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七卷草部2(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附方】1.中风,通身发冷,不知人事。用独活四两,加好酒一升,煎半升服。又方:独活一两,加酒二升,煮成一升;另用大豆五合,炒至爆裂,以药酒倒入,盖好。过一段时间,温服三盒。2.瘫痪。用羌活二斤、构子一斤,共研为末,每服一茶匙。一天服三次。3.产后中风,四肢抽筋,不能言语。用羌活二两,煎酒服。4.产后腹痛,甚至肠出。用羌活二两,煎酒服。5.妊妇浮肿或风水浮肿。用羌活、萝卜子同炒香,只取羌活研细。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第一天服一次,第二天服二次,第三天服三次。6.关节痛。用独活、羌活、松节等分,酒煮过。每天一杯,空心饮。7.风牙肿痛。用独活煮酒热漱。又方:独活、地黄各三两,共研为末。每取三钱,加水一碗煎服,连渣服下。睡前再服一次。8.喉闭口噤。用羌活三两、牛蒡子二两,煎水一大杯,加白矾少许灌下。9.睛垂至鼻(眼睛下垂到鼻部,大便下血,痛不可忍。病名“肝胀”)。用羌活煎汁服,几碗之后,病自痊愈。10.太阳头痛。用羌活、防风、红豆,等分为末。每取少许吸入鼻孔。

土当归

【气味】根,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除风和血,煎酒服之。闪拗手足,同荆芥、葱白煎汤淋洗。

升麻

【释名】也称周麻。[时珍说其叶似麻,其性上升,故名。

【集解】[别录说升麻生益州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晒干。[弘景说旧出宁州者第一,形细而黑,极坚实。今唯出益州,好者细削,皮大味薄,不堪用。[颂说今蜀汉、陕西、淮南州郡都有,以蜀川者为佳。春生苗,高三尺左右。叶似麻叶,并青色。四五月着花,似粟穗,白色。六月以后结实,黑色。根如蒿根,紫黑色,多须。

根〔气味〕味甘、苦,性平、微寒,无毒。[元素说性温,味辛微苦,气味俱薄,浮而升,为阳,为足阳明、太阴引经的药。得葱白、白芷,亦入手阳明、太阴。[杲说引葱白,散手阳明风邪。引石膏,止阳明齿痛。人参、黄芪,非此引,不能上行。[时珍说升麻,同柴胡,引生发之气上行;同葛根,能发阳明之汗。

〔主治〕解百毒,辟瘟疫瘴气邪气,蛊毒入口皆吐出,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久服不夭,轻身长年。安魂定魄,鬼附啼泣,游风肿毒。小儿惊痫,热壅不通,疗痈肿豌豆疮,水煎绵沾拭疮。治阳明头痛,补脾胃,去皮肤风邪,解肌肉间风热,疗肺痿咳唾脓血,能发浮汗。牙根浮烂恶臭,太阳鼻血,为疮家圣药。消斑疹,行淤血,治阳陷眩晕,胸胁虚痛,久泄下痢,后重遗浊,带下崩中,血淋下血,阴痿足寒。

【附方】1.豌豆斑疮(状如豌豆,有白浆,由头面传及躯体,不急救有生命危险)。用蜜煎升麻,随时取食。另以水煮升麻,棉花沾药汁洗疮。2.突发肿毒。用升麻磨醋,随时涂搽。3.喉痹。用升麻片含咽,或以升麻半两煎水服,引吐为效。4.胃热牙痛。用升麻煎汤,热漱并咽下。方中加生地黄亦可。5.口舌生疮。用升麻一两、黄连三分,共研为末。棉裹药末含咽。6.痱子热痒。用升麻煎汤服并洗痱子。7.产后恶血不尽。用升麻三两,加清酒五升煮成二升,分两次服下。

8.解莨菪、野葛等毒。用升麻煮汁,多服。

苦参

【释名】也称苦骨、地槐、水槐、菟槐、骄槐、野槐、白茎,又名芩茎、禄白、陵郎、虎麻。

【集解】[别录说苦参生汝南山谷及田野,三月、八月、十月采根曝干。[时珍说七八月结角如萝卜子,角内有子二三粒,如小豆而坚。

【修治】[敩说采根,用糯米浓泔汁浸一宿,其腥秽气并浮在水面上,须重重淘苦参过,即蒸,从日至申,取晒切用。

【气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养肝胆气,安五脏,平胃气,令人嗜食轻身,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痢,止渴醒酒,小便黄赤,疗恶疮。渍酒饮,治疥杀虫。治恶虫、胫酸。治热毒风,皮肌烦躁生疮,赤癞眉脱,除大热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恶腹痛。杀疳虫。炒存性,米饮服,治肠风泻血并热痢。

