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正文 第1章 听天由命,随波逐流——老实人的人生观(1 / 3)

老实人相信命运天注定

有个人一直不太得意,他特地去请教一个有名的算命师。

算命师左算右算,最后告诉他:“你40岁以前一定是既落魄又贫穷,生活很不如意,对不对?”

这个人听了大为惊讶,觉得算命师简直是神仙:“大师,您可真厉害!我一直都不顺利,命运很坎坷,再过几天我就40岁了。那您看我40岁以后呢?”他充满了期待,等着算命师的回答。

“40岁以后?40岁以后你依然贫穷。”算命师说。

此人疑惑地问算命师,“为什么呢?”

“因为你已经习惯了。”算命师答道。

《忏悔录》中有句名言:“上帝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老实人不明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有的人腰缠万贯,有的人穷困潦倒;有的人名闻天下,有的人却默默无闻、平凡一生。是什么决定了这一切呢?难道是冥冥之中命运作出的安排吗?老实人陷入沉思之中。

有位年轻人屡受挫折,于是他找到一位年老的智者,向他请教。

年轻人问智者:“这世上到底有没有命运这回事?”

智者回答:“当然有。”

年轻人又问:“既然凡事都已命中注定,那么努力奋斗还有什么用?岂不是一点儿意义都没有?”

智者笑而不答,他轻轻抓起年轻人的左手,指出他手掌中的生命线与事业线。然后他让年轻人举起左手并且握成拳头。

这时,智者问他:“年轻人,你的命运线在哪里?”

年轻人答:“在我的手上。”

智者又问了他一次:“你的命运线到底在哪里?”

年轻人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命运一直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后来每当遇到挫折时,年轻人就会暗自握紧拳头,并对自己说:“命运就在我自己的手中。”几十年后,这位曾经屡受挫折的年轻人,终于实现了他自己的理想。

阿明是个健康的孩子,有一次爬树摔了下来,从此就拄上了单拐。阿明拄着拐杖勉强念到初中,就辍学回家了。家徒四壁的他迷上了画画,并且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两年后,阿明的画被选进了乡文化站的橱窗里。一种成就感激励着他,他期待着有一天祖辈赋予的宿命能有一个改观,自己的悲惨命运能够有所改善。可是,造化弄人。有一天,他来到县文化馆的门前,里面正在举行一个职工书画展。他一幅不落地看完了那些字画,走出大门时,阿明拄着拐杖说了一句话:“还画个什么劲?再画,咱也是乡下的一个残疾穷小子——野画画的,永远赶不上人家。”

阿明就以这句话为他几年的努力、梦想和追求画上了句号,他一下丧失了所有的坚强和信心,从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人的超越,最主要是对自己的超越。只有超越自我,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可老实人偏偏相信冥冥之中有个东西在主宰自己的命运,认为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的,是上天注定。于是放弃抗争放弃努力,让很多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从身边白白地溜走。不做主观努力,只知一味地等待。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就一辈子守在树桩旁,从未想过还可以离开树桩到其他地方抓兔子。

时至今天,很多人一旦在前进的道路上碰到挫折,面临逆境,总是抱怨自己的命运,嗟叹自己的命运如此多舛,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把命运的改变希冀于上帝的垂青。

假如你背对着整个世界,整个世界也会背对着你。聪明人知道命运是不可改变的,可改变的只是对命运的态度。因此,他们能够以恰当的态度对待命运,命运也就不会变得那么可怕了。

美国作家乔治·巴伯在《让你生活得更好》一书中写道:“100个29岁的人中,有66个人将活到65岁。这66个人中,只有1个人能成为大富翁,有4个人将相当富有,有5个人在65岁时还在靠工作谋生,其余56个人的吃饭问题还要依靠家庭、养老金、社区或社会福利来解决。”

不可思议吗?但确实如此!这些数字来自于一家最大的保险公司的记录,这样的统计数据必然是真实可靠的。保险公司每年数百万美金的命运就押在这些数据的准确与否之上。

从现在起10年、20年或30年之后,你会成为这100个人当中的哪一种呢?屈指可数的幸运者之一?除非好运降临到你头上,否则总是困难重重。

有一种办法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一种完全与人类最高的渴望统一的办法。那就是在你树立起自己的目标后,坚信自己可以达到,在你年轻的时候,让自信在心中扎根。

很多老实人都对自己的境遇不满,他们无法找到获取力量的源泉。其实,左右境遇的力量就在每一个人的体内。在每个老实人身体中都沉睡着一个巨人等着召唤,它就是自信力。对它来说没有不可能的事情。老实人唯一要做的便是唤醒它,而它会除去老实人身上那些无形的锁链,并告诉老实人如何使梦想成真。一旦老实人知晓了这个秘密,一切有关向上、成功和健康的愿望都会成为现实。

