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七卷草部5(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天雄

【释名】也称白幕。[时珍说天雄,在种附子时生出或变出,形长而不生子,故称天雄。

【集解】[别录说天雄生于少室山谷。二月采根,阴干。[时珍说天雄有二种:一种是蜀人种附子而生长或变成者;一种是别处草乌头之类,自生成者,故别录注乌喙说,长三寸以上者为天雄。入药须用蜀产并曾经酿制者。

【气味】味辛,性温,有大毒。

【主治】大风,寒湿痹,历节痛,拘挛缓急,破积聚气,金疮,强筋骨,轻身健行。疗头面风去来疼痛,心腹结积,关节重,不能行步,除骨间痛,长阴气,强志,令人武勇力作不倦。又堕胎。治风痰冷痹,软中毒风,能止气喘促急,杀禽虫毒。治一切风,一切气,助阴道,暖水脏,补腰膝,益精明目,通九窍,利皮肤,调血脉,四肢不遂,下胸膈水,破痃癖肿结,排脓止痛,续骨消淤血,背脊伛偻,霍乱转筋,发汗,止阴汗。炮含,治喉痹。

【发明】[宗

说补虚寒须用附子。风家多用天雄,是取其大,以其尖角多,热性不肯就下,故用它敷散。[元素说非天雄不能补上焦之阳虚。

【附方】1.元阳虚损(寒邪外攻,手足厥冷,大便滑数,小便白浑,六脉沉微)。用乌头、附子、天雄一起炮制并去皮脐,等分研细,每服四钱,加水两碗、姜十五片,煎八成,温服。此方名“三建汤”。2.男子失精。用天雄三两(炮)、白术八两、桂枝六两、龙骨三两,共研细。每服半钱,酒送下。3.大风癞。用天雄、乌头的苗及根,去土勿洗,捣成汁。另取细粒黑豆(不脱皮者)浸液中一夜。次日取豆晒干,如此七浸七晒,可供服用。开始时每次吞服三枚,以后渐加至六七枚。禁忌猪、鱼、鸡肉及蒜,犯之即死。

乌头

【释名】也称乌喙、草乌头、土附子、奚毒、耿子、毒公、帝秋、金鸦。苗名茛、芨、独白草、鸳鸯菊。汁煎名射罔。

【集解】[别录说乌头、乌喙生朗陵山谷。正月、二月采,阴干。长三寸以上者为天雄。[大明说土附子生去皮捣,滤汁澄清。晒干取膏,名为射罔,毒性很烈。段成式《酉阳杂俎》载,雀芋状如雀头,置于干地则湿,湿地则干,飞鸟触之即堕,走兽遇之即僵。也似草乌之类,但毒更甚。

【修治】[时珍说草乌头或生用,或炮用,或以乌大豆同煮熟,去其毒用。

乌头〔气味〕味辛,性温,有大毒。[之才说与莽草、远志相使。反半夏、栝蒌、贝母、白敛、白及。恶藜芦。[时珍说伏丹砂、砒石。忌豉汁。畏饴糖、黑豆、冷水,能解其毒。〔主乌头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又堕胎。主恶风憎寒,冷痰包心,肠腹痛,痃癖气块,齿痛,益阳事,强志。治头风喉痹,痈肿疔毒。

乌喙〔气味〕味辛,性微温,有大毒。〔主治〕风温,男子肾湿阴囊痒,寒热历节,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痈肿脓结,又堕胎。男子肾气衰弱,阴汗,瘰疬岁月不消。主大风顽痹。

射罔〔气味〕味苦,有大毒。〔主治〕尸疰肿硬,及头中风痹痛。瘘疮疮根,结核瘰疬毒肿及蛇咬。先取涂肉四畔,渐渐近疮,习习逐病至骨。疮有热脓及黄水,涂之;苦无脓水,有生血,及新伤破,即不可涂,立杀人。

【发明】[时珍说草乌头、射罔,是至毒之药。不如用川乌头、附子,人所栽种者,加以酿制,杀其毒性。若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