【发明】[元素说苦参味苦气沉纯阴,为足少阴肾经君药。治本经须用,能逐湿。[震亨说苦参补阴气,若得之而致要重,则是因其气降而不升,并非是伤肾之故。[时珍说子午乃少阴君火对化,故苦参、黄檗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其枯燥湿、寒除热也。热生风,湿生虫,故又能治风杀虫。唯肾水弱而相火胜者,用之相宜。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素问》载,五味入胃,各归所喜,久而增气,此乃物化之常。气增而久,则成为夭亡之由。王冰说,味入肝为温,入心为热,入肺为清,入肾为寒,入脾为至阴而兼四气,皆为增其味而益其气,各从本脏之气。故久服黄连、苦参而反热者,即属此类。气增不已,则脏气有偏胜,偏胜则脏有偏绝,故有暴夭。张从正也说,凡药皆毒。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则五味各归其脏,必有偏胜气增之患。诸药皆然。

【附方】1.热病发狂。用苦参末,加蜜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送下。也可用苦参末二钱,水煎服。2.伤寒结胸(伤寒流行时,感病四五日,胸满痛,大发烧)。用苦参一两,加醋三升,煮成一升二盒,服后能吐即愈。3.谷疸(头昏、心慌、发黄。这是大病后暴食伤胃所引起)。用苦参二两、龙胆一合,共研为末,加牛胆调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生大麦煎汁送下。一天服三次。4.毒热足肿。用苦参煮酒多擦。5.梦遗食减。用苦参三两、白术五两、牡蛎粉四两,共研为末;另取雄猪肚一个,洗净,在砂罐中煮烂,和药捣匀,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四十丸,米汤送下。每天服三次。久服能使身体的健,食量增加,不再梦遗。6.饮食中毒。用苦参三两,苦酒一升半,煮成八合,分两次服,取吐即愈。7.血痢。用苦参炒焦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汤送下。8.脱肛。用苦参、五倍子、陈壁土等分,煎汤洗患处,并以木贼末敷上。

9.齿缝出血。用苦参一两、枯矾一钱,共研为末。一天擦齿三次,有效。10.鼻疮流脓发臭。用苦参、枯矾各一两,生地黄汁三合,加水煎浓,随时滴疮上。11.遍身风疹(痛不可忍,涎痰多,夜难睡)。用苦参末一两,另用皂角二两,在水一升中揉滤取汁,瓦器内熬成膏,和药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饭后服,温水送下。12.大风癞(即麻风)。用苦参五两,切片,浸在酒三斗中,过一个月后,每取酒饮一合。一天三次。宜常服不断。又方:苦参末二两,缝在猪肚子中煮熟,把药去掉。病人先饿一天,第二天早晨,饮清水一碗后,即取食猪肚,如吐出,须再吃。过一二时后,以肉汤调“无忧散”五六钱服下。有恶物排出时,即为见效。再服皂角一斤(去皮,去子)煮汁,汁中调入苦参末,另加何首乌末二两、防风末一两半、当归末一两、芍药末五钱、人参末三钱,一起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温酒或茶送下。一天服三次。同时,还用麻黄、苦参、荆芥煎水洗癞。又方:治大风癞及热毒、风疮、疥癣等,用苦参(去皮,晒干)一斤、枳壳(麸炒)六两,共研为末,加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白天两次,夜间一次)。13.皮肤疥癞,手足坏烂,时出黄水。用苦参三十一两、荆芥穗十六两,共研为末,滴水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送下。14.上下诸瘘(或在颈部,或在下部)。用苦参五升,在苦酒一斗中浸泡三四天后服下。15.瘰疬结核。用苦参末四两,加牛膝汁调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热开水送下。16.汤火伤。用油调苦参末敷伤处。17.赤白带下。用苦参二两、牡蛎粉一两五钱,共研为末;另以雄猪肚一个,在水三碗中煮烂后,再捣成泥,和药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温酒送下。

白鲜

【释名】也称白膻、白羊鲜、地羊鲜、金雀儿椒。

【集解】[弘景说到处都有,以蜀中的为好。[颂说现在河中、江宁府、滁州、润州都有。苗高一尺多,茎为青色,叶稍为白色而像槐树叶,也像茱萸。四月开淡紫色的花,像小蜀葵花。根似小蔓青,宜在二月采后阴干。皮为黄白色,实心。当地人采摘它的嫩苗当菜吃。