“我是命运的主人”。只有当老实人了解了这一点,才会取得人生全部的成功。其实命运握在你自己的手中,你创造着自己的命运。从现在起的半年或一年之后你将怎样取决于你今天的所思所想,那么你现在就必须作出选择。

有一些老实人相信:一个人一生的事,在呱呱坠地的时候就已经由上天决定好了,跟个人的努力完全无关。在这些人眼里,富翁是天生的,一生下来他便是个富翁;领袖人物是天生的,他们降生时一定带点儿什么征兆;中等人是天生的,他们只落得一生温饱;强盗歹徒是天生的,他们是魔鬼的工具;一生受苦的人也是天生的,他们是命运的奴隶。这种宿命论使这些人不再去做事,像一条懒虫似的生活着,等待着好运或是厄运降临在他们的身上。

老实人常缺乏主见

有的人在交谈时,往往习惯说“是的,我同意……”,“我也这么认为”。交谈中,大家想要听的是你个人的看法,而不只是要你随声附和地回答“是的”。要让自己成为独特的人,就要与一般人有所区别,要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看法。

有一天,爱迪生在路上碰到一个朋友,看见他手指关节肿了。

爱迪生问朋友:“为什么会肿呢?”

“我也不知道。”朋友说。

“你为什么不知道?医生知道吗?”

“每个医生说的都不同,不过医生大多说是痛风症。”

“什么是痛风症?”

“他们告诉我说,这是尿酸积淤在骨节里。”

“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不从你骨节中取出尿酸呢?”

“他们不知道如何取法。”

这时的情形好像一块红布在一只斗牛面前摇晃一样。

“为什么他们不知道如何取出尿酸呢?”爱迪生有点生气地问。

“因为他们说尿酸是不能溶解的。”

“我不相信。”爱迪生回答说。

爱迪生回到实验室里,立刻开始试验,想确认尿酸到底是否能溶解。他排好一列试管,每只管内灌入四分之一不同的化学液体,每种液体中都放入数颗尿酸结晶。两天之后,他看到有两种液体中的尿酸结晶已经溶化。于是,爱迪生便有了新发现问世,这个发现也很快传播了出去。现在,这两种液体中的一种已在医治痛风症中得到普遍应用。

魏将乐羊奉文侯之命攻打中山国,而他的儿子就在中山国。中山君就拿他的儿子做人质,想逼迫乐羊退兵,乐羊没有听从他的话。结果,中山君杀了他的儿子并做成肉汤给乐羊送去。乐羊在军帐下将肉汤一饮而尽,然后,率兵攻打,一鼓作气就灭了中山国。文侯接到捷报时,对大臣堵师说:“乐羊为了本王,竟忍痛吃了他儿子的肉,这是多么忠心啊!”堵师回答说:“连儿子的肉都敢吃,这样的人将来还会在乎谁的性命呢?”

乐羊凯旋归来,文侯对他大加犒赏,但从此对他起了戒心。

人有观点,所以存在。

每个人讲话都有其独特的方式,无论是讲话的语言还是手势,都具有个人色彩。如美国人最擅长以夸张的动作,表现自己内心感受的极限;欧洲人和东方人则比较含蓄、内敛,不轻易把内心的感受一五一十地表现于外。但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随声附和,只不过有的轻、有的重、有的隐、有的显而已。随声附和在多数情况下表达着一种善意的成全。但这种没有独自思想的附和,并不能表现出你的独立人格与个人意见,反而更容易让人觉得虚假。

在问题面前,重在保持一种质疑的态度,保持自己的主见。聪明人未必能解决每一个问题,但他们不会因为别人说不能解决,便以为真的不能解决,而是积极地用事实去证明能够解决。

在与人谈话中,必须有自己的观点,不要人云亦云。同时,不要拘泥于说话的技巧,而要学会变通。说话有观点,其本质就是要有主见。

不要总是从常理出发,如果总是从常理出发,人们就很容易猜测到你的心思,你所说的每一句话也就在别人的意料之中。说话时,必须有自己的观点。哪怕遭到很多人反对,有些时候也是必须坚持到底的。

汉光武帝统治时期,大将高峻凭借人强马壮占据高平。刘秀派寇恂率军讨伐高平。临行前,寇恂请示光武帝:“是要讨伐他,还是招降他?”刘秀道:“能招降最好,不然就剿灭他的全军。”

高峻得知寇恂领命来镇压自己,便派军师皇甫文出城拜见寇恂,试探朝廷的口风。同时,让守城的士兵高度戒备,不允许任何人随意出入。

皇甫文来到寇恂军帐后,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寇恂见其态度傲慢,不禁暗暗生气,问道:“见了本将军,为何不跪?”

