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29章 孤独的中国 从高攀不起,到一笑置之(1 / 2)

在 70 年代出生的我们,曾对苏联以外的美国和欧洲有着极为鲜明的认知,可以说那时的我们是最崇洋媚外的一代。当时的中国似乎平平无奇,而日本的电器、美国的飞机、法国的化妆品、德国的机床、瑞士的手表等都让我们陷入了盲目的崇拜之中。

那个时代,西方发展正处于辉煌时刻。与我们建交较早的日本,其电器和影视作品迅速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我至今还记得,上小学时,我们这些没电视的小孩会拼命挤到有电视机的单位旁,天天追剧,如《姿三四郎》《排球女将》等。后来还有《加里森敢死队》等影视作品。至于电影,更是数不胜数。从这些光怪陆离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我们与西方的差距,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显得十分匮乏。

随着时间的流逝,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们的国家如疾风般快速发展。我们国家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尽管我们还未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我们无疑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活力、最具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国家。

在 60、70 年代,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则经历了战后的经济繁荣,拥有先进的科技、丰富的物质和高水平的生活质量。许多中国人对西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充满了向往,这种向往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追求,更是对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的向往。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逐渐缩小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人对西方的态度也从曾经的仰望转变为更加理性和客观的看待。他们认识到西方国家虽然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同时,中国人也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他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注重本土创新和发展,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的年轻人不再盲目崇拜西方,而是更加关注国内的发展机遇和创新潜力。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对西方的认知不断深化和完善。他们既看到了西方的优点,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既保持了学习和借鉴的态度,也坚持了独立自主和创新发展的原则。这种认知的变迁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成熟,也为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70 年代中期,日本的夏普电视和松下电视机是极为奢侈的奢侈品,大多数家庭都买不起。我父亲一个月工资只有 40 多元,除了每月给奶奶 5 另外,一家人的生活费最多 40 元,我们必须不吃不喝攒两年才能买得起一台日本的夏普电视。我们家知道 1989 年才买了第一台电视机,虽然当时已经有些落伍,但我们看的时候依然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