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六章(1 / 2)

“什么,一根布条?。”闻天吃惊的问道。

“是的,确切的说是一根红色的麻布条。”张盟拿出一张照片递给了闻天。据教授的助手小王说:这是最近在古高昌地区,今新疆柏孜克里克附近一座古墓中发掘出来的,墓主人大概是高昌回鹘王国的一位贵族。这根布条紧握在已变成干尸的墓主人手中,由于随葬品相当丰厚,还出土了一批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摩尼教经书,所以这根布条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甚至没有准备让它参展。当昨晚小王接到教授的电话,让他带着203号展品赶到他家时,小王相当吃惊,还特意提醒教授203号展品只是一根布条。但教授的心情显然相当烦躁,只是催促他尽快完好的把东西带给他。至于,教授为什么要?他就不知道了;不过据他回忆说,教授第一次看到布条时,就显得很吃惊,不过后来也就没再提起,他也没有再注意。”张盟解释道。

张盟的解释非但没有解开甚至只有更加深了闻天的疑惑。他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我整理了一下,现在大概有以下几点疑问需要我们去解释:

1.到底这根布条有什么玄机,教授要自己的助手星夜拿来给他?

2 是谁为了什么杀了教授?

3 教授死前留下的图案到底是什么意思?

4教授为什么要让梅玲来找我?”

我觉得我们应先从第3点入手,直觉告诉我:解开了这一点,其它几点就能迎刃而解。”

张盟与梅玲也同意闻天的看法,“这样吧,我们在这儿也想不出什么头绪,还是先去教授工作的博物馆看一下,还有一些教授的东西需要梅玲去清点;然后,再到命案现场看一下还有什么线索被遗忘了,虽然那时不太可能的,我已经做了细致的勘察。”张盟显然对自己的工作能力相当的自负。

于是,由张盟驾车,三人直奔博物馆而去。

梅洵生前工作的博物馆,是一个私人性质的博物馆,由一位酷爱西域艺术的香港富商出资建立。就在闻天离开后不久,梅洵也辞去北大公职来到了这个博物馆,引起了学界一场不小的震动。人们不明白,一位知名的学者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举动。

梅洵少时就读与燕京大学历史系,1946年转入文科研究所古器物整理室攻读考古研究生,师从梁思永、裴文中(注1)等大师;解放后,与考古学巨擎夏鼐(注2)等同时受聘于北大考古教研室。参与了如满城汉墓发掘,马王堆汉墓发掘,银雀山汉幕发掘等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特别是在明定陵发掘工作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一时声明显赫,被誉为新中国的考古权威。就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身居要位的学者却要离开北大去一家私人性质的小博物馆任馆长。这在学界引起了一场强烈的地震。一时间,挽留的、不解的、猜测的、甚至唾骂的,众说纷纭。直到今天也没有人能说明白,梅洵当初为什么要这么做。

汽车飞快的疾驶着,窗外明媚的阳光毫不吝啬的撒在巍巍青山上,让人看上去有些晃眼。博物馆就座落在北京昌平县崔村,这里地处半山区,环境优雅,北靠连绵起伏的燕山山脉,西北部与著名的十三陵风景区接壤,崔村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境内有清朝恭亲王奕忻之墓,履郡王墓,端亲王墓等名胜古迹,确是一处风水宝地。

“闻天,听说你后来是因为和祖父吵了架,一气之下才离开北大的是吗?”梅玲突然问道。

“只是在学术上有些分歧,其实也没什么。”闻天敷衍道。

梅玲见闻天不太想说,再加上自己也是心事重重,也就不在追问了。

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青山,往事又不断浮现在闻天眼前。三年前,闻天正在攻读考古博士学位,梅洵正是他的导师。这位学贯古今,谦虚和蔼,在中国考古界享有崇高地位的导师一直是闻天崇拜的偶像。梅洵也对这个聪明好学的学生青睐有加,两人相处的十分融洽。可就在闻天即将完成学业的时候,两人的关系出现了裂痕,进而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起因就是闻天的博士毕业论文。闻天到现在还清楚的记得,当他兴高采烈的把自己的论文《试论明成祖北征与郑和下西洋之间的关系》交给自己敬爱的导师时,梅洵那令人吃惊费解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