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十一卷木部4(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蔓荆

【释名】[恭说蔓荆苗蔓生,故名。

【集解】[恭说蔓荆生于水滨。苗茎蔓延长丈余。春因旧枝而生小叶,五月叶成,似杏叶。六月有花,红白色,黄蕊。九月有实,黑斑,大如梧子而虚轻。

【气味】味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久服,轻身耐老。风头痛,脑鸣,目泪出,益气。令人光泽脂致。治贼风,凉诸经血,盲目睛内痛。搜肝风。

【发明】[恭说小荆实即牡荆子,其功与蔓荆同。[时珍说蔓荆气清味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者,皆头面风虚之证。

蔓荆

【附方】1.令发长黑。蔓荆子、熊脂等分,醋调涂之。2.头风作痛。蔓荆子一升为末,绢袋盛,浸一斗酒中七日。温饮三合,每日三次。3.乳痈初起。蔓荆子炒,为末。酒服方寸匕,渣敷。

紫荆

【释名】也称紫珠。皮名肉红、内消。[时珍说木似黄荆而色紫,故名。皮色红而消肿,故称为肉红。

【集解】[颂说紫荆处处有。人多种于庭院间。木似黄荆,叶小无桠,花深紫可爱。[藏器说即田氏之荆也。至秋子熟,正紫,圆如小珠,名紫珠。江东林泽间尤多。

木、皮

【气味】味苦,性平,无毒。

【主治】破宿血,下五淋,浓煮汁服。通小肠。解诸毒物,痈疽喉痹,飞行蛊毒,肿下瘘,蛇、虺、虫、蚕、狂犬毒,并煮汁服。亦以汁洗疮肿,除血长肤。活血行气,消肿解毒,治妇人血气疼痛,经水凝涩。

【发明】[时珍说紫荆气寒味苦,色紫性降,入手、足厥阴血分。寒胜热,苦走骨,紫入营。故能活紫荆

血消肿,利小便而解毒。杨清叟仙传方有冲和膏,以紫荆为君,也因此意。其方治一切痈疽发背流注诸肿毒,冷热不明。紫荆皮(炒)三两,独活(去节,炒)三两,赤芍药(炒)二两,生白术一两,木蜡(炒)一两,为末。用葱汤调,热敷。疮不甚热者,酒调。甚痛,加乳香。筋不伸者,也加乳香。大抵痈疽流注,皆是气血凝滞所成。遇温则散,遇凉则凝。此方温平。紫荆皮是木之精,破血消肿。独活是土之精,止风动血,引拔骨中毒,去痹湿气。

【附方】1.痈疽发背,肿毒流注。用紫荆皮(炒)三两、独活(去节、炒)三两、赤芍药(炒)二两、生白术一两、木蜡(炒)一两,共研为末,用葱汤调热敷涂患处,疮不甚热者,用酒调敷;痛得厉害或筋不能伸,药中再加乳香。2.鹤膝风挛。用紫荆皮三钱,老酒煎服,每日二次。3.痔疮肿痛。用紫荆皮五钱,水煎,饭前服。4.产后诸淋。用紫荆皮五钱,半酒半水煎,温服。

木槿

【释名】也称椴、榇、日及、朝开幕落花、藩篱草、花奴、王蒸。[时珍说此花朝开幕落,故名日及。

【集解】[宗

说木槿花如小葵,淡红色,木槿五叶成一花,朝开幕敛。湖南北人家多种植为篱障。花与枝两用。[时珍说槿,小木。可种可插,木如李。叶末尖而有桠齿。花小而艳。或白或粉红。有单叶、千叶之分。五月始开。结实轻虚,大如指头,秋深自裂,子如榆荚、泡桐、马兜铃之仁。种之易生。嫩叶可食,作的代茶。

皮、根〔气味〕味甘,性平,滑,无毒。〔主治〕止肠风泻血,痢后热渴,作饮服,令人得睡,并炒用。治赤白带下,肿痛疥癣,洗目令明,润燥活血。〔发明〕[时珍说木槿皮及花,滑如葵花,故能润燥。色如紫荆,故能活血。