白鲜根皮

【气味】味苦,性寒,无毒。〔主治〕治头痛黄疸,咳嗽不止,女子阴道肿痛,肌肤麻木,关节肿痛,不能屈伸起止走路。疗四肢不安,因腹中大热饮水,引起胃气上逆而喉间呃呃做声的时令病,小儿惊风,妇人产后余痛。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肤冷麻木,解热黄、酒黄、谷黄、劳黄。通关节,利九窍,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头痛眼疼。

【附方】1.产后中风,人体虚不能服用另外的药。将白鲜皮用新鲜的井水三升,煮取一升,温服。2.颈淋巴结核瘘管,已破出脓血。白鲜皮煮汁,服一升,马上就会吐出秽物。

延胡索

【释名】也称玄胡索。[好古说本名玄胡索,避宋真宗讳,改变为延。

【集解】[时珍说今二茅山西上龙洞种。每年寒露后栽,立春后生苗,叶如竹样,三月长三寸高,根丛生芋卵样,立夏掘起。

【气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破血,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崩中淋露,产后诸血病,血运,暴血冲上,因损下血。煮酒或酒磨服。除风治气,暖腰膝,止暴腰痛,扑损淤血,落胎。治心气小腹痛,有神。散气,治肾气,通经络。

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

【发明】[时珍说玄胡索味苦微辛,气温,入手足太厥阴四经,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

【附方】1.咳嗽。用延胡索一两、枯矾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二钱,软糖一块和药含咽。2.尿血。用延胡索一两、朴消七钱半,共研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服。3.皮下气痛或气块痛。用延胡索研细,将猪胰一个,切成小块,炙熟蘸药末随时吃下。4.久患心痛,身热足寒。用延胡索(去皮)、金铃子肉,等分为末。

每服二钱,温酒或白开水送下。5.下痢腹痛。用延胡索三钱,米汤送下。6.妇女血气前(月经不调,腹中刺痛)。用延胡索(去皮,醋炒)、当归(酒浸,炒)各一两,桔红二两,共研为末,酒煮米糊和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腹服,艾醋汤送下。7.产后诸病(血污不净,产后血晕,腹满心梗,寒热不足,手足烦热等)。用延胡索炒后研细,每服二钱,酒送下,甚效。8.疝气。用延胡索(盐炒)、全蝎(去毒,生用),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空心服,盐酒送下。9.腰体痛。用延胡索、当归、桂心,等分为末。每服三四钱,温酒送下。10.偏、正头风。用延胡索七枚、青黛二钱、牙皂(去皮,去子)二个,共研为末,滴水和丸,如杏仁大。每次水化一丸,灌入鼻内。偏头产,则在痛侧的鼻孔灌药。同时,令病人咬铜钱一个,当有涎汁大量流出,病即渐愈。

贝母

【释名】也称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

【集解】[别录说贝母生于晋地,十月采根曝干。

[颂说今河中、江陵、郢、寿、随、郑、蔡、润、滁州都有。二月生苗,茎细,青色。叶青,似荞麦叶,随苗出。七月开花,碧绿色,形如鼓子花。八月采根,根有瓣子,黄白色,如聚贝子。

【气味】味辛,性平,无毒。[之才说与厚朴、白微相使,与桃花相恶,畏秦艽,反乌头。

【主治】主伤寒烦热,淋漓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疗腹中结实,心下满,洗邪恶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服之不饥,断谷。消痰,贝母润心肺。末和砂糖丸含,止嗽。烧灰油调,出入畜疮,敛疮口。主胸胁逆气,时疾黄疸。研末点目,去肤翳。以七枚作末酒服,治难产及胞衣不出。与连翘同服,主项下瘤瘿。

【附方】1.胸膈郁积。用贝母(去心),加姜汁炒后研细,再和姜汁、面糊做成丸子。每服七十丸。2.化痰降气,止咳解郁。用贝母(去心)一两、姜制厚朴半两,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3.小儿百日咳。用贝母五钱、甘草(半生半炙)二钱,共研为末,加砂糖调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以米汤化服一丸。4.乳汁不下。用贝母、知母、牡蛎粉等分,研为细末。每服二钱,猪蹄汤调服。此方名“二母散”。5.目昏,流冷泪。用贝母一枚、胡椒七粒,共研为细末,点眼。6.目生弩肉。用贝母、丁香,等分为末,加乳汁调匀点眼。

7.吐血、鼻血不止。用贝母(炮过),研为细末。每服二钱,温浆水送下。8.小儿鹅口,满口白烂。用贝母(去心,研细)半钱,加水五分、蜜少许,煎三沸。取抹患处。9.乳痈。用酒送服贝母二钱,另找人吮乳,使之通畅。10.紫白瘢。用贝母、南星,等分为末。生姜带汁调药搽瘢上。

