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 35章 孤独的中国 唯一的完整传承的文明(1 / 2)

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没有被任何外族打断历史进程的文明古国。那就是中国。这件事情本身就说明了中国的与众不同。

中华文明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他并不是没有受过挑战,但中华文明从没有中断。从两个历史维度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与众不同。中华民族的文化带有很强的包容性,这是中华文化得以昌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另一个因素就是。中华文化的同化作用。

我们先讲一下,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敦煌莫高窟:中外国文化因素与中国文化包容性的体现。

敦煌莫高窟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世界艺术的殿堂,其中蕴藏着无尽的中外国文化瑰宝。在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中,仿佛能看到来自印度、中亚等地的佛教艺术元素翩翩起舞,同时又与中原文化的特色水乳交融。这种奇妙的融合,如同一曲华丽的交响乐,奏响了中国文化强大包容性的乐章,它以宽广的胸怀吸收和接纳着外来文化,并将其与本土文化巧妙结合,孕育出了独特而辉煌的艺术结晶。

中国文化犹如一片广袤的海洋,其包容性仿若滔天巨浪,使得不同文化在敦煌莫高窟中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共同铸就了这一文化瑰宝。它如同一座辉煌的文化殿堂,展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多元的一面,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中叶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唐宋时期,穆斯林先民以“蕃客”的身份留居长安及东南沿海地区,建立清真寺,形成围寺而居的“蕃坊”,很多人仰慕和学习中华文化,其中就有考取进士者。元代为伊斯兰教大规模传入时期,有“元时回回遍天下”之说,加速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进程。明清以后,伊斯兰教实现了中国化、本土化,逐渐成为回族、维吾尔族等10个少数民族中大多数人的信仰。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穆斯林主动学习中华文化,自觉调整伊斯兰教中与中国社会、文化不相适应的内容,通过“以儒诠经”运动,开展经堂教育,改革宗教制度,融入中华礼俗和地方民族特色,在融合传统建筑样式的基础上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中国清真寺建筑风格,实现了伊斯兰教的民族化、本土化和中国化,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种包容性和融合性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提醒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文化,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多元的世界。

中国文化拥有着独特而强大的同化作用,这在历史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从古代开始,许多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如佛教。佛教在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如禅宗。佛教的思想和理念被中国文化所吸纳和同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又如西域文化,在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中,其音乐、舞蹈、服饰等元素逐渐被融入到中国文化中,丰富了中国文化的表现形式。

中国文化的同化可不是简单地替代或消灭外来文化哦,而是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把外来文化的精华部分吸收进来,让它们和中国文化相互补充、共同进步。

这种同化的背后,是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蕴和强大的魅力。中国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吸引着外来文化主动与之融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