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162节(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血字的研究》在此时面向大众,可对玛丽来说是件大大的好事。在读者们好奇玛丽·班纳特时,华生医生给了大家解释,如此巧合,都让玛丽禁不住怀疑是不是华生医生和霍尔主编早就商量好的了。

意识到这点,玛丽勾了勾嘴角,免不了放松下来。

虽然华生医生的文笔好,故事也是现成的,既精彩,又真实,创作起来哪怕是同样辛苦也省去了寻找灵感和素材的时间,也叫玛丽免不了产生的深深地危机感。

要知道她才是最先在《海滨杂志》刊登悬疑推理小说的那个!

华生医生——或者说,有着柯南·道尔爵士光环加成的他,今后就是自己的头号劲敌了。一想到这儿,玛丽顿时燃起了无尽的斗志。

不行,她必须抓紧着手创作诈骗案的故事了,身为已经刊登两部连载,还有p.t.巴纳姆亲自造势的菲利普·路德,要是被”新人”作者比下去,她的面子往哪儿搁?

等到布莱克伍德上了绞刑架后,她立刻就写。

这段时间一直在关心光照会的案件,使得玛丽无暇动笔创作。她已经决定在《狂欢之王》之后搁置一个月的连载了,反正资料和大纲已经准备完全,一个月的时间足够她顺利完稿。

如此决定也并非完全因为抽不开身,而是《狂欢之王》一部作品实在是闹得太大了。

在玛丽的身份被公开后,她和霍尔主编商议好,雇了几个小报记者提前放出了连载结局“剧透”。

有说玛丽·班纳特自暴自弃,直接写菲利普·路德和普鲁托同流合污,准备收尾之后就要换笔名的;也有说菲利普·路德其实和玛丽·班纳特一样也是真人,未婚姑娘不过是真实警探的一位亲戚而已,根本不可能写路德向普鲁托妥协。

当时的玛丽不过是灵光一闪,想起了二十一世纪的大ip炒作方式而已。拍摄过程时大肆宣传自身的剧情需要严格保密,可是总是会有时不时的“神秘路透”传到网上,虚虚实实、掩人耳目,反而引起人的好奇。

玛丽大概向霍尔主编一解释,主编先生就立刻领略了其中意图。说出“剧透”是玛丽的主意,路德身份另有其人是霍尔主编的主意,主编先生竟然无师自通,自觉领略了营销的本质:话题度。

两个截然相反的声音在《海滨杂志》发刊前传了出来,尽管不是什么大报纸,可也势必会引发好事者的关注。//思//兔//在//線//閱//讀//

而在此时,《狂欢之王》终于落下帷幕。玛丽觉得经由了那么多次营销炒作之后,她还是消停一个月,等到舆论沉淀下去、光照会的恶劣影响彻底消散之后再继续连载故事为好。

当然了,菲利普·路德是不可能向普鲁托妥协的——虽然玛丽觉得,小报刊登的那句“路德侦探会和普鲁托并肩站在灯光最高点,共同成为‘愚弄市民’的狂欢之王”并非假话。

第三期连载进展到了结尾。

在马戏团团员的帮助下,菲利普·路德成功地拿到了意大利团伙的消息。他们买通了在卢浮宫做油漆匠的同乡人,并且在巴黎的某处穷人聚集点租了个公寓。

因为普鲁托将“偷画”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整个巴黎都处在紧张状态中。特别是卢浮宫,卢浮宫馆长为了保护镇馆之宝,不仅向警局提出增加警力,还向政府申请了一大笔钱加强安保,在这个情况下想要偷画是不可能的,因此来自意大利的盗贼团伙一直没动。

他们在等。

等待普鲁托的马戏团巡演到了最后一夜,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他和他的马戏团身上时浑水摸鱼,偷走《蒙娜丽莎》。

要是能成功,还可以把责任归咎到普鲁托身上。谁让他宣布要偷画来着?就算不是他偷的怕是也洗不清嫌疑了。

事已至此,连菲利普·路德都不得不佩服普鲁托这招又险又有用。

不是什么人都能想出这种歪主意的。虽然深谙普鲁托是为了哗众取宠夺人眼球才这么做,马戏团老板最根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卖票。但他也的确为盗窃团伙下了一个圈套,而这个圈套,他们是不跳也得跳。

在这样的情况下,菲利普·路德也选择将抓住盗贼团伙的机会押在了马戏团最后一天的演出当晚。

他花了好大功夫,不惜用自己的名誉担保去说服卢浮宫的馆长,让他相信一切都是普鲁托为了抓住意大利团伙的圈套,并且将《蒙娜丽莎》的画作借给马戏团展出。

又是大费口舌,又是托关系摆证据,周折许久,路德感觉自己仿佛又破了一个连环杀人犯案件。不过他好歹成功了。卢浮宫馆长絮絮叨叨了一大堆条款注意事项,并且拿出了一份极其严苛地合同要普鲁托签字,一旦《蒙娜丽莎》受到损坏或者丢失,他就算逃到天涯海角也无济于事。

面对严苛条款,普鲁托不仅不畏惧,反而主动加码,许诺了十倍于自己身家的金钱数额作为保证。

在最后一场演出的当天,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