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七章 大书法家的墨宝(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在一本《近现代书法大师》的书中,他终于找到了这位大书法家的一些资料。

启功(1912——2005),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平市人。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这位大师可不仅仅是书画家,他曾任多种职务,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了。

启功先生幼年丧父,13年的时候就跟着祖父一起生活了。

为祈福,祖父曾让他拜雍和宫的一位老喇嘛为师,做记名的小喇嘛,取名“察格多尔札布”。当时正是辛亥之后,清帝逊位,其曾祖绝意政治,不愿居京城,以示不再过问国事。恰其曾祖有一门生,名****诰,亦是翰林,家为HB易·县首富,广有资财,于是出资在易·县城中购买房舍,请其曾祖居住。曾祖乃携家人迁居易·县,启功时年方三四岁。稍后,入私塾读诗文。

翻开启功先生的族谱就可以发现,这位大人物竟然是雍正帝胤禛的后世子孙,也算是门庭显赫了。

不过张天元现在最关心的还是启功先生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以及成就。

他看到一篇文章中所述,启功先生自创“启体”,在书法界那是名操一时。

启功先生曾临习大量碑帖,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条幅、册页、屏联,都能表现出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被称为“启体”。

书法界评论道:“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足见评价之高了。

当然了,这些还只是单纯的评价而已,如果是做古董生意或者说收藏生意的,那不管是被夸得多么天花乱坠的东西,那都得归结到一个字上面——“钱”。

虽然钱是俗了点,但就现在来说,钱却是唯一能够代表这些东西价值的存在,如果没有钱,那如何体现这些人的价值呢?毕竟是人那都是衣食住行,没钱怎么活啊?

当然,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在市场上也是极受青睐的。

以2003年BJ春拍为例,中国嘉德共推出他的10幅作品,全部成交,其中超过8万元的有4幅,《行书唐宋诗七幅》镜心被拍至41.8万元,成交价令人咋舌。

张天元感觉到,这一幅由启功先生亲笔所写的《上阳台帖》,虽然可能不及原物那么价值高昂,但是少说也能值个十多万吧,这一次两万块钱买下这东西,当真不亏。

毕竟说起来还是物以稀为贵嘛,至今为止,还从未听说过有人拥有另外一件类似的东西。

启功先生其实在书画鉴定方面也是颇有见地的,此人着实是博学多才,难怪他从来不说自己是书法家、画家或者学者,因为对他来说,几乎所有的职业那都只能算是副业。

关于书画鉴定,他曾经在自己的书中如此写道“我平生用力最勤、功效最显的事业之一是书画鉴定。我从实践中总结了七条忌讳,或者说社会阻力容易带来的不公正性,即一、皇威,二、挟贵,三、挟长,四、护短,五、尊贤,六、远害,七、容众。简而言之,前三条是出自社会权威的压力,后四条是源于鉴定者的私心。”

这一番言语,曾在书画鉴定界那也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的,以至于后来的书画鉴定家,很多都以这七条为自己的座右铭。

启功一生荣光,光环无数,然而为人却极为谦虚谨慎,在他六十六岁的时候,曾经为自己写过一篇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且陋。身与名,一齐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