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五十四章 摊黄儿(2 / 2)

鏊子直径六十多公分,和烙月饼的铛子相似,倒扣在七烧锅的位置上的,加热靠的是灶火。

饼铛表面呈丘状,鏊子表面是平的。

由五个下陷两公分左右的圈状物组成,中间凸起一公分左右,可使倒入的糊状物不会流散。

转边上四个圈直径约十七八公分,主功能是摊。

中间的略大二十五六公分,主功能是烙。

整个鏊子经年油浸火燎,黝黑发亮,圈状物表面光滑油润。

盖子为覆碗状,盖顶有环或钮,便于揭扣。

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油抹子,一般是用土豆做成的。

选长形土豆一颗,带皮一破为二,就是两个标准的抹油子。

马玉仁头一天就开始准备了。

十五碗玉米面,十五碗小米面,两碗白面,苏打一大把,糖精一小袋。

一起倒入放在炕头的雷盔里,加等量体积的温水,搅匀成糊状。

篇篇紧盖,大被蒙起静等发酵。

隔几个小时揭开闻一闻,看一看。

发好的面糊一股酸甜香味儿。

原来半雷盔的面糊现在即将溢出。

那是发酵产生大量气泡导致的,也是黄儿松软的主要原因。

第二天一早,大人小孩都起了。

大人起了是要忙乎了,小孩起了是进入等待中。

李德财把七烧锅从灶头端了下来,把清洁干净的鏊子放在灶头,毕竟一年没用了。

鏊子也是二小舅子的功劳,光铁就用了十几斤。

李德财费劲的把雷盔挪到灶头跟前,方便把面糊从中就近舀出。

面糊先舀在二号盔里,放在锅渠备用。

胡油半碗,半个土豆放在碗旁。

李之重抱回了硬柴,是前一天李德财劈了几个树墩子得到的。

麦秆引燃硬柴,风箱声骤起。

待鏊子表面微烟起,土豆抹子蘸油先把周围四个圈底抹匀。

舀半瓢面糊,从圈状物中心凸起部位缓缓浇下。

面糊流淌中逐步定型,厚约三四毫米,一股酸香马上弥漫全屋。

这个面糊极其考验主妇的配比能力,稠了流不开,稀了全到了边上。

四个圈状物全部浇上面糊后,盖上盖儿,大火两分多钟。

起盖儿,铁铲铲起黄儿的半边折于另一半上。

一起铲下放入中间抹油的大圈里,烙制两分钟左右即可食用。

摊这个词,在这里指的是用一种T形大号刮胡刀状物,把面糊均匀抹在鏊子表面。

可聪明主妇们利用温度和糊的粘稠度,很好地摈弃了摊的这个步骤。

但还是按照约定俗成叫“摊黄儿”。

终于起锅了,迫不及待的李小拴和李小凤早在地下等候了。

不顾烫手,直接从篇篇上整拿起来就吃,惹得马玉仁一顿骂。

李之重也揪了一块儿,色泽焦黄,热乎乎、香喷喷的现黄儿,味道确实不错。

冬日里的农家黄儿又是主食,又是孩子们的零食,也是孩子们真正意义上的家做零食。

吃法不外是烤的吃和馏的吃。

炉盘子上烤过的冻摊花儿,香甜酥软,外烫里冰,用力一吸,还有少许酸甜的汁液入口。

烩菜的时候,馏上一笼,香甜依旧。

到春天放不住的时候,要把黄儿取出晾晒。

瓮底一般会有一些黄儿解冻流下的汤水,酸甜爽口,算是李之重儿时喝过的最好饮料了。

晒干黄儿吃起来“咯嘣嘣”的,极富嚼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