山慈姑

【释名】也称金灯、鬼灯檠、朱姑、鹿蹄草、无义草。[时珍说段成式《酉阳杂俎》说,金灯之花与叶不相见,人不种,谓之无义草。又有试剑草,亦名鹿蹄草,与此同名。

【集解】[藏器说山慈姑生山中湿地,叶似车前,根如慈姑。[时珍说山慈姑处处都有。冬月生叶,如水仙花之叶而狭。二月中抽一山慈姑茎,如箭杆,高尺许。茎端开花白色,也有红色、黄色,上有黑点,其花乃众花簇成一朵,如丝纽成可爱。三月结子,有三棱。四月初苗枯,即掘其根,状如慈姑及小蒜,迟则苗腐难寻。根苗与老鸦蒜极相似。用时去毛壳。

【气味】味甘、性微辛,有小毒。

【主治】痈肿疮瘘瘰疬结核等,醋磨敷。主疔肿,攻毒破皮,解诸毒蛊毒,蛇虫狂犬伤。

【附方】1.面疱斑痣。用山慈母根每夜涂搽,早上洗去。2.牙龈肿痛。用山慈姑的枝和根煎汤随时漱口,漱后吐出。3.痈疽疔痛。用山慈姑(连根)、苍耳草等分,捣烂。取好酒一杯,滤出药汁温服。或将两药干研成末,每服三钱,酒送下。4.风痰痫疾。用山慈姑一个,滴茶磨成泥。中午时以茶调匀服下,躺着晒一会太阳,即有恶物吐出,病自断根。如不吐,可喝一点热茶。5.一切疮毒,蛇虫毒,饮食毒,瘴气等。用“万病解毒丸”(一名“太乙紫金丹”、“玉枢丹”)。“凡居家远出、行兵动众,不可无此”。其配方如下:山慈姑,去皮,洗净,焙干,取二两;川五倍子,洗刷,焙干,取二两;千金子仁,研细,以纸压去油质,取一两;红芽大戟,去芦,洗净,焙干,取一两半;麝香三钱。各药共研为末,加浓糯米汤调和,细捣,做成一钱一锭的药剂。斟酌病情,或外治,或内服。

石蒜

【释名】也称乌蒜、老鸦蒜、蒜

头草、婆婆酸、一枝箭、水麻。

【集解】[时珍说到处都

有。俗名叫乌蒜、老鸦蒜。春初

长叶像蒜秧和山慈姑叶,背面有

剑脊,在地里到处生长。七月苗枯萎了,才从平地上长出一根像箭杆的茎,长一尺左右。

茎端开四五朵花,开六次,红色,像山丹花的形石蒜状而且花瓣较长。它的根形状像蒜,九月收采。

其皮色紫赤,肉为白色,在收成不好的时候可以炸熟后用水浸过食用。

【气味】味辛、甘,性温,有小毒。

【主治】主权肿毒,治疔疮恶核,可以用水煎服发汗和把石蒜捣烂敷在伤处。另外,中了溪毒的人,将石蒜酒煎,服下半升。使其呕吐,有较好疗效。

【附方】1.便毒诸疮。用石蒜捣烂涂搽。毒重者,把石蒜洗净,以生白酒煎服,汗出为好。2.产肠脱下。用石蒜一把,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去渣,熏洗患处。3.小儿惊风,一叫而绝。用麻线把手心脚心缠住,又在胁下缠一圈,然后以灯火照灼手足心。同时,用石蒜(晒干)、车前子,等分为末,水调匀贴手心。再在手足心、肩膀、眉心、鼻心等处以灯火照灼,可使病儿复苏。

水仙

【释名】也水仙称金盏银台。[时珍说此物宜卑湿处,不可缺水,故名水仙。金盏银台,花之状。

【集解】[时珍说水仙丛生下湿处。其根似蒜、薤而长,外有赤皮裹。冬月生叶,似薤、蒜。春初抽茎,如葱头。茎头开花数朵,大如簪头,状如酒杯,五尖上承,黄心,宛然盏样,其花莹韵,其香清幽。一种千叶者,花皱,下轻黄而上淡白,不做杯状。也有红花。

根[气味味苦、微辛,性滑、寒,无毒。〔主治〕痈肿及鱼骨鲠。

花〔主治〕作香泽,涂身理发,去风气。又疗妇人五心发热,同干荷叶、赤芍药等分,为末,白汤每服二钱,热自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