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3章 小升初(1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在一次父亲和朋友的聊天中,子祥得知父亲之所以被调到工商所,是因为在工作上和镇上书记意见不合起了矛盾,结果被穿了小鞋。按理来说镇上无权过问工商系统的人员调动,可谁又知道呢,说到最后还不都是人管,只要是人来管,那就没有管不了的人。书记把孔德明调到这里,就是要让他好好受受气,而他性格刚烈,也就经常跟摊贩和个体户起冲突,这就让刘玉竹很是头疼。刘玉竹为人谦和,待人热情周到,从不主动生事,面对矛盾始终坚持“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处理原则,对自己男人和孩子她也要求如此。对孔德明,她知道他性子急,不会硬怼上去,总会找着合适的机会叨叨他几句,但她懂得适可而止,不会跟连珠炮似的没完没了。对于子祥,她作为母亲,这叨叨就格外的多,不管见到什么事,听到什么话,或是读到一段什么文字,看到什么电视剧,她总能把一堆道理揉到其中,大到仁义道德、爱国守法,小到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只要是好的对的,就通通向儿子不停的灌来。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做家务的时候,出门闲逛的时候,只要跟儿子在一起,就叨叨个没完没了。

“对人要客气,不管你有多少钱,当多大的官,都不能傲气,人狂有祸,狗狂豹子坐。”

“不要跟人比吃比穿,要比就比学习,学好了才能出人头地。”

“小孩子要学好,坚决不可以偷东西,小时候偷针,大了就要偷金。”

母亲刘玉柱的叨叨总是循循善诱,而父亲孔德明则就简单粗暴,犯了错,轻则骂,重则打。他骂人的声音如炸雷般震耳,言语中总是带着威胁,“下次再……,我就……”,“要是……,等着……”,“小心我……”每每说到这些字眼的时候,他总是提高了声调,吓得子祥一哆嗦,耷拉着脑袋,不敢直视父亲露着凶光的眼睛。好在子祥还算听话,诸如偷东西、打架、进游戏厅、去水库游泳之类的“重罪”,他是不会犯的。当然也有被打的时候,他作为孔德明的儿子,一定程度上也遗传了父亲的那股倔劲儿,有时候一直吵着要吃零嘴,孔刘二人怎么哄怎么骗都制止不了他的哭喊,最后实在烦躁,也只能抄起棍子一顿伺候。

对于挨打,子祥没有记恨父母,做错事就得受到惩罚,这没什么可讨价还价的。而且比起其他家的孩子,他这点皮肉之苦并不算什么,他亲眼看见同学的父亲拿了一根锄头把粗的木棍,“呼”的直接闷在他同学后背上,当时就把他打趴在地上,疼的五官都拧到一起去,想哭却哭不出声来。在农村,打骂是教育子女的最平常不过的手段,老人言“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老子打儿子那是天经地义,上一辈的人就是这么过来的,到下一辈自然也就避免不了挨打。有的家长那是真能下狠手,跟仇人似的,拳拳到肉,掌掌到心,一边打,一边骂,“你这不昌盛的东西,养你有何用,还不如一刀剁了算求。”他们狠心,也实属无奈,自己这辈子吃了没文化的亏,面朝黄土背朝天,苦的腰弓背驼,盼的就是孩子读书成器,不要走自己的老路。当孩子读书不用功,学着些歪门邪道,当父母的哪能不气。他们都是粗人,手粗话也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那一套他们不会,剩下的不就是继续发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优良传统”,那就打呗!

在家里家长打孩子,在学校老师也一样打,用竹条或者木棍打手心算是温柔的,有的直接扇耳光,或者一脚踹身上连人带书桌都飞出去,比家长打的都要狠。子祥在家有时候不听话被父母打,但在学校从来没被打过,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在学校就格外听话,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不迟到,不早退,不打架,不惹事,只要学校说“不”的,他都一律不触碰。班主任在他学习手册上评语一栏写道,“刻苦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礼貌谦虚”,虽然这类评语在同学们的手册上出现频率很高,但对子祥来说,那真是名副其实,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那就是“听话”两个字,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刘玉竹的“叨叨”和孔德明的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