【附方】1.中风瘫痪(手足颤动,言语蹇涩)。用草乌头(炮,去皮)四两,川乌头(炮,去皮)二两,乳香、没药各一两,共研为末;生乌豆一升,以斑蝥三至七个,去头翅,同煮豆熟,取豆,焙干为末,加入上述药末中,以醋、面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此方名“左经丸”。2.瘫痪顽风(风节疼痛,下元虚冷,一切风疮)。用草乌头、川乌头、两头尖各三钱,硫黄、麝香、丁香各一钱,木鳖子五个,共研为末。再以熟艾揉软,合在一起用草纸包裹。烧熏病处。此方名“雷丸”。3.腰脚冷痛。用乌头三个,去皮脐,研细,醋调贴痛处。

4.久患头风。用草乌头尖(生)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二分,共研为末。每服半钱,冷薄荷汤送下。5.耳鸣耳痒(耳中如闻流水声及风声,不治成聋)。用新掘得的生乌头,乘湿削如枣核大,塞耳内。一天换二次,几天病愈。6.喉痹口噤。用草乌头、皂荚,等分为末,加麝香少许擦牙,并吸入鼻内,牙关自开,又方:用草乌尖、石胆,等分为末,每用一钱,以醋煮皂荚的液汁调稀,扫涂肿上,流涎几次,其毒即破。7.脾、寒、厥疟(先寒后热,名寒疟;但寒不热,面色黑者名厥疟;寒多热少,面黄腹痛,脾疟)。用上等草乌头削去皮,开水泡几次,密盖一段时间,取出切细、焙干,研为末,加稀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清早服,以姜十片、枣三枚、葱三根煎汤送下,隔一两小时再服药一次。8.腹中症结。用射罔二两、椒三百粒,共捣为末,加鸡蛋白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一丸,渐至三丸,病愈为止。9.内痔不出。草乌头研末,口水调和,点肛门内,痔出反出,后用枯痔药点。10.疔毒恶肿。用生草乌头切片,加醋熬成膏,摊贴患处,次日即可把根拔出。又方:两头尖一两、巴豆四个,捣烂贴患处,疔自拔出。11.遍身生疮(阴囊及两脚最多)。用草乌头一两,盐一两,化水泡一夜,炒红,研为末;另取猪腰子一个,去膜煨熟。竹刀切细、捣烂,加醋、糊调药末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12.瘰疬初起(未破,发寒发热)。用草乌头头半两、木鳖子二个,加米醋磨细,再投入捣烂的葱头和蚯蚓粪少许,调匀敷患处,外贴纸条,留通气孔。

白附子

【集解】[别录说白附子生蜀郡。三月采。[说生

东海、新罗国及辽东。苗与附子相似。[时珍说根如草乌头,长寸许,干者皱纹有节。

【气味】味辛、甘,性大温,有小毒。

【主治】心痛血痹,面上百病,行药势。中风失音,一切冷风气,面瘢疵。诸风冷气,足弱无力,疥癣风疮,阴下湿痒,头面痕,入面脂用。补肝风虚。风痰。

【发明】[时珍说白附子是阳明经药,因与附子相似,故得此名。

【附方】1.中风口

,半身不遂。用白附子、白僵蚕、全蝎等分,生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2.风痰眩晕(头痛,胸膈不利)。用白附子(炮,去皮脐)半斤、石膏(煅红)半斤,朱砂二两二钱半,龙脑一钱,共研为末,加粟米饭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饭后服,茶或酒送下。3.赤白汗。用白附子、硫黄,等分为末,加姜汁调稀,以前蒂蘸搽。一天可搽数次。4.喉痹肿痛。用白附子末、枯矾,等分研细,涂舌上,有涎水吐出。5.偏坠疝气。用白附子一个,研为末,加口涎调填脐上,再以艾灸三壮或五壮,即愈。6.小儿慢脾惊风。用白附子半两、天南星半两、黑附子一钱,并炮去皮为末。每服二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方亦治大人风虚,止吐化痰。

