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229节(1 / 2)

洗衣女工的诋毁,“那我们有什么能为你做的吗?我和玛丽认识巴黎歌剧院的女高音艾琳,说不定她能帮你介绍什么工作。”

娜拉摇了摇头,忍俊不禁:“我们刚刚才认识,莉迪亚,你就不怕我说了什么谎话,或者装模作样欺骗你们吗?况且我现在也有工作,也有家庭想见见我,远还没到山穷水尽,需要第一天相识的朋友援手的地步。”

说着娜拉结束了这个话题,和两个班纳特家的姑娘聊起了其他事情来。

能听得出来娜拉也是刚刚脱离丈夫的控制,她比莉迪亚大不少,可言谈之间还带着消磨不掉被保护很好的少女感——和玛丽相比,这位年长的女士和莉迪亚更有共同语言。

娜拉喜欢漂亮衣服,喜欢巴黎的刺绣花样,也喜欢其他小姑娘女孩的零零碎碎流行物件。同样是来到巴黎没多久,身处异国他乡,除了时尚的话题之外,娜拉还同莉迪亚分享了巴黎各处的风土人情。

这么一聊就到了晚上。

两个人相见恨晚,离开之时莉迪亚还许诺给娜拉写信,要是有工作机会也会推荐给她。而兴高采烈的莉迪亚等上了马车之后,笑容却一寸一寸消失了。

玛丽见她若有所思,也不着急,直到回到艾琳的公寓后才开口问道:“你在想什么?”

莉迪亚:“若是……”

玛丽:“嗯?”

莉迪亚:“若是我当时和威克姆结婚了,事后才知道他欠着债务,还没有工作。我肯定做不到提出离婚。要是我,恐怕又要哭哭啼啼、厚着脸皮去找简和莉齐帮忙,甚至是——你笑什么?”

笑你终于学会了举一反三,愿意动动自己的小脑瓜主动思考了!

玛丽那叫一个欣慰啊。莉迪亚拧着眉头,她却有种自家鲜花终于开出来的老母亲感受。

虽说她还是满脑子不切实际的想法,但总归是懂得自己思考现实处境情况了。要搁平时,就算玛丽把问题直接抛到莉迪亚面前,她也要别别扭扭嘴硬一番,事后才能意识到问题。而现在,玛丽自己都没想到娜拉的故事能和莉迪亚扯上什么关系呢,她自己就先联系过去,心有余悸起来。

平时她糊里糊涂,玛丽看着就来气,忍不住和自家妹妹吵架斗嘴。但她明白过来道理,玛丽又免不了出言宽慰:“你要是嫁给威克姆,大家生气归生气,但也不会不帮你呀。娜拉自己也说了,她是父亲病亡无家可归,但你可不是。就算你不找简和莉齐,我也会帮你的。”

莉迪亚大大翻了个白眼:“我要是真嫁给威克姆再回来寻求帮助,你一准要嘲笑我,说你‘早就说过’的。”

玛丽笑眯眯:“那是当然。”

莉迪亚小声嘀咕:“讨厌。”

但这句讨厌怎么都有种撒娇的意味——莉迪亚和玛丽撒娇,放在两年前有人这么告诉玛丽,她会觉得那人脑子有问题。

“而且,”莉迪亚不等玛丽开口,继续说道,“换做是你,你绝对不会找简和莉齐帮忙。”

玛丽就知道她会这么说。

她无所谓地勾了勾嘴角:“这你就钻牛角尖了,莉迪亚。我不会事后出了麻烦再找她们帮忙,但我会提前找她们帮忙。现在名义上租下塞鹏泰恩大街公寓的女主人还是的呢。姐妹之间相互帮衬不一定是要帮助对方收拾烂摊子,提供准备帮助,可要比解决麻烦容易得多。你和我也是如此,你想开店,帮你提供铺设道路的思路,总比你破产之后帮你还债好,不是吗?当然了,你能这么想很好,要是成功开起女装店,你就是老板了,得自己思考、自己做主,我和别人的建议都只能提供参考,真正下决定的还得是你。”

莉迪亚听得懵懵懂懂,但玛丽不着急,她听进去了,懂得思考,就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良久之后,莉迪亚才打破沉默:“我还是想帮帮娜拉。”

或许是大发善心,或许是从娜拉的经历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总之这恐怕是玛丽所知的,莉迪亚第一次出于为别人着想而下定了决心。

她点了点头:“你想帮,你就自己想法子。”

莉迪亚:“嗯。”

她的话音落地,凯瑟琳也回来了。

班纳特家的四姑娘跑了一趟邮局,拿回来了几份杂志和报刊,以及《海滨杂志》寄来的读者来信。凯瑟琳一见玛丽和莉迪亚在闲聊,当即就不乐意了:“你们两个跑去玩,要我去跑腿,太过分了!”

莉迪亚站起来:“我帮你拿。”

凯瑟琳:?

向来懒得干活的莉迪亚竟然主动帮忙搭手,她没听错吧?凯瑟琳莫名其妙地看看莉迪亚,又看了看玛丽。

玛丽失笑出声:“也分我点,看看这次又有什么读者反馈。”

作者有话要说:  我查了查,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已经有法律保护离婚妇女权益了,并不太完善,不过更重要的是,当时的社会舆论肯定是没跟上的。易卜生是挪威人,挪威当时是否可以合法离婚我不太清楚,就当有吧【你。

鲁迅先生的《娜拉走后怎样》,说娜拉独立思想觉醒离开,但注定不是回来,就是堕落,因为她没有钱,而鲁迅的演讲主题就在于,男性和女性应该有同样的经济权力,而这是个长久的奋斗过程,甚至比参政权更为艰难。不过这篇只是同人了,往好处想,《玩偶之家》里的娜拉可以为了还债刺绣、代人抄写,她是有能力赚钱的,只需要离开那个社会环境。尽管我知道这很理想化,理想化就理想化吧,姑娘们也不想看我拆碎梦想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