花〔气味〕同皮。〔主治〕肠风泻血,赤白痢,并焙入药。作汤代茶,治风。消疮肿,利小便,除湿热。

子〔气味〕同皮。〔主治〕偏正头风,烧烟熏患处。又治黄水脓疮,烧存性,猪骨髓调涂之。

【附方】1.赤白带下。用槿皮二两,切细,用白酒一碗半,煎成一碗,空心服。2.头面钱癣。用槿树皮研为末,醋调匀,隔水煮成膏敷涂患处。3.牛皮癣。用川槿皮一两、大风子仁十五个、半夏五钱(锉细),放在二碗水中浸露七宿,取出加轻粉少许,共研为末涂癣。有臭流出即愈。4.痔疮肿痛。用藩篱草根煎汤,先熏后洗。5.大肠脱肛。用木槿皮或叶煎汤,先熏洗,后以白矾、五倍子调敷。6.下痢噤口。用红木槿花,去蒂,阴干为末,煎面饼二个,蘸末吃下。7.风痰逆。用木槿花晒干,焙过,研为末。每服一二匙,空心服,开水送下。白花更好。8.黄水脓疮。用木槿子烧存性,调猪骨髓涂搽。

扶桑扶桑

【释名】也称佛桑、朱槿、赤槿、日及。[时珍说东海日出处有扶桑树。花光艳照日,其叶似桑,故名。

【集解】[时珍说扶桑产南方,为木槿别种。

枝柯柔弱,叶深绿,微涩如桑。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者尤贵,称为朱槿。《嵇含草木状》载,朱槿一名赤槿,一名日及,出于高凉郡。花、茎、叶皆如桑。叶光而厚。木高四五尺,枝叶婆娑。花深红色,五出,大如蜀葵,重敷柔泽。有蕊一条,长于花叶,上缀金屑,日光闪烁,疑若焰生。一丛之上,一日开花数百朵,朝开幕落。自二月始,至中冬乃歇。插枝即活。

叶、花

【气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痈疽腮肿,取叶(或花)同白芙蓉叶、牛蒡叶、白蜜研膏敷,即散。

木芙蓉

【释名】也称地芙蓉、木莲、华木、拒霜。[时珍说花艳如荷花,故有芙蓉、木莲之名。八九月始开,故名拒霜。《相如赋》谓之华木。苏东坡诗云:唤作拒霜犹未称,看来却是最宜霜。

【集解】[时珍说木芙蓉处处有,插条即生,为小木。干丛生如荆,高者丈许。叶大如桐,有五尖及七尖之分,冬凋夏茂。仲秋始开花,花似牡丹、芍药,有红、白、黄、千叶诸种,最耐寒而不落。不结实。山人取皮制索。川、广有添色拒霜花,初开白色,次日稍红,又明日则深红,先后变幻数种色。霜时采花,霜后采叶,阴干入药。

叶、花

【气味】味微辛,性平,无毒。

【主治】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治一切大小痈疽肿毒恶疮,消肿排脓止痛。

【发明】[时珍说芙蓉花、叶,气平而不寒不热,味微辛而性滑涎黏,治痈肿,殊有木芙蓉神效。其方治一切痈疽发背,乳痈恶疮,不拘已成未成,已穿未穿。用芙蓉叶,或根皮,或花,或生研,或干研末,以蜜调涂于肿处四围,中间留头,干则频换。或加生赤小豆末,尤妙。

【附方】1.赤眼肿痛。用木芙蓉叶研为末,水调匀贴太阳穴。名“清凉膏”。

2.月经不止。用木芙蓉花、莲蓬壳,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3.偏坠作痛。用木芙蓉叶、黄檗各三钱,共研为末,以木鳖子仁一个磨醋调涂阴囊,其痛自止。4.痈疽肿毒。用木芙蓉叶(研末)耳(烧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调匀涂患处四围。上癞疮。用木芙蓉根皮研为末,香油调涂。涂前以松毛、柳枝煎汤,洗净患处。6.汤火灼疮。用木芙蓉花研末,调油敷涂。有奇效。7.一切疮肿。用木芙蓉叶、菊花叶一起煎水,频频熏洗。

山茶

【释名】[时珍说其叶似茗,也可饮用,故得茶名。

【集解】[时珍说产于南方,树生,高的一丈左右,枝干交加,叶很像茶叶而且厚硬有棱,中间宽而阔,两头尖,正面呈绿色而背面呈淡绿色,深冬时开花,红瓣黄蕊。周定王《救荒本草》说,山茶嫩叶炸熟,水淘洗后可以吃,也可以蒸熟后晒干作为饮料。

花〔主治〕治吐血、鼻血、腹泻、便血。汤火伤疮,研末,麻油调涂。

蜡梅

【释名】也称黄梅花。[时珍说此物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名。

【集解】[时珍说蜡梅小树,丛枝尖叶。凡三种:以子种出不经接者,腊月开小花而香淡,名狗蝇梅;经嫁接而花疏,开叶含口者,名磬口梅;花密而香浓,色深黄如紫檀者,名檀香梅,最佳。结实如垂铃,尖长寸余,子在其中。树皮浸水磨墨,有光彩。

【气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解暑生津。

伏牛花

【释名】也称隔虎刺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