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6章 实践课!(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这样的实践活动还有很多!”

“譬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秋收,还有我们耕作用的工具,这些都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得出来的对生产的认识,从而指导人们的生产活动。”

杨炎以身边的例子为例,深入浅出地给孩子们讲述认识与生产的关系,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频频点头。

窗外,朱元璋和刘基也是止不住的点头。

认识源于实践。

这个道理,其实古之圣贤,也已经早有阐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道虽学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所以,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那么难以理解。

杨炎继续问道:“那人们的实践活动有什么特点呢?”

这个问题一出,人听得很轻松的朱元璋和刘基却不由得眉头一皱。

又是这种试图总结本质的问题。

类似这种问题,他们还真没有想过,古人先贤也都没有讲到过。

连他们都不懂,孩子们自然也不懂。

所有人都认真听讲,不过徐达也渐渐听了进去。

杨炎道:“首先,实践具有客观性。无论作为实践主体的人,还是实践的对象,以及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是真实存在的,不是臆想出来的,过实践的过程和结果,也都是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也具有客观性。”

“其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们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活动,人们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资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们可以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就像我们的桌椅,还有耕作用的犁耙等等,都是我们在实践生产生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

“最后,实践是人们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而实践则会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去推动和完善人们的认识,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人们的能力提高之后,就会去进行更高层次的实践,进而推动认识不断的深化,呈螺旋式上升形态。从刀耕火种到现在的农耕技术,就是最好的说明。”

杨炎深入浅出的总结,加上有了前面一系列的铺垫,对于孩子们来说,起来就容易了许多。

窗外的朱元璋和刘基也和孩子们一样,这一刻成为了一块海绵,不停的吸收着新鲜知识。

杨炎继续道“从两个铁球的试验中,我们得知,我们的认知,不一定是对的,只有经过实践,我们才可以检测我们的认知是否正确。包括我现在给你们传授的知识,也是要你们去实践,通过实践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测你们从我这里学到的知识,是否正确的客观的反映了事物!”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杨炎一边说着,一边在自己做出来的黑板上面板书,写下“实践是检测认知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句话。

板完书之后,杨炎一边敲击着黑板,一边对同学们说道:“我希望大家能够记下这句话,并理解这句话,让它成为你们日后走向社会处世为人的准则之一。”

孩子们纷纷埋头记笔记,窗外,朱元璋和刘基也都是深以为然的点头。

徐达倒是十分的新奇。

今天跟着朱元璋一起来太平府看朱标,却不想莫名其妙的来到陈家私塾外偷听上课,一开始他很懵逼,但是听到现在他有些明白了,为什么朱元璋和刘基要来偷听上课。

原来这里的先生讲的完全不是传统的四书五经,而是一些十分新奇的知识,他也是大开眼界,来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试验后面,还有着这么多的知识。

这时,只听学堂里的杨炎道:“今天,我们就不在学堂里上课了,我们到外面去,去上一堂实践课!”

“好啊!”

“可以出去玩咯!”

说要去外面上实践课,孩子们都开心得不行。

以前的他们,几乎都是在学堂里上课,很少出去户外,杨炎和其他先生不同,来上课不久,就带他们出了好几次户外,而且户外上的课非常有意思,孩子们都非常的喜欢。

杨炎带着孩子们呼啦啦的走出学堂,刚出了门口,却赫然发现在学堂外,竟有三个中年男人正在一边喝茶,一边偷听他们上课。

双方对视,都是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