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正文 第28章 立身处世加防身——老实人要学点厚黑之道(1 / 3)

用两只眼睛看人,切勿以偏概全

有一次,一位朋友向林肯推荐了一位才识过人的阁员,但是总统在约见他之后,却不想启用这位人才,他告诉朋友说,这个人不修边幅、邋邋遢遢,他本人很不喜欢这样的人,因此不会用他。

这样一位伟大、英明的总统怎么也会犯以貌取人的错误呢?这也许让人感到奇怪。那位朋友也很气愤于林肯对于面貌的偏见,于是愤怒地责怪林肯以貌取人,说任何人都无法为自己的天生脸孔负责。这时林肯说:“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应该为自己的面孔负责。”那位阁员固然可能在某一领域做过大量深入的研究、就某些问题有着精辟国人的见解,但是如果他连约见总统的事都不放在心上,不能做到以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总统,那么总统又怎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这个人是可用的、是值得信任的呢?

虽然林肯以貌取人也有其可圈可点之处,我们却不能忽视第一印象的巨大操纵作用,因而必须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来提升自己的形象,为将来的成功奠定基础,搭好台阶。

一个人外在的形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他的品位、地位等方面,但是光以外貌取人,难免会犯错误。有时候,身份显赫的人为了保持低调而表现的平易近人,甚至穿戴平平让你一点都看不出来,如果你一不小心“狗眼看人低”就会得罪人;有时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抓住了人们趋炎附势的心理,装出一副衣冠楚楚的样子,很容易让人上当受骗。有时以貌取人会识错人,如果要想使自己交的朋友不是“烂肉”,就必须从其他方面着手,而不是光以貌就能决定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和品质的。一只还是两只眼睛看人,将操纵着你是否有正确的选择。

汉代杨雄曾说:“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行为举止轻率,就会招致罪过;衣饰相貌不整,就会招致羞辱。”这句话的确非常有道理。古往今来,大家都知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如果你仅凭外表就判定一个人,恐怕就会错失良机和人才。

深受民众爱戴的林肯都会因外貌而弃良才,可见一个人形象的重要性。其实,我们都避免不了以貌取人的习惯,看着一个人的外貌久了,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感情,这也是心理因素在操纵着我们。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在她对卡列宁钟情时,觉得对方的一切都那样美好,甚至连他耳朵上的那颗痣也显得那么协调,不可缺少。但当她对卡列宁生厌时,就觉得对方的一切都那么丑恶,而耳朵上那颗痣则特别刺眼、恶心。这种心理反应,就是我们所说的晕轮效应在作祟。

我们在交往过程中,晕轮效应无时无刻不在操纵着我们:如果此人给我们留下了特别突出、特别好的第一印象,就会掩盖我们对他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孤立地以貌取人、以才取人、以德取人、以某一言行取人、以某一长处或短处取人,都属晕轮效应,是不正确的知觉。千万不要犯“一美遮百丑”的傻瓜错误,要正确认识他人,千万不要以貌取人。

从前有一个大富翁,嗜酒如命。有一天他要去办一件非他去不可的事,可是他又担心仆人趁他不在的时候偷吃东西,或偷喝他的美酒。当然,富翁已经特别小心提防,他挑选的这个仆人长得一副呆头呆脑的模样,照理说不会太狡猾,也不懂得偷东西吃或找借口。虽然这样,但富翁还是小心翼翼,对仆人特别的不放心。

那个富翁临出门之前对仆人交代说:“你留下来看管房子。厨房里挂了一块猪肉,要看好,不要去动它。厨房旁边还有一只鸡,也不要去惹它。这些都要照顾好,不要让猫狗跑进来偷吃。”他又说:“那边有一个密封起来的瓮,里面装的是老鼠药,无论怎样都不能去碰它!”

然而,那个富翁刚走没多长时间,仆人便把猪肉拿下来烤,吃个精光。接着又把鸡杀来吃,同时还一边喝着酒!仆人酒足饭饱之后,觉得十分痛快,便醉醺醺地躺在沙发上呼呼大睡起来。

等富翁回来之后,看到仆人躺在沙发上睡觉,满身酒味,而且睡觉时还把鸡骨头踢得到处都是,于是便叫醒他,问道:“喂!我的鸡和猪肉到哪里去了?还有我的酒……我是说,那边那瓮毒药到底怎么回事?”那个仆人开始号啕大哭,跪在地上说:“主人请饶了我!我确实有遵照您的吩咐,尽力看管您的房子和所有东西。可是很不幸,有一只小猫跑过来,爬上厨房的屋顶,把那块猪肉叼去吃掉了。狗看到猫的举动后,也有样学样地把鸡咬到外面吃了。我很担心主人回来后会骂我或把我杀了,因此我就把那瓮毒药喝下去,可是怎么到现在还活得好好的呢?”

