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三十八章 春种秋收(九)(2 / 2)

据邻村一位儿子就职于吉兰泰的唱过戏的大妈称,吉兰泰腌菜不用瓮。

家地下挖个坑就是盐坑,把菜扔进去就不用管了。

多会儿想吃多会儿捞,惹得一众妇人艳羡,果然是唱戏出身,编的和戏文似的。

一年大妈吉兰泰探亲,携带三麻袋咸盐胜利归来。

吃瓜的群众深受刺激,说什么的都有,有说“到死也吃不完,”有说“吃死也吃不完。”

“恨人有笑人无”这种本性发挥的淋漓尽致。

熟腌加了一道工序,就是入瓮前过一遍开水。

加速其脱水,升高了瓮内的温度,加速发酵,酸的比较快。

用不了十天半月就可以勉强食用了。

过水本地人称“拉白菜”,李之重很不喜欢这个工序。

冷冷的秋日家里,炉子还没点燃,“拉白菜”一淋一地水。

家里更是阴冷了许多,还湿漉漉的,大人们其实也不喜欢,只是想着早点能吃。

三百六十斤腌两大瓮还剩下点,放在窖里可以现吃。

这两瓮可以吃到来年七月初,是土豆的黄金搭档,也是穷苦百姓的日常。

穷汉相亲据说要借很多东西,衣服和粮食自不用说。

酸菜也要借,细心地女方家人甚至会检查菜瓮和土豆窖。

腌咸菜用的是三只瓮或五只瓮。

一个是芥菜瓮,一个是蔓菁瓮,本地一般是干腌,也叫干埋。

收获的芥菜去泥、去樱和去梢,左右两刀去须。

大的一破为二,清洗干净,暴晒两天。

加一层盐加一层芥菜,盐量为十比一,樱子放在最上面。

每层都要排紧压实,封缸一月后可食用。

蔓菁的做法差不多,盐量略少,口感微酸。

十一月初,土豆和萝卜开始收获了,收土豆萝卜本地人叫“起”,形象生动。

生产队起土豆中午不回家吃饭。

带上两口大锅,半袋子小米,一担桶(取水用的)。

心细的女人带个饭盒,没饭盒的拿个碗,啥都不带的,洗洗锹头也可以用。

筷子是草棍儿或柳条。

到地里后,先起几垄土豆。

挑选大小适中的表皮发涩的土豆,大小适中熟的快,表皮发涩瓤发沙。

用柳条编制的筐装起来。

地头先挖两个地灶子,用来架锅熬粥。

另外再挖几个小坑生起大火。

等小坑装满热灰时放入准备好的土豆,再在上面加柴火。

烤制半个小时左右,从灰里面掏出。

烤好的土豆表皮焦黄,掰开,瓤白沙面,冒着热气,惹得一众社员垂涎。

不停地烤,不停地吃,直到没人再要了为止。

有些节省的人家起土豆的头天晚上就不吃饭了,就为这一顿。

这时的土豆地也是孩子们的乐园,吃是主要的,玩是捎带的。

土豆地还有一个乐趣,就是莫名的出现一些西瓜蔓或香瓜蔓。

结着几个秋瓜,虽不大但很甜,关键是稀缺。

孩子们一垄一垄的仔细查看,唯恐有漏网的。

远处忽然听见一片欢呼,那是有个幸运的家伙又有收获。

这种好运李之重在包产到户后,家中的土豆地里才有斩获。

至于西瓜和香瓜是怎么长起来的,种子又是从哪里来的,李之重后来分析极有可能是农家肥里带去的,不过是休眠期长了些。

萝卜种植目的就是为给七顿半饺子做配料。

虽说是配料,却有枝强干弱之嫌。

首先它的用量是肉的两三倍,最高可达四五倍,用量和家人数成正比,和光景好坏程度成反比。

一般每个生产队都种的不多,一个人分个十斤八斤的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