虎掌、天南星

【释名】也称虎膏。[恭说根四畔有圆牙,形如虎掌,故名。[时珍说根圆白,形如老人星,故名南星,即虎掌。

【集解】[别录说虎掌生于汉中山谷及冤句。[藏器说天南星生于安东山谷,叶如荷,独茎,用根。[颂说虎掌今河北州郡都有。初生根如豆大,渐长大似半夏而扁,年久者根圆及寸,大者如鸡卵。周匝生圆牙三四枚或五六枚。三四月生苗,高尺余。独茎上有叶如爪,五六出分布,尖而圆。一窠生七八茎,有时也一茎作穗,直上如鼠尾。中生一叶如匙,裹茎作房,旁开一口,上下尖。虎掌中有花,微青褐色。结实如麻子大,熟即白色,自落布地,一子生一窠。九月苗残取根。

【修治】[颂说九月采用掌根,去皮脐,入器中汤浸洗净,以白矾汤,或皂角汁,浸三日夜,日日换水,曝干用。若熟用,须在黄土地掘一小坑,深五六寸,以炭火烧赤,以好酒浇。后置南星于内,瓦盆覆定,一夜取出用。

【气味】味苦,性温,有大毒。[杲说阴中之阳,可升可降,是肺经之本药。[时珍说虎掌得防风则不麻,得牛胆则不燥,得火炮则不毒。生能伏雄黄、丹砂、焰消。

【主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除阴下湿,风眩。主疝瘕肠痛,伤寒时疾,强阴。主中风麻痹,除日下气,利胸膈,攻坚积,消痈肿,散血堕胎。金疮折伤淤血,捣敷。蛇虫咬,疥癣恶疮。去上焦痰及眩晕。主破伤风,口噤身强。补肝风虚,治痰功同半夏。治惊痫,口眼歪斜,喉痹,口舌疮糜,结核,解颅。

【附方】1.中风口噤目闭。用天南星研为末,加白龙脑等分,调匀。每次用手指点末擦齿二三十遍,口自开。此方名“开失散”或“破棺散”。2.小儿惊风。用一两重的天南星一个,放酒中浸透。取出,安新瓦上,周围用炭火炙裂。放冷,出火毒。研为末,加朱砂一分。每服半钱,荆芥汤调下。每日空心服一次。午时再服一次。此方名“坠涎散”。3.口眼斜。用天南星(生)研为末,自然姜汁调匀。病在左,敷右侧;病在右,敷左侧。4.角弓反张。用天南星、半夏,等分为末,姜汁、竹沥灌下一钱。同时烘灸印堂。5.痰迷心窍(心胆被惊,神不守舍,恍惚健忘,妄言妄见)。用天南星一斤,先掘一土坑,以炭火三十斤烧红,倒入酒五升,渗干后,把天南星安放在内,用盆盖住,勿令走气。次日取出研为末,加琥珀一两、朱砂二两,共研细,以生姜汁调面将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煎人参、石菖蒲汤送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寿星丸”。6.吐泻不止,四肢厥逆,甚至不省人事。用天南星研为末,每服三钱,加枣三枚,水二盅,煎取八成,温服。无效,可再服。此方名“回阳散”。7.小儿解颅(囟门不合,鼻塞不通)。用天南星炮过,去皮,研为末,加淡醋调匀摊布上,贴囟门,再把手烘热,频频在囟门处摩熨。8.下颚脱。用天南星末,调姜汁涂两颊,一夜即能使关节处还原。9.喉风喉痹。用天南星一个,挖空,放入白僵蚕七枚,纸包煨熟,研为末,姜汁调服一钱。病重者灌下,吐涎即愈。此方名“如圣散”。10.身面疣子。用醋调天南星末涂搽。

【释名】也叫

头、鬼芋、鬼头。俗称魔芋。

【集解】[志说出产于吴、蜀。[时珍说闽中的人也栽种它。春天长苗,到五月移栽时,长一二尺,与南星苗相似,但斑点要多些。老根也可自己长出苗。经过二年生的,根大得像碗和芋魁。其外表纹理为白色,味道麻人。秋天后掘出根,必须擦洗干净,捣烂或者切成片状,以酽灰汁煮沸十几次,再用水淘洗五遍,即成冻子。不用灰汁就不能制成。切成细丝,用沸水烫后,再放入五味调和后吃,其形状像水母丝。

