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正文 第1章 第一张底牌:“猛”一点——敢闯敢干、敢做敢当才是真男儿(1)(2 / 3)

霍英东的奇思妙想和敢想敢做的冒险精神成就了他的大业,他开创了“先售后建”的先河,改变了房地产业原有的格局,成为后来房地产行业的一大标准。

成功男人要保持敢于冒险的天性

李晓华在20世纪80年代初还是位两手空空的青年,经过10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成为成功人士,究竟靠什么使他平均每年挣到l亿多元的呢?简单回答就是两个字:胆识!

李晓华1951年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某照明器材厂的工人。尽管家庭生活较为艰难,但他的父母还是设法供子女读书,并严格管教他们,希望他们长大成才。但机遇不济,李晓华中学未读完就碰上了“文革”,他作为“知识青年”被下放到黑龙江劳动,1975年几经周折转到河北农村插队务农,1978年回到北京。

虽然从农村回到首都,对李晓华来说是庆幸之事,但他却找不到工作。这时他已经快到而立之年,他到处做杂工,曾做过司炉工,也在某部食堂当过炊事员,后来开始从事个体经营。

但李晓华是个非常有胆识的青年。他从事个体经营之初,南下广州物色经营目标。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初期,广州满大街都是服装摊儿,五颜六色的时装给从计划经济走过来的人们巨大的吸引力。因此,经营者多,购买者亦多。此行生意显然是有利可图的。但李晓华却没有随波逐流,他认为服装生意虽然不错,但竞争激烈,势必利薄难做。经过一番考察后,他发现有一种进口的冷饮机,它供应的冷饮料十分迅速方便,用它在街上的摊档做零售生意,大受消费者欢迎。他知道当时北京尚未有此机器,他相信在北京也会有很大的市场。于是他东挪西凑地凑足了钱买了一台冷饮机回到北京,经营起冷饮小店。果然生意不错,当年一个夏季就赚了10多万元,他初战告捷,高兴万分。

到了秋季,北京的天气变凉了,李晓华便将这台冷饮机卖掉。家里人及朋友们大为不解,问他为什么把自己的“印钞机”卖掉了。李晓华却说:“该进时则猛进,该退时则速退,此乃势也!相信明年,这儿至少有数以百计的冷饮机出现,那时该行当就不那么好赚钱了。”

果真如此!第二年不管是广州还是北京,都出现了冷饮机大战,而李晓华早已将赚到的钱和卖掉冷饮机的资本投入到录像放映经营中去了。改革开放之初,录像对国内观众来说,还是新鲜事,加上放映一些国内比较少见的港台武打片、言情片,大大吸引了观众。李晓华的放映室每天从早到晚也满足不了大众的需求,他于是乘势开设了第二间、第三间放映室。不言而喻,李晓华财源广进。

如果说李晓华是经营冷饮生意与录像放映室而走上致富道路的话,那么经营“10l毛发再生精”和房地产业务则是他通向超级富豪的快车。1985年,34岁的李晓华考虑到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又积蓄了一点儿钱,决定趁自己还年轻多学点知识,便毅然告别贤妻幼子,东渡日本,进入东京国际学院学习,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他到了日本后,一边读书,一边打工。一年后,他凭借自己的经营眼光,发觉北京赵章光发明的“10l毛发再生精”大有前途,他决定回国联系,争取做该产品在日本的销售代理。

当时正走红的“10l毛发再生精”在国内供不应求,李晓华到该厂谈经销代理之事并不受厂领导重视,他被拒之于门外。

经过细心的了解和思考,李晓华发现该厂员工缺乏上下班的交通工具。于是,他决定捐助一辆客车和一辆小轿车给该厂。该厂领导觉得李晓华确实有财力,又有诚意推销自己的产品,便答应了李晓华的要求。这样,他成为“10l毛发再生精”在日本的三家经销代理商之一。

李晓华再到日本,成立自己的公司,在媒体中大张旗鼓地宣传“10l毛发再生精”,并走街串巷推销该产品,很快打开了销路。

李晓华超人的经营胆识使其不断进取。不久后,他又从日本转回香港,在那里开设华达投资(集团)公司,并在欧洲、美洲、亚洲设立数家分公司,进行房地产投资和进出口贸易,他还在马来西亚建设公路,在阿根廷办鱼粉加工厂,在秘鲁和新加坡办旅游业等。随着业务的迅速扩大,他又回到国内,在北京、天津、山东、吉林等地兴办了10多家企业。就这样,短短十几年他成为超级巨富。

当年驰名电脑界的电脑科学家王安博士,也是凭借胆识创办了名扬世界的王安电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