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5.3 职业心理素质培养(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自2000年以来,随着各地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高等教育也逐步从“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也不断提升,导致在职场中,难以正确解决理想与工作现实的矛盾,人际关系紧张、情绪障碍等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暴露出来。可以说,职业心理素质的高低,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还会影响到他们的职业生涯,所以职业心理素质是不容忽视的一种职业素质。

5.3.1 职业心理素质的内涵

关于职业心理素质的界定,目前学术界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从心理素质的角度,把职业心理素质作为人的心理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人的心理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获得的刺激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相关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在职业领域就表现为相应的职业心理素质,因此职业心理素质可定义为人的心理素质在职业行为上的表现和个体心理素质对其职业生活的适应性程度,它强调职业心理素质是人的心理素质在特定职业领域的具体化。另一条途径是从职业素质的角度,把职业心理素质作为职业素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此观点认为,职业心理素质既包括与个体的个性倾向相关的职业需要、兴趣、态度、习惯等心理品质,也包括直接影响劳动效率与成就水平的智力因素,比如个体的知识、能力等。因此,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个体顺利完成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

每一种职业对人们的知识结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因此,要通过各种手段积极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帮助他们顺利就业。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自身成才、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实现。

5.3.2 职业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

社会各行业对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要求各不相同,难以提出一个统一标准,但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要求则存在相通之处。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的职业态度

中国前国足主教练米卢·蒂诺维奇曾经说过:“态度决定一切。获得成功的人与碌碌无为的人的区别在于谁更能够端正态度,实心任事。”在当今社会中,一个人在工作中若不能做到脚踏实地,认真干事,则很难把工作做好,更不会获得人生路上的成功。

案例导入

A小姐、B小姐和C小姐三人同在某公司工作,但三人对待工作态度、处事的方式却各异。A小姐属于得过且过的那种人,从来都是按部就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B小姐则属于抱怨型,对生活、工作永远是悲观失望,怨天尤人,认为自己的不如意,都是由于环境造成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她常常自我设限,也无法看到自己的优势,发挥潜能,反而成了一个整天生活在负面情绪中的人。而她们当中的C小姐却是属于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大家经常看到她整日忙碌的身影,谦虚好学,即便是面对挫折失败也不气馁。因此同事们都喜欢和她接触,她工作虽然也琐碎,整日劳碌,但确实享受着工作的乐趣。

一年之后,A小姐仍从事着她的工作,上级领导对她的评价是中庸,不好不坏。B小姐则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被公司第一批裁员了。而乐观的C小姐却依旧积极认真,不过这时她却被任命为某一部门的经理了。

由此可见,从业者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对从业人员而言,只有先解决好职业态度,形成正确的职业心态,才能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方式。因为任何工作都会遇到各种无法预见的情况,但正确的心态可以让我们积极主动地面对各种变化。目前许多企业对员工进行心理培训,开展素质拓展活动,目的就是帮助员工建立积极的职业态度,拥有良好的心态。

2.良好的职业心智

职业心智是从业者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并相对固定下来的心智。由于心智模式植根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它不仅会左右人们的思想和认识,影响人们的决策,也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态度,还会影响人们处理人际关系遵循的准则和人们的行为方式、行为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行业和人际间的依赖关系逐步增强,对从业者的心智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心智模式,才有可能在现代社会中成为优秀的从业者。

3.较高的职业情商

职业情商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应具备的情绪表现。职业情商的高低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一个人职业素质的发展,进而影响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进程。因此,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其职业情商。当前许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都会重视对应聘人员情商素质的考察。

4.善于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能力是职业心理素质水平的综合体现。一个成熟的从业者,都是具有较强独立性的个体,都必须具备自我管理能力。一个企业只有把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调动起来,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员工的心智和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这种自我管理并非以自我为中心的随心所欲、自由发挥,而是紧紧围绕工作目标、任务,自觉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地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以取得新的工作业绩。

5.3.3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

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信心和勇气。这就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表现得十分消极、被动,甚至阻碍自己原有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自卑的人往往不敢奢望自己能做成什么大事,成就感比较低。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有自卑心理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过度悲观,还会出现精神不振、孤寂、沮丧等不良心理现象。

案例导入

李某,男,重点大学二年级学生。自进入大学后,一直就很自卑,父母都是农民,家境贫寒。以前因为在中学时成绩拔尖,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器重,自己也因此似乎忽视了家庭的贫困和普通。为了他上大学,家里负债累累。进了大学后,自己又借了不少钱以掩饰自己的贫困和普通。他原以为到了上海,会有很多机会,可以通过打工来补贴自己,但实际上很难。曾想了许多办法来提升自己的素质(比如参加社团、看书、看展览会、考证书等),但实施之后,往往都是半途而废,从而感到自己脱离不了贫穷,走不出社会底层的地位,自己不会有好的前途,不可能光宗耀祖,甚至找女朋友在上海成家都很困难。

2.自负心理

这种心理往往根源于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表现在择业过程中就是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会把理想和现实割裂开来,带有理想的就业观念。在就业过程中,这种人好高骛远,自命不凡,缺乏自知之明,形成自我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有些大学生产生“我能力强”“我什么都能做”的自负心理。这对大学生顺利就业会产生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