【气味】味辛,性寒,有毒。

【气味】治痈肿风毒,磨烂敷在患处。捣碎用灰汁煮了制成饼,加五味调和后吃,主消渴。

【发明】[机说《三元延寿书》中记载,有人患瘵,百物不忌,看见邻居家里有

,乞求了一些来吃,味道较美,于是就常吃,因而把结核病治好了。另有几个患腮腺炎病的人,经常吃它,病也痊愈了。

半夏

【释名】也称守田、水玉、地文、和姑。[时珍说《礼记·月令》中说,五月半夏生。正值夏之半,故名。守田会意,水玉因形。

【集解】[别录说半夏生于槐里川谷。五月、八月采根,暴干。

[恭说到处都有。生于平泽中者,名羊眼半夏,圆白为上。[颂说二月生苗一茎,茎端三叶,浅绿色,颇似竹叶,生于江南者似芍药叶。根下相重,上大下小,皮黄肉白。五月、八月采根,以灰裹二日,汤洗暴干。《蜀图经》载,五月采则虚小,八月采乃实大。

【修治】[时珍说洗去皮垢,以汤泡浸七日,逐日换汤,晾干切片,姜汁拌焙入药。或研为末,以姜汁入汤澄三日,沥去涎水,晒干用,谓之半夏粉。或研末以姜汁和作饼,晒干用,谓之半夏饼。

【气味】味辛,性平,有毒。[好古说辛厚苦轻,阳中之阴。入足阳明、太阴、少阳三经。[之才说与射干相使。恶皂荚。与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相畏。反乌头。

【主治】伤寒寒热,心下坚,胸胀咳逆,头眩,咽喉肿痛,肠鸣,下气止汗。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疗萎黄,悦泽面目,堕胎。消痰,下肺气,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生者:摩痈肿,除瘤瘿气。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面咳,消胸中痞,膈上痰,除胸寒和胃气,燥脾湿,治痰厥头痛,消肿散结。治眉棱骨痛。补肝风虚。除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发明】[权说虚而有痰气,宜加剂量。[好古说肾主五液,化为五湿。自入为唾,入肝为泣,入心为汗,入脾为痰,入肺为涕。有痰曰嗽,无痰曰咳。痰者,因咳而动脾之湿也。半夏能泄痰之标,不能泄痰之本。泄本者,泄肾也。咳无形,痰有形;无形则润,有形则燥,所以称流湿润燥。俗方以半夏为肺药,错了。止呕吐为足阳明,除痰为足太阴。柴胡为之使,故柴胡汤中用它;虽为止呕,也助柴胡、黄芩主往来寒热,又为足少阳、阳明。[时珍说脾无留湿不生痰,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半夏能主痰饮及腹胀,因为其体滑而味辛性温。涎滑能润,辛温能散也能润,故行湿而通大便,利窍而泄小便。洁古张氏说,用半夏、南星治痰,咳嗽自愈。

半夏

【附方】1.老人风痰。用半夏(泡七次,焙过)、消石各半两,共研为末,加入白面捣匀,调水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2.风痰头晕(哎逆目眩,面色黄,脉玄)。用生半夏、生天南星、寒水石(煅)各一两,天麻半两,雄黄二钱,小麦面三两,共研为末,加水和成饼,水煮沸起,取出捣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极效。亦治风痰咳嗽、二便不通、风痰头痛等病。3.热痰咳嗽(烦热面赤,口燥心痛,脉洪数)。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黄芩一两半,共研为末,加姜汁浸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饭后服,姜汤送下。此方名“小黄丸”。4.湿痰咳嗽(面黄体重,嗜卧惊,食不消,脉缓)。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白术一两半,共研为末加薄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白术丸”。5.气痰咳嗽(面白气促,洒淅恶寒,忧愁不乐,脉涩)。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官桂半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玉粉丸”。6.呕吐反胃。用半夏三升、人参三两、白蜜一升、水一斗二升,细捣过,煮成三升半,温服一升。一天服两次。此方名为“大半夏汤”。7.黄疸喘满,小便自利,不可除热。用半夏、生姜各半斤,加水七升,煮取一升五盒,分两次服下。8.老人便结。用半夏(泡,炒)、生硫黄,等分为末,加自然姜汁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此方名“半硫丸”。9.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急痰呕,中满宿淤)。用半夏捶扁,包在以姜汁调匀的面中,放火上煨黄,研为末,加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开水送下。10.喉痹肿塞。用生半夏末吸鼻内,涎出见效。11.骨鲠在咽。用半夏、白芷,等分为末,取一匙,水冲服,当呕出。忌食羊肉。

