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正文 第32章 老故事,新想法 (4)(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又比方说明清两代的师爷,他们经手一切文书簿籍、例案掌故,于是趁机操纵这些来束缚他们的上司。就算长官贤明,也无奈他们何。钱穆说,这是法律制度的病,而不是人的病。

现代都说中国人不讲法,在钱穆的眼中,中国政治的传统毛病却恰恰就在太讲法,什么事都依法办。孔子说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政令不行”,这其中的“名”就是一种法律认可的名义。我们往往太讲究这种名正言顺,而误了事情。

历史注脚:

权臣与弄臣

权臣弄权与大臣当权,在中国传统政治观点上是大有分别的。大臣是在当时的制度上有他正当的地位,受到制度的保护。在中国传统制度下,宰相可以过问任何事情,假如他不问事,不当权,这就是他的失职,是无能。但是若非宰相,而问事揽权,就是奸臣、权臣。权臣弄权,这是违反国法的,也是违反政治上的传统道德的。

诸子百家的法律思想

儒家强调主要依靠道德、礼仪教化手段并由圣君、贤臣来治理国家,法律(刑罚)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主张“德治”、“礼治”或“人治”,反对“法治”,实行“德主刑辅”。

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认为国家应实行“无为而治”,他们既反对儒家的“人治”,也反对法家的“法治”,提倡以道为核心的自然法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所讲的法是包括法律、道德等所有规范,他们从“兼相爱,交相利”,即从人们互爱互利的社会信念出发,主张以“天的意志”作为法的根源,以天为法,顺法而行。应重视生产和节约,才能抑制犯罪;要求选拔贤才公正执法。

由商鞅、韩非等人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与儒家相反的法家思想,他们强调法律及其强制作用,而轻视圣贤或道德感化作用,即主张“法治”。那时法家所主张的“法治”,是以加强君主专制和严刑峻罚为基础的,不同于西方17~18世纪反封建专制、反酷刑的法治。

三 历史第一冤案:“封建专制”

并不存在的“封建”

要说翻案,钱穆为中国历史所翻的最大一案,莫过于他否认中国的传统政治,是君主专制。他自称“作者将不惮反覆对此问题作辩护”。的确,无论是在他的《国史大纲》、《历代政治得失》、《国史新论》当中,还是在他其他散文、演讲稿中,他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大声声称,中国并不是一个有两千年封建帝制的国家。

秦朝以后中国的传统政治,保留了一个君职与臣职的划分,可以说就是王室与政府的划分。在汉代,内朝指王室,外朝指政府。全国财政收入,属于大司农的归政府,属于少府的归王室,这一划分,历代大体都保持了。宰相是政府领袖,中国传统政治内宰相的地位和职权,便表示皇权不是独大的。

就西汉来说,皇帝的秘书处“尚书”只有四员,但宰相的秘书处却有十三个部门,这十三个部分组织庞大,全国一切行政,都在宰相的掌管之下。后代尚书六部二十四司,在此十三曹中都已包括。每一曹的职权,几乎与后代的专部大臣一样。但他们俸禄很低,只有百石,还不及一个小县长。

这十三曹的长官,并不是政府的正式官,他们相当于封建时代所谓的陪臣,但他们在当时的威望极高。上自各部部长及省主席,下及社会贤达,都可由宰相自由聘任。宰相的权力如此大,自然也就有很多人愿意给宰相当个陪臣了。官职吏职,在当时观念上,也并无高下清浊之分。

据《通典》载,汉代宰相府不设门铃门鼓之类的东西,表示相府对社会开放,人人有事,便可直接到相府去。相传有某宰相,他曾有一个名叫宜禄的门卫,后来人民到相府,就只喊一声宜禄,便可以引见宰相,说明自己的事情。

到唐代,宰相的职权更是划分得明白。全国最高政令,名义上由皇帝颁发,在法理上,则全由宰相拟定。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的,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皇帝同意,然后由政事堂盖印发下。如果没有政事堂的盖印,就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