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正文 第91章 大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缺,而人口向大城市流动的趋势难以抑制(1 / 1)

据统计,1991年我国有城市479个,其中,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有20个,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有2个。专家认为,人口达200万的大城市,交通和住房问题就显著突出。

我国大城市人口密度大,交通十分拥挤,事故频频发生。北京市区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数万人,远远高出国外一些大城市,如伦敦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0.9万,巴黎0.8万,莫斯科0.95万。据一项统计表明,我国20个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市,仅有公用汽车及电车22031辆,平均每万人仅5.12辆,即每辆车担负1953人的运输任务,乘车高峰期间,每平方米站立人数达10人。交通拥挤不仅表现在人多车少上,也表现在车多路少上。城市道路的发展低于机动车辆的发展,现在许多大城市是路网稀,道路面积小,道路布局杂乱,线路弯曲,路面狭窄,机动车和行人、自行车混行,路口经常堵塞,交通事故越来越多。据1987年度统计表明,北京交通事故8135起,死亡人数达601人,伤残4579人,损失11.55万元;上海交通事故10078起,死亡人数达811人,伤残6739人,损失959万元;广州交通事故6741起,死亡人数达575人,伤残3030人,损失973万元。1995年,仅1至6月份,北京市就发生交通事故5360起,伤1880人,死亡201人。据报道,1986年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美国相等,而中国的汽车数量只及美国的1\/12.专家估计,我国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由于交通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在5亿元左右。

城市交通问题引起的不良后果还不仅仅是经济损失,还使得社会成员耗费大量时间,长时间的路途奔波,极大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也影响人们对闲暇时间的支配。拥挤还使得乘客之间正常的人际关系受影响,人们常因拥挤踩脚、挤撞而争吵,使称心如意的生活范围变小。

大城市不仅交通拥挤,住房也紧缺。据国家统计局1987年公布的首次全国城镇房屋普查结果表明,在普查范围内9777万户城市居民中,平均居住面积每户24.04平方米,人均6.36平方米,但其中人均住房面积不足4平方米的仍占25.7%,人均居住面积8平方米以上的有21%,许多大龄青年仍无房结婚,一些家庭还是几代人同居一室。据统计,1993年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已提高到7.3平方米,但预测表明,要实现“八五”规划中到1995年末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7.5平方米的目标还有一定难度。

尽管大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缺,但人口向大城市流动的趋势未减。形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大城市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条件一般来说优于乡镇和农村,“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规律仍起作用,因而,大城市对非大城市人口有天然的吸引力。二是大城市是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各项事业发展较快,需要引进大批各类人才,因此,各种人才鱼贯而入。三是大城市也是重要的党政机关所在地,有一个新老干部交替的问题,由此也需不断进人以替补干部队伍。

大城市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率也快,再加上上述原因,城市人口增加较快,而市政建设又跟不上,给大城市在食、住、行及教育等方面带来沉重负担,造成了大城市病。针对这一现状,大城市应当继续贯彻控制人口的政策,继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时对非大城市人口的迁入,要以质限量,还要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收取城市建设增容费。对流入大城市的打工族,发放打工证,加强管理,控制盲流人员。在市政建设方面,要保持一定的投资比例,做好城市规划,保证大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不低于10平方米(一般认为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上较合理,1991年我国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为5.7平方米)。要充分利用空间与地下,大力发展立体式多种交通,尤其是尽可能的多发展地铁。住房方面,国家在提高住宅建设投资的同时,鼓励企业、单位和个人集资兴建住宅。要加快安居工程步伐,建立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制,完成住房商品机制的转换,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此外,还可建设卫星城,扩散大城市人口,使大城市建设布局合理。

(樊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