蚤休

【释名】也称蚩休、螫休、紫河车、重台、重楼金线、三层草、七叶一枝花、草甘遂、白甘遂。[时珍说出蛇之毒,得此治即休,故有蚤休、螫休诸名。

【集解】[时珍说重楼蚤休金线处处都有,生于深山阴湿之地。一茎独上,茎当叶心。叶绿色似芍药,凡二三层,每一层七叶。茎头夏月开花,一花七瓣,有金丝蕊,长三四寸。王屋山产者叶至五七层。根如鬼臼、苍术,外紫中白,有粳、糯二种。外丹家采它制三黄、砂、汞。入药洗切焙用。俗谚说,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痈疽如遇者,一似手拈拿。就是它。

【气味】味苦,性微寒,有毒。

【主治】惊痫,摇头弄舌,热气在腹中,癫疾,痈疮阴蚀,下三虫,去蛇毒。生食一升,利水。治胎风手足搐,能吐泻瘰疬。去疟疾寒热。

【发明】[恭说摩醋,敷痈肿蛇毒,有效。[时珍说紫河车,是足厥阴经药。凡本经惊痫、疟疾、瘰疬、痈肿者宜用。而道家有服食法,不知是否真有益处?

【附方】小儿胎风。手足抽搐。用蚤休研末,每服半钱,冷水下。

射干

【释名】也称乌扇、乌吹、乌蒲、凤翼、鬼扇、扁竹、仙人掌、紫金牛、野萱花、草姜、黄远。

【集解】[别录说射干生于南阳山谷田野。三月三日采根,阴干。

射干[颂说人家都有种植,春生苗,高一二尺。叶大类蛮姜,而狭长横张,疏如翅羽状,故有乌扇、乌翼、鬼扇等名。叶中抽茎,似萱草茎而强硬。六月开花,黄红色,瓣上有细纹。秋结实作房,中子黑色。射干生于山崖之间,其茎细小,也类木。故荀子说,西方有木,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根

【气味】味苦,性平,有毒。

【主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疗老血在心脾间,咳唾,言语气臭,散胸中热气。苦酒摩涂毒肿。治疰气,消淤血,通女人月闭。消痰,破肿结,胸膈满腹胀,气喘痃癖,开胃下食,镇肝明目。治肺气喉痹为佳。去胃中痈疮。利积痰疝毒,消结核。降实火,利大肠,治疟母。

【发明】[震亨说射干属金,有木与火,运行太阴、厥阴之积痰,使结核自消。

【附方】1.咽喉肿痛。用射干花根、山豆根,阴干为末,吹喉部,有特效。

2.喉痹不通。用射干一片,口含咽汁。3.二便不通,诸药不效。用射干根(生于水边者为最好),研汁一碗,服下即通。4.腹部积水,皮肤发黑。用射干根捣汁服一杯,水即下。5.阴疝肿刺。治方同上。6.乳痈初起。取射干根(要像僵蚕状)和萱草根,共研为末,加蜜调敷,极有效。

鸢尾

【释名】也称乌园。根名鸢头。[时珍说以形命名。乌园当作乌鸢。

【集解】[别录说鸢尾生在九嶷山谷。五月采。[时珍说此即射干之苗。地肥则茎长根粗,地瘠则茎短根瘦。花有数色。

【气味】味苦,性平,有毒。

【主治】蛊毒邪气,鬼疰诸毒,破肿瘕积聚大水,下三虫。杀鬼魅,疗头眩。

凤仙

【释名】也称急性子、旱珍珠、金凤花、小桃红、夹竹桃、染指甲草、菊婢。

【集解】[时珍说人们家里庭院的台阶和园圃里多有种植,很容易成活。二月份播下种子,五月份可以再种。苗高二三尺,茎有红白二色,其大如手指,中心空而且脆。叶子长而且尖,边有锯齿。桠间开花,有黄有白,或红或紫,也有淡青色或杂色的。自初夏到秋天末,不断开谢。结的果实堆叠的样子,大如樱桃,其形状稍长一些,颜色如毛桃,生时呈青色,成熟后变黄色,碰触到它就自己裂开,皮卷起如拳头一样。苞中间有子,像萝卜子但小些,呈褐色。人们采它的粗茎用酱,有的用盐腌制后收藏起,脆美可口。嫩花用酒浸入一夜,也可以吃。

