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25章 褒贬不一(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追溯过往,在那与太平军激烈交锋的岁月里,李氏一门早已秘密鲸吞土地近六十万亩,这一壮举无疑夯实了他们庞大帝国的基础。

李鸿章这位身处权力旋涡的核心人物,对待维新运动的态度可谓是波诡云谲。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初春,光绪帝下令总理衙门传唤维新派领军人物康有为进行密谈,李鸿章赫然在列。在这场气氛紧张而又微妙的对话中,几个时辰过去了,李鸿章始终保持沉默,直到康有为掷地有声地提出“变法必先改律法、更新官制”,他才抛出了一句看似平淡实则深藏玄机的质问:“若是六部全都废除,那所有的旧例难道都要抛弃吗?”虽然没有直接表明立场,但这轻轻一问,却昭示着他内心的波澜。

李鸿章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与康、梁维新派保持着紧密联系。在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开启之际,他犹如幕后智者,悄悄伸出援手。当荣禄、刚毅等保守派意图弹劾康有为时,李鸿章犹如情报高手,两次秘密通报康有为,助其避开致命一击。

在远离公众视线的私人空间里,李鸿章对维新变法的许多举措频频点头,对康有为更是给予了有力的庇护。在筹备京师大学堂这一划时代创举的过程中,他独具慧眼,曾向主持此事的孙家鼐提议邀请康有为担任总教习,尽管这个提议未能如愿落地,但李鸿章的影响力并未减弱。他与孙家鼐合力保荐了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美国人丁韪良。这位西学造诣深厚的丁韪良最终担任了京师大学堂的西学总教习,正是得益于他们的大力举荐。丁韪良日后回忆道:“戊戌年推行的各项新政之中,李鸿章最为推崇、全力支持的就是创立京师大学堂,他认为这是关乎国家未来最关键的一环。”

戊戌政变的风暴过后,李鸿章这位乱世中的老狐狸,却在暗地里扮演了保护者的角色。张元济,这位因投身维新而被朝廷无情革职的才子,得到李鸿章的关注。他不仅派出心腹送去温言慰问,更委托商界巨擘盛宣怀在上海为其铺设退路,安排了一份安稳的工作。而对于远走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李鸿章亦默默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在异国他乡继续推动改革大业。

风起云涌的宫廷斗争中,一封封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摆在了慈禧太后的案头,她亲自质问李鸿章:“外界都说你是维新派的人。”李鸿章坦然回应:“太后,臣的确与维新派的理念有所共鸣。废立之事,臣未曾涉足,但倘若过去的旧法真的能让中国强大,那也不至于至今仍在沉疴中挣扎。主张变法的都被扣上‘康党’的帽子,臣承认自己就是其中之一,因为臣明白,唯有变革,中国才有出路。”慈禧听罢,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李鸿章内心深处同情并支持维新运动,然而他亦是一位深谙官场生存之道的智者。面对“帝党”与“后党”间的残酷较量,加之与支持维新的翁同龢多年来的恩怨纠葛,以及甲午战败后自身受到的冷遇,李鸿章始终在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只在确保自身政治安全的前提下,悄无声息地援助维新派,他深知,在这个风口浪尖的时期,任何一点不慎,都将带来覆巢之祸。

李鸿章犹如江湖中的绝世高手,凭借其卓越的智谋和手腕,位列“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共撑起一片天地,被慈禧太后誉为“中流砥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在内平定叛乱,稳定朝纲,在外斡旋列强,维持和平。西方世界更是将他推崇为“当代三杰”之一,冠以“东方俾斯麦”的称号,可见其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之深远。

英雄背后总有不堪回首的一页。李鸿章身为洋务运动的领军者,也曾代表清政府签下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笔账自然让他背负上了沉重的历史罪责。再加上个人品行方面的瑕疵,如贪腐传闻及决策上的重大失误,更令他成为舆论批判的焦点。

李鸿章一生的经历与贡献,尽数收录于《李文忠公全集》这部煌煌巨著之中,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对他的评价也随之起伏波动,既有对他中兴之功的高度赞扬,也有对他失误之过的深度剖析,正所谓“毁誉参半,功过难分”。

(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