庭植。它生长于乡土,生长于民间,是活生生的,一如我们阅读樟树历史所读到的炼丹采药的创造精神,荟萃天下的包容精神,勇闯四方的开拓精神,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精益求精的追求精神,重德尚义、勇于担当的人格精神,以及一切美好的生活理想和人生志趣。历史悠久的四特酒是樟树老百姓共同创造的,它的发展涵蕴着一代代劳动者的探索奋斗,因此,在这里,酒神精神弥漫着地气,弥漫着樟树人的心气。

譬如承接历史、持之以恒的樟树药交会。历史上,出外经营药业的樟帮及其后裔不断回乡探亲,往往带回各地的道地药材参加药王庙会,这使得药王庙会展出的药材品种更齐更全,且都是上等正品,故有“药不过樟树不齐”之美誉。药王庙会停止于1949年。1958年10月,毛泽东主席作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批示,随后,江西省卫生厅建议在樟树办制药厂,时任省长的邵式平在批示卫生厅这一报告时第一次启用了“药都樟树”之名,也是从这一年起,樟树延续并光大药材交易的传统,于每年金秋时节在樟树举行一年一度的全国性药材交流会,这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三个药交会之一,至今已举办四十四届,中药材的交易无论规模、人气、交易量和影响力,在全国医药会展业都是独一无二的。在第四十四届樟树药交会上,樟树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予“中国药都”称号,这是全国唯一被行业协会认定的中国药都,却是早已在屹立于人们心头上、口碑中的中国药都。

譬如追求美好、装点生活的樟树吴城剪纸。剪纸是老百姓的生活艺术,其来源于帽花、枕头花、鞋花、围兜花、背褡花、儿童涎兜花、被面花、帐帘花等女红,那些剪花是刺绣必备的纸样,后来,逐渐发展为脱离刺绣而能够独立欣赏的剪纸艺术品,它不仅成了人们迎年庆节、贺喜拜寿的礼物,交朋结友、谈婚论嫁的信物、丧葬与祭祀活动中的用品,并且,每逢过年过节、喜庆之日,心灵手巧的艺人们喜用精巧的剪纸装点现场、营造氛围,以此表达自己祈福避祸、追求平安祥和的美好心理和愿望。有着大遗址的吴城,也有着历史悠久的剪纸艺术,已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剪纸艺术之乡”。有专家认为,由吴城遗址发掘的青铜器,其上的许多纹饰图案,与如今此地民间剪纸的常用花纹十分相似,手法和风格也如出一辙。又称,樟树有南唐时期所立的太平观石碑,花岗岩质,姿态雄健,虽历经沧桑,但至今整体保存较好,经千年风雨侵蚀,字多湮灭,或有可识者,字大如卵,勒石甚精,书体端庄,笔力挺拔,其精美的纹饰图案参照的就是当地剪纸原型;临江镇的钟鼓楼高达三十米,楼内铜钟一座,重达三千余斤,每日晨昏报时钟声悠扬悦耳,声传十余里。铜钟形体粗犷壮美,钟上有铭文和图案,图案古朴优雅,边饰花纹清秀整齐,亦可见当地剪纸对铸造此钟的影响甚大。倘若果然,那些纹饰图案是生活在这片风水宝地上的人们血脉相袭的心灵密码、世代钟情的吉祥符号吗?历史上,因为北人南迁,因为赣江水道,中原文化在这里泊船上岸是很自然的事,文化的交汇融合反映在剪纸艺术里,便形成了粗中见细、粗细有致、清新恬静的剪纸艺术风格。我曾造访过吴城剪纸。一屋子的妇女,老的老,少的少,怕有几十位吧。她们有年长的剪纸传人,也有刚刚会使剪刀的女孩子。她们经常聚集在那间屋子里切磋技艺。我走进她们中间,就是走进一屋子的欢声笑语,一屋子的心灵手巧,一屋子的喜庆祥瑞,一屋子的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