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159节(1 / 3)

年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违背了。

之前董仲舒提出“天人三策”,之后也曾上禀“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自然,董仲舒口中的所谓士,是儒家子弟,而非现在的百家子弟。

而现在,太学没有建,反倒建了百家学宫。为此,已经辞官回家继续教学的董仲舒再次上疏,言道“望陛下以正儒家之正统”。刘彻看了倒没什么太多感觉,就在饭后闲谈之时无意中提了一嘴,哪知道就这么一句话,就把谨欢给惹毛了。

“嗬,孔孟二圣亦不敢自称儒家为正统,他董仲舒何德何能,竟能称儒家为正统?莫非他的才具竟高过二圣不成?”谨欢冷笑道,眼中俱是嘲讽之意。

当年学宫之中,要说地位最高的,自然是荀子,旁的先不说,就说他一大把年纪,还不忘教书育人这一点,就值得所有人的尊重。老头在咸阳乐乐呵呵地呆了九年,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之后,无病无痛,溘然长逝。荀子过世之后,学宫上下自愿为其守孝三月,李斯韩非这些弟子更是不用多说。原因很简单,这是大家对荀子的尊重。

咸阳学宫为什么能越办越好?若非一开始就请来了荀子,有他这样的大贤压阵,之后又怎么能云集者众呢。

就是这样的大贤,甚至于之前的孔孟二圣,都没有自夸过儒家是正统,而且荀子这辈子最得意的两个学生,可都是法家,他又何曾因此而指摘过学生半分?

需知李斯倒还罢了,这厮法家归法家,但是全心全意扑在朝政之上,并没多少时间来怼儒家。可是韩非呢?谨欢从前经常跟这个总是乐呵呵,还时常背着弟子吃蜜糕的老头开玩笑,说是教出韩非这么个弟子来,换做常人,早就要呕死了。

“昔年荀子教导韩非,而韩非为法家大才,若按照那姓董的所言,韩非岂非成了欺师灭祖之辈?”谨欢继续拉嘲讽道。

可不就是,韩非素日里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写文章,写了干嘛?怼天怼地怼儒家。说句真心话,要是谨欢自己收了这么个成天跟自己作对的倒霉徒弟,那早就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了。

“这个嘛——”刘彻扯了扯嘴角,“阿姐,当时纳董仲舒所言,确实也是有必要的嘛,这个……”

谨欢白眼道:“在陛下眼中,我就这么鼠目寸光?”

“不是,不是……好了,阿姐,你就直说吧!”刘彻这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听了半晌,可算是回过味儿来了,合着不仅说董仲舒这厮,把他自己也给捎带上啦?

“无他,学宫既然已开,陛下明旨已下,难道因为一个区区董仲舒就裹足不前嘛?若是如此,岂不是笑掉天下人大牙?”谨欢毫无顾忌地给董仲舒上眼药,反正那厮现在人又不在长安,想这么告黑状就怎么告黑状咯。

“这是自然。”刘彻坚定说道。

开什么玩笑呢,他连明旨都下了,因为董仲舒的一道奏对就停了?别瞎扯淡了,回家玩儿蛋去吧。

只是令谨欢和刘彻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事儿居然闹腾开了。

董仲舒在景帝时期就开始教学,弟子再传弟子,再传弟子再传弟子,这厮可说是广收门生,声誉颇高。而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之中又有许多人拜官授职,可以说,谨欢看着他觉得讨厌,但是这厮实实在在的影响力还是很骇人的。

学宫本为了招收百家,然而在董仲舒摆明立场之后,儒家的进度一下子就慢了下来,甚至于很多人都开始暗地里挤兑学宫,想让学宫早日关门大吉。

说实在的,没有儒家而已,谨欢一点都不care。大不了政法学院不开呗,她照旧还是能开军事学院和科技学院啊,哦,对了,还有农业学院呢。民以食为天,只要能侍弄好地里的庄稼,只要她手下人顺顺利利“研制”出那些新式农具,得了百姓的心,还要在乎那些个只会耍笔杆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