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正文 第98章 “消费平均化”不利于企业发展(1 / 1)

从工业新产品的开发和企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大众消费形成“梯次结构”是一种最佳状态。对于一种新产品的消费,先由一部分人消费,逐渐再由大部分人,最后达到普及消费,这与新产品的开发同步成长,新产品的寿命就比较长。改革的基本分配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其实就奠定了这一良性消费的基础。但是,盛行于社会消费领域的排浪式的“消费平均化”热潮却打乱了这一良性循环。“消费平均化”有以下表现:

第一,部分消费者力图超离原阶层消费档次,跻身正在崛起的中产阶层消费档次,对高档消费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无论是住宅装修、家电添置,还是服装打扮,力求款式新、品种全、档次高。宁可一次多花钱,买进自以为不易过时的新的高档产品。例如,我国目前家用电脑拥有量达70万台,其中10%进入家庭。对于千元级消费等级的工薪阶层来说,偏要去争1万至几万元的386、486型新电脑,把286型电脑淘汰了。其实新型号买回家,由于不会使用,还是只抵个286型电脑使用。现在又出了多媒体的电脑,是否又把一般的386、486型淘汰了呢?从使用来说,据统计,能利用电脑进行数据库管理的仅占10—30%,网络系统、数据共享的机会和比率则更少。这不仅不利于消费者自身利益,而且使相应企业无法组织新产品的生产。企业根据某一消费“排浪”刚组织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该产品又过时了。

第二,成套系列消费。家具、家电、室内装璜、化妆品,都讲系列配套。这对于广大工薪阶层来说,全面扩大了“一步到位”的平均消费倾向的范围。城市工薪阶层用于住房装修的费用成倍增长。据统计,1994年第2季度就比第1季度增长了40%人们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厨房、卫生间、客厅的整体装修。前几年热过一阵子的壁纸、化纤地毯、塑料地板革,现在遭冷落,而木质地板砖、彩色喷涂、铝合金门窗成为新目标。这种配套消费完成后,能持续多久的“领先”地位,不得而知。

第三,城乡消费出现断层,不利于消费结构的衔接,使生产陷于无法意料的困境。1979至1984年间,农民曾跃上百元消费级,对黑白电视、收音机、缝纫机、自行车、手表的消费剧增。1985年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高于农村,掀起千元消费级对新一代耐用消费品的消费狂潮。1988年后,城市消费群甩开了千元消费级的家电,向万元级跃进,而本应接续成为千元消费级的农民却因收入增长缓慢,仍徘徊在百元消费级。农民同城市居民现有消费水平相比落后12年,同1988年城市家电需求高峰相比落后8年。这对生产者组织相应新产品来说,无法预料。

要做到克服“消费平均化”,形成良性的梯次消费,从而形成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需作出若干努力和引导。

其一,消费场所应面向大众实际消费水平,搞好消费定位引导。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高消费,注意适应大众走向小康的水平等级。北京海外商厦1994年开业时定位“燕莎商城”为高档商城,结果开业7个月,亏损80万元。1995年2月,总结了教训,定位地域中型商场,为周边工薪阶层服务,以中档为主,高档为辅,必保日用民需品,客流量增加了50%。消费场所的作用不仅是商品交换,而旦它的存在也是一种消费导向,不可忽视。

其二,引导健康的消费心理,讲究节俭实用的消费原则。与其在条件不成熟时硬去买高档音响设备,不如买一台CD机;与其买卡拉OK、录像一体的电视机,不如买卡拉OK混响器接入录音机;只是处理文稿,不必去买高档的486型电脑,买个286、386型足够了。曾追求金项链、金戒指、金耳环而且越粗越大越好的上海人,现在对价格低廉的仿金戒指、仿金项链钟情。她们说:“少花钞票同样添派头”。现在戴高档千元手表的人少了,75%的人戴价廉的机械表、电子表。这是消费心理成熟的表现。看来,居民消费心理,需要引导。

其三,介绍商品信息,净化舆论氛围,克服“超前购物保值”的观念。除了商品房、艺术品等为保值品以外,绝大多数消费品更新换代周期很短,超前购买,几年后便觉事与愿违。从长远来看,有些商品价格,如一些电子产品,非但价格不会上涨,而且还会下调。随着我国物价改革的完成,整个物价还会有相当的回落,超前购买,消费者自受其苦。“保值”购买消费品靠不住。

经过全面努力,“消费平均化”的狂潮是会逐步降温、平息的,一个健康的、良性的消费态势会逐渐被绝大多数消費者接受。

(刘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