皇甫文拍手大笑:“跪你?就是刘秀在此,我也不跪,何况是你一个武夫!”

寇恂拍案大怒:“你们这群乱臣贼党,不为江山社稷立功,反而危害人民,抵触朝廷,罪大恶极。本应斩首示众,诛灭九族,念当今皇上仁慈,只要你们肯投降,朝廷定会从宽处理!”

皇甫文还没听完,便已笑得蹲在地上。众武官皆被皇甫文的这种行为激怒,都大声呵斥道:“这成何体统,像你们这种人,即使朝廷招降了你们又有什么用?”

皇甫文听到这里,立即止住了笑,站了起来,用手指着寇恂嘲讽道:“你不敢攻城吧?刘秀小儿没给你命令,你这小官岂敢乱来?”

寇恂冷冷一笑,对皇甫文说道:“本将军攻不攻城,我想你是看不到了!”

皇甫文惊了一下,故作镇定地问道:“你说什么?”

“来人啊!”寇恂一声大喊,“把这个狗头军师给我拖出去斩了!”众武官们忙拦阻道:“将军,两兵交战,不斩来使!”

皇甫文连声道:“是啊,是啊!将军难道没听说过吗?”

寇恂没有听取众人的劝告,命令两个武士把浑身颤抖的皇甫文拖了出去,并告诉皇甫文的副使道:“回去告诉你的上司,皇甫文已被我斩了。若投降就赶快投降,若不降就等着我的军队攻城!”

副使忙跑回去告诉高峻,高峻害怕了,当日就大开城门,投降了寇恂。众将领向寇恂贺喜,顺便问他:“当日来时,高峻严守城池,一点也不像投降的样子。为何杀了皇甫文,他就这么快投降了呢?”寇恂解释道:“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他让皇甫文来营中见我,言辞态度傲慢,是想试试朝廷到底是招降还是剿灭。如果不杀皇甫文,高峻一定以为朝廷是来招降他们,这样他们就有恃无恐。杀了皇甫文,他才知道我们的决心,所以才这么快就投降了。”由于没有费一兵一卒,寇恂便招降了高峻,光武帝知道后甚是高兴,赐寇恂黄金万两,并加官晋爵。

在这个故事中,“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常理,大家都认为应该这样做。但是,寇恂并没有遵循。他根据顽敌会因此变得更加顽固不化的判断,毅然坚持自己的观点,最后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老实人常附和迎合别人

适当提出不同意见,话语才有意义。如果一味地迎合别人,不但没有实质意义,而且容易失去很多机会。

齐国人孙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兵学的鼻祖。他因内乱逃到吴国,把自己著的兵法敬献给吴王阖闾。阖闾说:“您写的兵法十三篇,我都细细读过了,您能当场演习一下阵法吗?”孙武回答说:“可以。”吴王又问:“可以用妇女进行试练吗?”孙武又答道:“可以。”于是,吴王派出宫中美女一百八十人,让孙武演练阵法。

孙武把她们分成两队,叫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担任队长,每人各拿一把戟。孙武发令问道:“你们知道你们的心、左右手和背的部位吗?”她们都回答说:“知道。”孙武说:“演习阵法时,我击鼓发令,让向前,你们就看着心所对的方向;让向左,就看着左手所对的方向;让向右,就看着右手所对的方向;让向后,就转向后背的方向。”她们都齐声说:“是。”规定宣布后,便陈设斧钺,并反复宣布军法。

然后,孙武开始击鼓发令向右,宫女们却嬉笑不止。孙武说:“规定不明确,口令不熟悉,这是主将的责任。”于是,他又重新申明号令,并击鼓发令向左。宫女们仍然嬉笑不止。孙武说:“规定不明确,口令不熟悉,这是主将的责任。现在,既然已经明确了,你们仍然不服从命令,那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罢,就要斩左右队长。

吴王站在观操台上,看见孙武要杀他的两个爱妃,大为吃惊,急忙派人向孙武传令:“我已经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我没有这两个爱妃,连吃饭也没有味道,希望不要杀掉她们。”孙武回答说:“臣既然已经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主的命令可以不接受。”说完就杀了两个队长示众,并用一名宫女担任队长。重新击鼓发令,宫女们按鼓声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下起立,一举一动完全符合要求,没有一个人敢发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