由此可见,这个仆人虽然外表老实,但其实并非老实之人。所以,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以貌取人,因为有些人尽管看起来笨笨的,但其实并不笨;有些人外表看起来很甜,却不见得如是。我们要看他们做事的方式和结果,才能从内在了解他们,不要光凭外表就断定一个人的好坏。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识人要看内心,不要被别人的外表蒙蔽了眼睛,更不要让“以貌取人”来操纵着我们的判断结果。评价一个人,需要多方面考察,从整体上来下结论。

从整体上看人,就是要从德、识、才、学、体这五个基本方面,也就是按人才所构成的基本要素来评定。五者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不能只见一点而忽略了其他几点。这就需要用整体性的综合思维方式,把事物经分析之后的各个方面、层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去认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告诉人们,识人知人时采取不同的认识角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从上往下看,会把人看矮了;如果从下往上看,会把人看高了;如果从近往远看,会把人看小了;至于门缝里看人,会将人看扁了的。

被誉为近代哲学开山巨匠的培根,在哲学和自然科学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但作为哲学家的他,人格却似乎与他的才学成反比。他在年轻的时候,通过阿谀奉承备受女王宠臣埃塞克斯的青睐,后来又用作伪证的卑鄙手段,把埃塞克斯送上了断头台。其后,他极尽钻营投机之能事,反复向英女王表示:“粉身碎骨为陛下效劳”,从而受封为大法官。但他最终因为受贿罪下狱,背着沉重的精神债务去见上帝了。尽管他在哲学上有伟大的成就,但历史绝不会宽恕丑恶。在提到他的名字时,谁都不会忘记,他是一个声名狼藉的学者,是过分的贪欲败坏了他的好名声,并使他身败名裂。对于类似培根这样的人,既不能因学术上的成就而遮掩其人格上的卑劣,也不能因为其卑劣而否定他的成就。

好几年前,哈佛的校长对人的错误判断,付了很大的代价。

一对老夫妇,女的穿着一套褪色的条纹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则是穿着布制的便宜西装,也没有事先约好,就直接去拜访哈佛的校长。校长的秘书在片刻间就断定这两个乡巴佬根本不可能与哈佛有业务来往。

先生轻声地说:“我们要见校长。”

秘书很不礼貌地说:“他整天都很忙。”

女士回答说:“没关系,我们可以等。”

过了几个钟头,秘书一直不理他们,希望他们知难而退,自己走开。但他们一直等在那里。秘书终于决定通知校长,“也许他们跟您讲几句话就会走开。”

校长不耐烦地同意了,校长很有尊严而且心不甘情不愿地面对这对夫妇。女士告诉他:“我们有一个儿子曾经在哈佛读过一年,他很喜欢哈佛、他在哈佛的生活很快乐。但是去年,他出了意外而死亡。我丈夫和我想要在校园里为他立一件纪念物。”

校长并没有被感动,反而觉得可笑,粗声地说:“夫人,我们不能为每一位曾经读过哈佛而死亡的人建立雕像的。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的校园看起来会像墓园一样。”

女士很快地说:“不是,我们不是要竖立一座雕像,我们想要捐一栋大楼给哈佛。”

校长仔细地看了一下条纹的棉布衣服及粗布的便宜西装,然后吐一口气说:“你们知不知道建一栋大楼要花多少钱吗?我们学校的建筑物超过七百五十万元。”

这时,这位女士沉默不讲话了。

校长很高兴,总算可以把他们打发了。只见这位女士转向她丈夫说:“只要七百五十万就可以建一座大楼?那我们为什么不建一座大学来纪念我们的儿子?”她的丈夫点头同意。

而哈佛的校长觉得很混淆和困惑。就这样,史丹佛先生和夫人(Mr。?and?Mrs。?Leland?Stanford)?离开了哈佛,到了加州,成立了斯坦福大学(Stanford?University)来纪念他们的儿子。

把人的各个方面的表现、情况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把握人的本质和主流,不能一叶障目,也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坐井观天。要看一个人在工作中的表现如何,对待事业、家庭和自身的态度如何,对待社会公益事业的态度如何,在喜怒哀乐时的情绪表现如何,在得志和失意时的表现又如何,又是如何对待金钱、名誉、地位这些东西的等等,只有在尽可能多了解和了解透彻的前提下,才能形成对一个人的正确的认识。老实人要用两只眼睛看人,不要被晕轮效应所操纵。

