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三七四三章 文房奢侈品:臂搁(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纵观全图,有山有水,见物见人,构思精巧;

寥寥数刀,堤岸立现,而老翁背后的船舱,用刀细致,甚至可见芦苇舱顶,两者对比,可谓疏密有致。

尤其让人惊叹的是这件臂搁的刀工,山、岸、船、人依托原竹,有意保留青皮,下刀简洁而不失老辣,深浅把握得当,极富画面感与层次感。

老翁表情怡然,下颚胡须仿佛根根可见,颇有鬼斧神工之妙。

此臂搁坚润如玉,日久变红,图画神采兼备,包浆自然熟旧。

如同笔筒、笔洗、墨盒、印泥等其他辅助用具一样,臂搁是中国传统文房四宝必要的补充。

臂搁的称谓是从古代的藏书之所———“秘阁”转化而来。

在古代,“秘阁”指的是内府的一个图书档案机构,汉代以后都由秘书监掌管。

“秘阁”一名后来又成为尚书省的别称,尚书省在汉魏时是皇帝的秘书机关。

大概在纸张发明以前皇家所藏的图书秘笈大都只是一些刻写有文字的竹木片,而这种藏在秘阁中的竹木片后来也被代称为“秘阁”。

故明代时用来枕臂的臂搁也沿用了“秘阁”一名。

臂搁的出现与古人的书写用具和书写方式有密切关系。

过去,人们用的是毛笔,书写格式自右向左,稍不留意衣袖就会沾到字迹。

于是,聪明的明代文人们发明了臂搁。

据闻,古代大考———科举考试时,为防舞弊,都是由相关人员誊写考生试卷,十几份试卷抄写下来手臂累得不行,而有了臂搁的帮助就轻松多了。

因此,臂搁也称腕枕。

另外,文人墨客们在烈日炎炎的夏日挥毫泼墨时,将臂搁枕于臂下,一来可防止臂上汗水洇纸,二来由于竹子性凉,有祛暑功效,可得一时清爽,因而也有人管竹臂搁叫“竹夫人”。

当然,长短与镇纸相近的臂搁,也可充当镇纸,压在上面,防止纸轻易被风掀起。

其实,臂搁只是众多文房用品中的一员,文人书房里的玩意儿很多,如水呈、镇纸、笔架、墨床、砚滴、印盒、印章、香炉、笔筒等都属于案头文房用品。

臂搁不是文房中的必需品,而是奢侈品。

不一定每位文人都备有臂搁,笔墨纸砚是书房必备用具,而臂搁可有可无,只有那些有情趣的、有经济能力的人才会使用、收藏它,臂搁在文房用品中属于锦上添花的东西,所以臂搁是书房里的奢侈品。

由于多为文人雅士所作,更赋予它不同寻常的高雅,自然备受读书人钟爱。

明清时竹雕工艺兴盛,单是载入典籍的工匠就有00多人。

而相当一部分的书画名家,同时也是竹雕高手,如明朝嘉定派的“嘉定三朱”、金陵派的濮仲谦等。

因而,出自这些名家之手的竹臂搁,总是价超同辈。

这件臂搁的作者是清代韩山,字少谷,竹刻专著《竹人录》记载其“善于竹刻,兼通书法,字体娟秀不失古雅”。

竹臂搁虽属器,但往往精雕细琢,透视出书、画、刀等多处功力,给人丰富的启迪。

这东西,还真是货真价实的古董啊。

“开个价吧。”

张元看向店老板道:“这个东西,我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