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260章 修建仙凡共荣之大明(1 / 2)

在满都海的苦口婆心之下,众部落首领终有所动摇,接受了投降这一退路。如今不投降,则意味着流离失所,而在即将到来的严冬之中生存都将成问题。更何况明军绝不会给予他们喘息之机,若不投降,定会被明军无情追杀。

最终,达延汗只得选择向明军妥协,身居大同城下的鞑靼军察觉到了异样。

按理说,达延汗偷袭锦州的主力军早已应归返,但如今连一个传递消息的人都未曾出现。估计近日之内,达延汗领军即将返回,因此鞑靼军对攻城一事并不上心。

相反,大同城内的守军愈发肆无忌惮地挑衅鞑靼军,一副“你若不打我,我就浑身难受”的姿态。

转瞬之间,传来了王庭遭袭、达延汗被困辽东的消息,留守大同城外的鞑靼军队顿时陷入迷茫之中。返回草原?那里已经是一片荒芜。前去救援达延汗?万一自己也深陷其中又该如何是好?

不过,这个困扰并未持续多久,便得到了达延汗向大明投降的确切消息。既然大汗都已投降,他们自然也没有坚守的意义了。

满都海深知此时鞑靼部已是砧板上的鱼肉,她在劝降达延汗之前,从未向朱厚照提出任何条件。直至投降之后,才拜见过朱厚照一面,明确表示鞑靼部自投降之日起即成为大明子民,期望朱厚照能善待这些新加入的大明百姓。

然而在朱厚照的眼中,并不存在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样的宽恕之道……

满都海试图以劝降之道加速战争终结,但此举并未占据主导作用。

朱照阳直言,尔等目前仅是大明的俘虏,尚未成为大明的子民。

欲成为大明子民,亦有简易之法。

凭战功换取!也可言是借人头兑换。

草原之上,瓦剌与其他部族尚存。

欲入大明户籍,则需献上瓦剌人与其他部族之人头。

不分男女老少,生死皆可,凡献五十人头者,过往之罪悉数赦免,便可成为大明正宗子民。

朝廷更赐予大量宅邸与良田。

大明提供修炼资源与寒冰护甲,仙舰辅佐观察疆界,助力战斗,尔等无需担忧后勤,只需专心修炼武道,沙场杀敌。

满都海闻此言,心中倍感痛楚。

料想此刻投诚于大明的瓦剌之人,届时又能余下几何?

然而此举终究保全了黄金家族的血脉延续。

“殿下打算如何处理达延汗?”

满都海思量,达延汗若得以保全,最佳之局便是囚禁,至少可保其一命,令黄金家族血脉绵延不断。

朱照阳坦然答道:“他自应继续领兵作战!待草原再无对大明之威胁,即可颐养天年,且朕可确保他及其子孙安然无恙。”

满都海颇感惊讶,大明天子竟如此放心,让达延汗继续统帅兵马?

朱照阳取出一只玉瓶,道:“此乃豹胎易筋丹,助你知晓其中深意。”

当大明仍沉浸在奇袭鞑靼王庭的欢喜中时,又传来一桩更为振奋人心的消息。

达延汗以瓦剌之名向大明纳降,瓦剌领土尽数纳入大明版图治理之下。

达延汗亲自赴京师,手铐加身,面向大明弘治天皇俯首称臣。

举国上下欣喜若狂,犹如注入一股强大的灵力。

长久以来,草原民族一直是大明心头之患,除建国初期,大明始终处于被草原民族压制的状态。

现如今,大明竟然击溃了鞑靼人!

痛快淋漓!真是痛快至极!

最为欢畅者,莫过于弘治。

本以为新年之际鞑靼人的侵犯不过寻常反击之举,未曾料到却一举将鞑靼人击垮。

鞑靼人臣服于大明脚下。

至关重要的是,此役为大明扩展了疆域,对于评价一位天皇的功业具有重要意义。

此后定将永载史册!甚至有望与太宗并肩齐名。

朱棣原庙号为明太宗,明成祖之号乃嘉靖所改,按照常例,唯有开国天皇方称“祖”,其余则称为“宗”。

但这并非出于嘉靖对朱棣的敬重,实则是为其父封号篡改一系列手段的结果。

而在这一世,朱厚熜尚是牙牙学语的稚童,朱照阳已有子嗣,今生他已无缘登上天皇宝座。

朱照阳在京都举行了浩大的受降典礼,大明民众及各国使者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瞬间。

得知朱照阳对其未来安排后,达延汗也甚感惊异。

竟然让自己率领军旅,助大明仙朝荡平诸境异域。

那枚朱红丹药果真具有起死回生之效?

若一年之后未服解药,则将毒发身亡?

达延汗决定暂时顺应朱厚照的布局,待一年后亲证此丹是否真有其神奇功效。

弘治知晓朱厚照的筹划后,起初也是极力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