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 44章 孤独的中国 制造业“粉碎机“(1 / 2)

在西方的产业界,有一种说法广为流传,即“中国是世界制造业的粉碎机”。这一说法的出现,源于中国人在涉足某些具体产业赛道时,往往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让其他同业竞争者面临巨大挑战,甚至可能失去竞争能力。然而,这种说法是否真的如此绝对呢?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着来自西方的“有意隔绝”。举个最现实的例子,美国现在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中国,1949年1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秘密成立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巴统)。巴统有17个成员国。巴统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产生出来的一个非官方国际机构,其宗旨是限制军用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质三大类上万种产品。被“巴统”列为禁运对象的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1994年“巴统”正式宣告解散。然而它所制定的禁运物品列表后来被“瓦森纳协定”所继承,延续至今。时至今日,这种主要针对中国的封锁依然存在。我国进口的精密机床设备,常常受到外国的监控,在机器设备的设置上,许多国家,如德国、日本等国的设备,都具有远程控制关机的能力。一套设备,如果离开原来的工位,那么这台机器很可能就会变成一堆废铁。尽管现阶段我国在各个工业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西方对我们的封锁从未间断。近期,西方对我国的 EUV 光刻机进行了全世界性的联合控制,旨在遏制我国发展先进的芯片产业的能力。以上两个例子集中体现了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在各个维度对我国进行围追堵截、产业打压的现状。

我们所处的全球环境,是以美西方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的贸易体系规则框架下形成的市场经济。这种市场是基于美国和欧洲在上世纪优势的技术产业控制,形成的一种贸易体系。在这种分工中,他们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和一些欠发达国家定位为提供廉价劳动力和廉价商品的角色,以满足他们的市场需求。而西方国家则依靠技术上的高端控制,用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换取廉价商品,通过长期的市场准入、市场份额和基于头部的设计、流通环节的掌控,来主导世界贸易体系。中国如果想要摆脱这种低位的中低端制造,在高端产业上有所突破,从而推动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就必须突破西方的产业围堵和技术壁垒。

当我们突破这些围追堵截后,我们的高附加值产品很有可能在既有细分市场上取得高价值的回报。因为在相关的细分市场或细分赛道上,必须要与欧美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进程相抗衡。但欧美发达国家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他们的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过于高昂,而我们的产业发展必须要通过廉价的方式才能取得相关细分市场的市场份额。这并非我们国家故意压低价格、摧毁别的国家产业链所致,而是西方国家对我们采取歧视性的产业政策,并排斥和阻止我们的产业发展,造成的后果,并非我们的主观愿望。

中国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打造全产业链和全要素的生产模式。这其中的内在原因在于西方国家对我们的技术封锁、产业封锁、原料市场控制以及农产品控制等。我们在任何一个产业链条上,如果存在缺陷或不是闭环,欧美国家就会拼命地向我们的薄弱环节发起攻击。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我国在 90 年代到现在,在发展航空工业的过程中,原本有许多合作的机会来制造航空发动机,但西方国家通过种种手段,不仅停止了与我们的各项生产合作,而且还终止了我们与西方合资企业的科研合作。在我们与乌克兰的马达西奇公司达成收购协议后,美国政府向乌克兰方面施压,甚至撕毁了已经达成的收购协议。这不仅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还断绝了我国与世界先进生产厂家的合作可能。这些压力促使我们必须自力更生,完善自己的产业结构,补齐短板,迎接新的挑战。

中国的产业工人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产业工人之一,他们的智慧和努力也是无可比拟的。中华民族的坚韧、坚持和勤劳,注定了我们这个国家在相应的产业链上具有无可争议的竞争力。比如,外国所掌握的某些技术,在中国消化吸收相关制造技术后,我国的相关产业设备不断创新,新品层出不穷,形成了适合各种相关设备,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许多相关联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