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五节 新闻话语生产动机(1 / 3)

第五节

新闻话语生产动机

伯克对社会学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伯克的戏剧主义哲学观为研究者考察人际互动和人际关系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视角。伯克的戏剧主义认为语言是修辞性的,亦即是劝说性的,“哪里有劝说,哪里就有修辞;哪里有意义,哪里就有劝说”#pageNote#0。伯克(1969)将修辞定义为“人使用词语形成态度或导致他人采取行动”#pageNote#1。修辞研究“用语言这种符号诱使那些本性能对符号做出反应的动物进行合作”#pageNote#2。从伯克对修辞的定义可以看出,语言的基本功能就是诱发合作以及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改良论认为,环境可以通过人的参与而好转,因此,伯克的戏剧主义修辞观与社会改良论的观点殊途同归。在社会改良论的哲学支持下,话语主体参与新闻构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被凸显。我们发现,在所收集到的语料中,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网络媒体在进行新生代农民工的报道时所关注的重点有所区别,即使是同一事件,在不同网络媒体的报道中,通过调整五要素的关系比,会形成不同的替代性动机,从而在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凸显不同的客观现实,构建新生代农民工不同的身份。

由于中国城乡、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社会资源不均等导致大量人口流动,新生代农民工为了更好的生活和发展选

择进城,但是他们的根却在农村。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可一道无形的壁垒却阻隔着他们与城市的融合,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感普遍不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问题是基于此群体特殊身份角色的行为选择,而网络媒体在不同修辞动机的影响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流动和城市融入问题也凸显了相异的要素关系比,以适应不同网络媒体的传播需求。我们选取了人民网2016年2月2日《让新生代农民工的选择别那么沉重》和天涯社区2018年10月22日《新生代农民工将成为中国第一代没有故乡的人》两个语篇进行戏剧主义五要素的分析,以期明晰同一角色表征在不同网络媒体中如何产生替代性动机,从而完成新生代农民工身份的构建。

人民网《让新生代农民工的选择别那么沉重》一文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由“场景—行为”关系比所控制。“过年回家”点明了新生代农民工特定行为发生的特定场景。不管是老一代农民工还是新生代农民工,漂泊在他乡,辛苦工作一年,过年回家与家人团圆是所有人的期盼,因此一旦出现这种场景,新生代农民工的种种行为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手里拎着大包小包,脸上挂着笑容,心里装着喜悦”。这些行为背后却“来得并不那

么容易”,工作起点低,稳定性差,同时还会遭遇不平等待遇,家庭压力也很大。因此,由“场景—行为”关系比引出了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行为—目的”关系比控制了这一部分的新闻生产。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在外漂泊辛苦工作不只是为了过年回家团圆的喜悦,更多的是对自身身份的追求——“在城市扎根,成为这个城市的‘新市民’”。这个最终的愿景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异地他乡暂时忘却对家人的思念,努力工作,但是却陷入了另一个困境——“身在城市却没有归属感,向往城市却不易被城市接纳,根在农村却对农村日益疏离”。

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种种困境,政府应该主动引导、采取措施、制定政策,积极参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过程,增强其社会认同感。因此语篇又转入了第三部分(第5—9自然段),这一部分由“执行者—行为”关系比所控制。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最重要的,“更需要政府、社会一起帮忙”,同时“国家一系列政策出台”,一些农村“也在探索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办法”。因此,政府积极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因地制宜地制定新的政策,给予新生代农民工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或返乡创业的进程更加通畅,以早日结束到处漂泊的状态,实现安居乐业。

那么如何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抉择问题,报道最后在由“方法—目的”关系比控制的第10自然段给出了答案,“逐步消除城乡差距,让他们进,可以居城市;退,可以归故乡”,使新生代农民工自由地在乡村和城市之间进退。新生代农民工既可以在城市中工作,享受城市生活,又可以回乡创业,实现个人价值,这样才能使新生代农民工的抉择变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