与人交往,多同流,少合污

小孙进市场部不久,他就发现在这个十来个人的部门里,有一个三四个人的小圈子;这几个人干活相互之间特别默契,但对这个圈子外的人则多少有点不配合,有时甚至暗中使绊;部门经理有时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那个圈子的核心人物的无形影响似乎比经理还大。这些天,那个圈子里的马大姐中午有事没事跟他套近乎,昨天问他父母是做什么的,今天问他有没有女朋友;当她知道小孙现在还没有女朋友时,马上表示愿意为他当“红娘”……小孙知道马大姐是想拉自己“下水”,成为他们那个圈子里的人,他有些犹豫;如果自己不进他们那个小圈子,今后自己在工作中也难免不会遭到刁难;如果进入他们那个小圈子,自己又从心里厌恶这种拉帮结伙的行为……他有点不知所措。

其实,不仅在公司,即使在大学里,每个班里也有这么一些小圈子,如老乡之间有圈子,兴趣爱好相同的有圈子,长得帅的同学身边有圈子……虽然那种小圈子更加明显,但它们的作用远远没有这种职场小圈子大。

在现代职场上,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存在着两种组织形式。在一个公司内部,由上至下,有总经理、部长、部门经理和普通员工,这种组织形式像个金字塔形,它是有形的和正式的。对于绝大多数白领来说,他们承认这种组织形式的作用,似乎也只知道有这种组织形式;他们不知道或忽视了在这种组织形式之外,在自己公司内部还同时存在着另一种形式的组织,即像小孙所在部门的由那几个人组成的无形小圈子。这类小圈子虽是无形的和非正式的,但是,它对公司每个员工产生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那种正式有形的组织。比如,你在办公室过于积极或过于落后,一些同事就会排斥你,在工作中给你制造障碍,逼得你与他们“同流合污”,你只能随大流,这就是那个非正式和无形的组织产生的作用。

人们常说关系网,也就是说人际关系像条渔网;是渔网就有经有纬,有纵有横,缺了哪方面都不行;如果把那种正式的有形的组织形式比作纵向的“经”的话,那么,这种非正式的无形的组织形式则是横向的“纬”;如果你在工作中,眼睛光盯着上司,只注意工作中上下级这种纵向的关系,而忽视与同事之间这种横向关系的话,那么,就很难搞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如果与同事搞不好关系,你一样很难做好自己的工作。

在职场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一个人在服饰、言行等方面独树一帜,不能与集体中大多数人的方向和水平保持一致,就很容易引起同事的“另眼相看”。“枪打出头鸟”是中国人的传统,也是因为人们总是会对身边比自己优异和突出的人产生嫉妒和排斥心理。所以一定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应保持收敛、低调、谦虚、谨慎的作风。

蕊蕊是个爱漂亮又独立性强的女孩,刚到新公司上班,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了,每天打扮得很入时,并且力求标新立异,不随大流。可是,蕊蕊也很郁闷,自己到新单位都两个月了,还是不能和同事接近,甚至,大家总是用异样的目光盯着她。她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什么了。

有一天,蕊蕊实在忍不住,悄悄地问办公室的一位大姐,得到的答案让她大吃一惊。“你呀,挺聪明的小姑娘,怎么就不明白,咱们公司的人,都很保守,你天天打扮得花枝招展,谁看得惯啊!”蕊蕊一看,可不是嘛?大家都穿着很职业的套装,颜色也很正统,只有自己在办公室里显得很明亮,于是,蕊蕊按照大姐的嘱咐,换了装束。第二天,她穿了一身普通的裙装,并且坚持把那些漂亮衣服放到了柜子里。很快,蕊蕊就和同事打成一片了。

实际上,蕊蕊在做事方法上也没多大改变,只是在穿着打扮上和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她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大家的承认。

如此说来,你的看法是不是真理不重要,你的品位是不是真正的阳春白雪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口味能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

推而广之,职场行事也一样。你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突然被推到一群陌生的同事当中,你的确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保持自己的个性,还是尽快融入这个还很陌生的环境?你可能会觉得与其跟一大帮无趣的人混在一起,还不如坚守自己的空间。于是,你坚持“三大原则”,不和同事做朋友,不和同事说知心话,不和同事分享秘密。每天例行公事后,就埋头看书,与同事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但是,你渐渐发现自己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虽然自己谁也没得罪,可一些负面评价老是陪伴着你左右。最后,你才明白,其实人的最本质的特性就是社会性。人们总是寻求同类,排斥异己的。所以,与同事多“同流”会帮助你尽快摆脱困境。

当然,多“同流”只是一个方面,少“合污”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群同事老是算计着老板的资财,整天想着怎么把公司的钱多贪点,那你最好远离他们。因为“同流”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影响公司利益,不毁损个人形象,说白了,就是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多“同流”是没有坏处的。一旦“同流”可能引起大是大非问题,可不是你所能控制得了的。

作为白领,不管你情愿不情愿,你必须与自己办公室的那些小圈子里的人“同流”,因为不管你看不看得惯,他们都存在,他们都会对你的工作产生影响。所以,即使看不惯同事之间的小圈子,你也得习惯与这种小圈子打交道,敬而远之不是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