子〔气味〕味微苦,性温,有小毒。治〕主难产,骨刺卡喉,散积块,透骨通窍。〔发明〕厨师烹调硬肉时,投入几粒,容易煮烂。

花〔气味〕味甘、滑,性温,无毒。〔主治〕主蛇伤,擂酒服下就好。另治腰胁疼痛难忍,晒干研成粉末,空腹时用酒每次服用三钱,活血消积。

根、叶〔气味〕味苦、甘、辛,有小毒。〔主治〕主鸡鱼骨刺卡在喉咙里,误吞铜铁,跌打肿痛。有散血通经,软坚透骨作用。

【附方】1.噎食不下。用凤仙花子,酒浸三夜,晒干,研为末,加酒调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八粒,温酒送下。2.咽中骨鲠。用白凤仙子研水一大口,倒在竹筒中灌入咽内,鲠物即可变软,或把凤仙子研末吹喉亦可。不宜着齿,免齿受损。3.蛇咬伤。用凤仙花捣酒服。4.打伤肿痛。用凤仙叶捣成泥,涂肿破处,药干即换,一夜血散。冬季则用预采的干叶研成末,水调涂。

根〔气味〕味甘、辛,性寒,有毒。〔主治〕捣汁服,解一切毒,下骨鲠,涂痈肿。

叶〔气味〕同根。〔主治〕蛇虺螫伤,捣汁和酒服,以渣敷,中心留孔泄气。

曼陀罗花曼陀罗花

【释名】也称风茄儿、山茄子。[时珍说《法华经》载,佛说法时,天上降下曼陀罗花。道家北斗有陀罗星使者,手执此花。故后人以此为花名。曼陀罗,梵指杂色。

【集解】[时珍说曼陀罗生于北方,人家也有栽种。春生夏长,独茎直上,高四五尺,生不旁引,绿茎碧叶,叶如茄叶。八月开白花,六瓣,状如牵牛花而大。攒花中裂,对叶外包,朝开夜合。实圆,有丁拐,中有小子。八月采花,九月采实。花、子

【气味】味辛,性温,有毒。

【主治】诸风及寒湿脚气,煎汤洗。又主惊痫及脱肛,并入麻药。

【发明】[时珍说相传,此花笑着采去酿酒饮,令人发笑;舞着采去酿酒饮,令人起舞。我常试验它,饮至半酣,再让一人或笑或舞以引导,很灵验。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割疮炙火,宜先服此药,则不觉苦。

【附方】1.脸上生疮。用曼陀罗花晒干,研为末,取少许敷贴疮上。2.小儿慢惊。用曼陀罗花七朵,天麻二钱半,全蝎(炒)十枚,天南星(炮)、丹砂、乳香各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半钱,薄荷汤调下。3.羊踯躅大肠脱肛。用曼陀罗子连壳一对、橡斗十六个,同锉,水煎开三五次,加入朴消少许洗患处。4.作麻醉药。秋季采曼陀罗花、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过一会儿即昏昏如醉。割疮、炙火宜先服此,即不觉痛苦。

羊踯躅

【释名】也称黄踯躅、黄杜鹃、羊不食草、闹羊花、惊羊花、老虎花、玉枝。

【集解】[颂说许多地方均有生长。[保升说树高二尺,叶似桃叶,开五朵花,花蕊花瓣都呈黄色,气味难闻。曾经有人把它的根放入酒中,饮后就死了。[时珍说唐李绅文集里说,骆谷有很多“山枇杷”,毒性能杀死人。其花鲜艳,与杜鹃花相似,砍柴的人认识它。他说的东西像羊踯躅,但不知道是不是它,也可能是它的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