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五章走向统一 第七十二节(2 / 3)

孙权再问:“你与我细说一下,该如何执行这一方法?”

稍后,孙氏政权开始派遣细作潜入荆州,大肆宣扬豪强们坐拥土地骄奢淫欲,农人困苦不堪理应起而反抗的观点,并四处散布谣言,称孙氏进城后将以从逆的名义剥夺豪强土地,将之分配给农夫。此语一出,果然有效,江夏守卒夜开城门,孙军兵不血刃占领全城,蔡瑁仅以身免,奔逃进入襄阳。

消息传到青州后,刘备微微一笑:“好笑,孙仲谋也想东施效颦。这一政策需要几个先决条件,孙仲谋都不具备,如今中原诸强并立,孙仲谋这样无信而治,今后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刘备说这话的时候,沮绶正在他身旁收拾着散乱的纸张,这时,刘备为沮绶写的回忆录加的批注。

自从,青州发明印刷术之后,中国北方进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以前,一片竹简能写六至十二个字,十二片竹简为一册,或称一卷。一卷书最多书写一百四十四个字,到了青州大力推广纸张及硬笔书法后,一页纸可以写三百余字,而铅印技术的发展是一页书可以印刷八百到一千字,通过对过去典籍的整理,青州现在拥有的知识量与信息量,可以说,前无古人。

沮绶写的回忆录,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以散文体记述个人经历的传记作品。文人以著书立说为人生最高成就。沮绶能够在活着的时候,记录自己追随刘备,创立青州的繁荣,内心充满自傲,特地选用了白话(口语)文体,书写这一创世纪的作品,书名也正好被刘备命名为《创世纪》。

为了让这一开创历史先河的传记体作品流传百年,刘备对于沮绶的书也采取了极其认真的态度,几乎是逐段加注。

沮绶的第一卷纸写了三万字,时间自刘备起兵剿灭黄巾之乱起,到刘备平定乐安叛乱至,叙述了自己亲历的所有事件,其中不乏吹捧与自我炫耀之意。而刘备的批注则及其朴实。比如,当沮绶讲道刘备募集流民编组成军的时候,刘备加的批注详细讲解了军队的编成,十人一班,五班一排,五排一营……;当沮绶讲道刘备出击黄巾军的时候,刘备加的注解详细说明了战斗阵形的展开——军鼓控制士兵步伐,鼓声拍节为多少,每分钟鼓敲多少下,步兵迈多少步,整个队形展开花费了多长时间,怎么用兵,怎么战斗,用了多少军用物资……;在这里,刘备首先提出了速度的概念,并用参谋的语言,详细阐述了战斗进行过程中的数字度量方式,由于书中,每次战役,刘备都详细解说作战计划的制定,以及作战计划的执行情况,此后,这本书成了参谋类军事学科学生必读书籍。

刘备的批注不仅仅包含军事内容,其中,也很多宏观经济的规划内容,比如,广饶建立的时候关于外八乡的批注就超过了三万字,刘备详细解说了广饶的地理、气候、土壤特征,说明了在这样的地理气候环境下,发展何种商品易于获利,对每种商品进行的分析,最后成为市场调查的一个范本。此后,商人们都以类似的市场调研方法,决定他们的投资方向。

再比如,关于经济作物的种植,刘备都有详细的解说,何处适合种粮,何处适合种果,何处适合种草放牧,甚至,书中还提到了一些果木嫁接的方法……

最终,这本书一出便轰动中原,诸侯们把它当作帝王之书,研究治理地方的技巧;军事家把它当作军事著作,研究其中的兵法、部队编成、训练技巧;农夫们把它当作种植指导,研究作物品种的改良,土地收益的最大化……

沮绶仅仅书写了三万余字,见到刘备不厌其烦的批注,便已意识到自己这本书将会名传千古,心情开朗之下,听到刘备的牢骚,忍不住凑趣说:“主公,在我青州发展之前,天下商业收益,人们常说,一襄二益。襄阳民富,河流纵横,土地肥沃,此诚帝王之资也,不过,孙仲谋这一搞,我怕荆州富商无存孑遗也。到那时,孙权虽据荆州之地,不足为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