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24章 楚国朝堂(1 / 3)

冷风如戈,犹胜金铁相交。

潇湘夜雨,总有悲歌唱和。

楚国郢都,南门外十里处有一乱葬岗,本是遗弃刑余尸体之处,常年无人管理,荒草丛生。

白日里野狐横行,黑夜间百鬼泣鸣;达官贵族避之恐不及,商贾流民弃之如敝履。

但是,却有人于几年前在此立起两座坟茔,并立下两块墓碑,碑上笔走龙蛇,篆刻着墓主人的名讳。

多年来风吹雨淋,却无人敢动分毫。

哪怕坟内所葬之人乃是因谋反之事而被楚王诛杀的伍奢父子。

坟前刚刚摆上酒水三牲,祭奠之人还未来得及吟诵《招魂》,一行内侍官便前来送达了一则楚王诏令,顷刻之间,行人俯首,万籁无声。

“是时候去朝堂走一遭了!”

申包胥一手携酒壶,一手握着楚王下达的诏令,目光在两座墓碑间徘徊。

前来送诏令的内侍官此刻正静立一旁,车马俱备,只待申包胥出发。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申包胥仰天长啸一声,将酒水洒向墓碑,而后登车回城。

朝阳初升,霞光万道,楚国都城近在眼前,愈加的雄伟夺目。

楚国都城为[郢],地处纪山以南,与汉水相临,城墙高数丈,经过历代楚王经营,此时人口众多,来往民众及各诸侯国的商贾络绎不绝,即便是在九州诸城之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城池,能与之比肩的也只有周都洛阳,及齐晋的都城。

不过自夏日起郢都便有些不一样,只因东南吴地再兴战事,眼看将要入冬,伴着北方冷风而来的,还有对都城的城防建设。

最近两个多月,郢都城内突然戒严,城门口出现许多带甲军士,盘查一切往来之士,俨然一副大战在即的状态。

申包胥虽久不身居楚国朝堂,却也知晓其中缘由,事实上就连城里的百姓们也早就听到了风声。

郢都民众皆知楚国自夏日起便在钟离与吴国交战,那吴国野民居然敢屠杀楚国边邑居民,此等恶行如何能忍!

战争并未持续太久,而后陆续有战报传来郢都,好像是楚军边境败于吴国。

直到此时民众对此似乎并不在意,街市上往来如常。

这么多年了,楚国跟吴国打的仗还少吗?就跟普通的节日一样,诸侯国之间每年都要打上几场仗。

最重要的一点,大家皆知吴国离楚国都城还很遥远,远到几乎所有人都不知道吴国到底在何处。

那吴国又是什么地位?南方一蛮夷小国。对于强大的楚国能有多大威胁?

即便是后来频频传来战报,传说吴国攻下了卑梁州来,但是他们的楚王不是还未派出联军征讨吗!郢都民众始终相信,一但楚王派出联军征讨吴国,夺回失地,一雪前耻都是意料之中的事。

那时的申包胥也对楚国有此信心,楚国的子民当有此觉悟,大国有大国该有的骄傲,大国的子民也有他们作为大国子民的骄傲。

楚国的自信不止于此,自周初年,先代君王熊绛接受周天子的分封,“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熊,居丹阳。”

那时楚国不过是一异姓小国,并不被天子及各诸侯看重,甚至成王在岐阳召集盟会时,指派楚国国君熊绛与地位低下的东夷族人一起去守护火把。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楚国便和周王室结下了仇怨,楚人不久就开始反抗周王室,并与周王室所分封诸臣交恶。

此后,周天子也曾召集大军亲征楚人,却在楚人的顽强抵抗下终落了个“丧六师于汉”的下场,天子威严尽丧;齐桓公称霸时也召集各诸侯盟军讨伐过楚国,结果依然不能奈何楚人;夷王时期,楚国国君熊渠开始兴兵拓展疆土,并册封自己的三个儿子为一方诸侯,公然越天子之权力。

楚君公然宣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周楚关系至此彻底决裂。

后来楚国日益强盛,楚王也曾上书要求提高自己的封号,却被天子拒绝,至楚王熊通干脆僭越称王,自立为武王。

此后楚人和周王室的关系虽也有所缓和,但是随着天子权力被削弱,至后来楚成王,更是一度成为九州诸侯盟主,甚至于洛水河畔,问鼎于定王使臣。

楚国君主自封为王,不以公侯相称,以别于那些靠亲缘获得封号的姬姓诸侯,楚国内政事军制也与周系封国不同。

此时的楚国早已并国二十又六,开地三千里,将周边与天子同宗的姬姓小国尽数吞并。当周天子再注意这片土地时,楚国已经是除齐晋之外九州大地上最强盛的国家,论战斗力更胜于其它两国。

楚人也成为九州大地上最不可忽视的人群之一。

楚国同吴国边境之战并未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但是近日都城的戒严却令国中出现异论,尤其是如今代令尹明令匠人加固郢都城防,终于引起都城民众热议。

人心惶惶,难以安抚。

可恨的是竟无人看出代令尹的昏聩之举,朝堂之上更无人出面上谏楚王,制止此自掘坟墓的作为。

都城内各大府邸王宫都进入一种紧张的状态,手持矛戈的军士更是从城门一直排到楚国王宫前。

申包胥看着军容整齐,令行禁止的楚国儿郎,心头悲愤难以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