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130章 潮井(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据说,这泉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早上八点、下午四点,还有晚上九点会自动涨水,一年四季,从不失约。这事儿传得沸沸扬扬,连省里的水文专家都慕名前来考察。经过一番研究,他们给这井起了个学名——“振荡泉”,说是因为地面受到振动,泉水才会涨起来。

有个布依族老人还跟我们讲了个有趣的传说。一百多年前,这里干旱得要命,人们急得团团转。突然,从山顶滚下几面铜鼓,其中一个就滚进了井里。有个妇女见状,赶紧搬来石头填洞口,没想到石头的振动声竟然让井水涨了起来。这妇女吓得撒腿就跑。后来,谁家田里缺水了,就搬来石头砸那洞口,井里就会冒出水来灌田。这就是“砸龙洞”名字的由来,也是“振荡泉”的传说。

再往前走,乘车两小时,我们就来到了旅游胜地白云山。这山上有一口更加神奇的井,叫做“跪井”。据《黔游记》记载,这井的井水清澈透亮,甘甜可口,清人肺腑。但想要取这井里的水,有个特别的规矩——必须跪着取。

清代嘉庆年间的文人张涛,曾把这跪井与天下奇泉相提并论。他说:“霍山庙的敲鼓泉,神奇在声音一断泉水就停;江乘的汤泉,半冷半温,像汤一样香甜;多喜册山的雌雄泉,春夏左边干枯,秋冬右边盈满;安丰的咄泉,大叫大涌,小叫小涌;而长顺的白云山跪井,妙在取水必跪,其妙不可言也。”

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览了白云山跪井后,也留下了赞叹的诗句:“喷若玉窦,泄为瑶池,浮若醒湖,莹成琉璃。”

关于“跪井”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据说自从建文帝来到白云山修行后,和尚们每天都要到山下几里远的地方挑水,十分辛苦。一日,建文帝来到一山岩下,发现了一处水源,但无论他如何尝试,都取不到水。最后,他只好跪下去,没想到这一跪,竟然取到了水。于是,他告诉众和尚搬砖砌石围成一井,每逢取水,都要跪而取之。建文帝还亲自挥笔写下了“跪井”二字,立碑于此。如今,这奇观已被县文物部门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历经风雨,但这井依然幸存,成为了人们旅游观赏的一大热点。

在遥远的长顺县城外,沿着蜿蜒的乡间小路再走几公里,你会来到一个被群山环绕、松林苍翠欲滴的地方,那里就是猛秋中心校。学校的背后,隐藏着一口神秘的水井,它有个奇特的名字——“冒鱼泉”。这泉水终年潺潺流淌,冬暖夏凉,神奇的是,每当清晨的阳光洒下,井中就会随着水流冒出数百条活蹦乱跳的小鱼。村里的人们,拎着撮箕,早早地来到井边,一边洗菜一边捕鱼。运气好的,能撮上几十条,运气差的也有十条八条。这些鱼煮成的汤,清甜可口,让人回味无穷。大人小孩们都喜欢在清晨时分,来这里体验一番捕鱼的乐趣。

从长顺出发,坐上两小时的车,你会来到一个名叫睦化乡简南村摆拱组的地方。在这里,有一口看似不起眼的井,但它却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格筛龙潭”。这口井神奇之处在于,每当天空乌云密布、雷声隆隆,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来临的时候,井底便会响起奇特的声音,仿佛是唢呐、锣鼓、月琴的合奏,有时声音诡异,令人毛骨悚然。当地人便爱称它为“格筛龙潭”。

由于这口井平时并不显眼,加上它只在暴雨前才会奏乐,所以平时很少有人注意到它。不过,每逢盛夏,当天色阴沉、雷声滚滚时,井中先是冒出一股紫色的雾气,接着井底便发出一阵轰隆声,随后便是那奇妙的音乐声。耕地的老百姓一听到这声响,便知道暴雨即将来临,纷纷解开牛绳,奔跑回家躲避。

这个龙潭还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村里有一家人失去了母亲,为了祭奠逝者,便请了一伙民间艺人吹奏乐器。财主听到后觉得吵闹,便命家丁将艺人赶走。结果,那悲壮的乐曲声惊动了上天,老天爷发怒,降下了一场暴雨,财主也因此被洪水淹死。洪水退去后,那里便形成了这个凹坑,也就是今天的龙潭。从此以后,每当暴雨将至,龙潭便会提前奏出音乐报信,人们便称之为“山乡报警气象台”或“龙王报信”。

这个神奇的井在乡间传得沸沸扬扬,加上一些迷信色彩,更是让人对它敬畏三分。不过,对于我们这些好奇心旺盛的探险家来说,这恰恰是一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地方。下次有机会,不妨来这里一探究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