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三十一章 春种秋收(二)(2 / 2)

割麦子要头顶三伏的日头,干着和老天爷比速度的重苦力活儿。

小麦怕雨,麦子生芽就算废了一半了。

艳阳下,李之重挥舞着镰刀,一扬头汗水就能从下巴甩出一条线。

手上挑破的水泡用旧布包着,麦芒刺伤了胳膊和手背,伤口又被汗水蛰得火辣辣的疼。

麦秆带起来的灰尘从鼻子里擤出,呈黑色粉笔状。

这样的日子要持续五六天,每天回家累的饭都不想吃。

这还不算完,运输、脱粒、扬场和晾晒,这一溜趟做下来不死也要脱层皮。

是真的脱一层皮,紫外线晒爆的,没人帮忙,大家都在忙,只能硬扛。

李之重记得有一年拉痢疾,自留地还剩下半亩多小麦没割,母亲在场院里照看出不来。

一个人手脚都软,且每隔十几分钟还要出恭一趟的前提下,愣是用一天半割完了。

药都没吃一粒,纪念我可怜的坚强的十七八。

夏天过后,李之重和非洲黑人有的一拼。

冲凉的时候发现除了腹股沟有两条白线,其他部位都是黑的。

后来才发现,到市区待上半个月,肤色就快速缓了过来,也不显黑。

回村三天,肤色肯定要黑,不单是李之重一个人,大家都说是水土的原因。

小麦收了以后就是莜麦和胡麻了,莜麦也称燕麦。

喜寒凉,耐干旱,抗盐碱,生长期短,是小麦下来当地人的第二细粮。

莜面营养丰富,耐饥抗寒,是NMG中西部特产,与土豆和大皮袄并称“三宝”。

莜面含糖分少,蛋白多,也是糖尿病患者较好的食品。

莜麦也是耧种,不过种的比较稀。

莜麦收获以后,须先淘洗,后炒熟,再磨面。

炒莜麦用的是生产队的大铸铁炒锅,直径两米左右,呈倾斜状,角度约十五到二十度之间。

炒锅表面极其光滑,炒制时用特制炒耙把莜麦从低处推向高处。

莜麦利用重力又滑到低处,不用来回推拉翻动莜麦。

节省一半力气,向聪慧的劳动人民致敬。

炒莜麦除了热以外,还有莜麦毛毛在炒制过程中漫天乱飞。

沾到汗水淋漓的身上奇痒难耐,越挠越痒,全凭毅力忍着。

即使炒制完成回家清洗后,还会痒个一两天。

炒莜麦的柴火是自己从家背来的麦秆,炒时要控制好火候,不宜过生或过熟,要恰到好处。

要求的是一个男主人的眼力和烧火女主人的精准配合。

每年炒莜麦的那几天,马玉仁的火气都很大。

大人小孩说话都是轻声慢语的,怕给自己惹祸。

不过深藏父爱的李德财,每次炒到最后,炒锅里剩一斤多。

余火炒至全熟微焦,是饥肠辘辘孩子们的最佳零食

磨面倒是简单,莜面不像小麦要出麸子的,连皮带芯一起粉碎成面。

这样的莜面面香浓郁,俗称“有莜面味儿”,比后世去皮的莜面更吃香。

不过去皮后蒸熟的莜面色泽光亮,发白且爽滑。

食用时要用开水和面,称为冲熟。

和面是个力气活儿,和成面团后要用拳头不停挤压,发出“噗噗”的声响即可。

俗话说“莜面採到放屁”,意为火候到了。

莜面按照做法分为搓鱼鱼、推窝窝和压饸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