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一百一十四章 该怎么变?(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一想到要去南京的国子监,吕渭纶又想起了曾经他在北京国子监。

那时候,他县试,府试,院试,乡试,皆为第一,拿了四个第一,就被理所应当的推荐到京城的国子监。

吕渭纶也的确去过国子监听了几天课,但没多久他就不打算去了,因为他觉得那里的环境并不适合他学习。

国子监里多是世家大族或者是某些京官家的子嗣,跟他志同道合的贫困学子并不多,他觉得那里学生的质量并不是太高,于是才不去了。

没想到这才过了几年,自己已经要去当南京国子监的祭酒,有时候实在觉得,这世事难料。

他算了一算,汤显祖二十一岁中举,要是没有张居正的阻挠,在他二十四岁时也至少是个进士了,和自己差不多。

只是如今他这个二十四岁的年纪去国子监担任祭酒,恐怕难免会惹来那些学子的不服气,毕竟那里很多学子估计都比他大,更别说国子监那些老教员了。

……

没过多久,他就到了南京国子监的门前,这国子监的设施还是朱元璋当时搞的,看起来甚是雄伟,这在当时就是大明第一。

要不是朱棣迁都带走了许多学子和教员,现在的南京国子监恐怕更为鼎盛。

这国子监建的比南京六部要大的多,这也挺合理的,毕竟是曾经的最高教育机构。

与他想的不一样,他原以为,进了国子监,估计更长一段时间都没人会注意到自己,可万万没想到的是……

“国子监司业见过祭酒!”

“国子监教习见过祭酒大人!”

“学生见过祭酒大人!”

……

没错,刚进了南京国子监的大门,吕渭纶就看到几百上千人围在门口,纷纷对自己行礼。

这让吕渭纶心安些,还好,这样看来,自己还是挺受欢迎的。

司业上前一步,笑道,“吕祭酒,在下荆苓,已经担任司业十年有余,今日收到吏部的消息,您已上任,才特地在门前带学子来相迎。”

其他教习也都是脸上带有喜色,点头称是。

再往后看,那些国子监学子们的眼神中也都是充满期待。

看着这几个年纪大些的教习,和密密麻麻的学子,吕渭纶心里突然有了压力。

他怕,怕会管理不好这个国子监,管理不好的话,他就对不起大明,对不起这些学子。

刚从刑部出来的他,心里本已经很乱,但现在,变得更乱了。

……

曾经他在京城翰林院,白天在院里整理大明会典的修订,下午去书院讲学,那种日子,他本以为是很美好的,那是京官的美好。

后来,经筵上,他被皇帝赐斗牛服,当着那么多官员的面,万众瞩目。

接着,他遭遇了刺杀,那时,他第一次慌了,再往后被派陕西主考。

从北京城出来,他想的是游山玩水,一直到了山西太原,他第一次跟地方知府有了过多的接触。

帮助他们剿灭了山贼,第一次见到了山西巡抚,第一次见到了太原城卫所的军事实力。

那时候,他在一旁指挥,截止到这,他一直认为地方官是很轻松的。

……

离开太原,他的情绪逐渐有了变化,虽然还是以游山玩水为主,可他也感受到了一些东西。

那种东西就是从北京到山西,再到陕西,底层百姓的生活越来越不一样。

到了陕西西安城,由于遭遇了变故,他的那一些感受被冲没了,直到赶走北元人和大周叛军,又成为丐帮的少帮主,他骄傲了。

这种骄傲一直延续到陕西乡试的结束,是申时行的那一张白纸又将他拉了回来。

从那时起,他意识到,当官没有那么简单,而他当官又是为了谁?为了自己的仕途还是为了大明?为仕途和为大明之间又是否冲突?

他陷入了深思,开始思考官员与大明,官员与百姓之间的所有关系。

他又见到了许多举人学子,从那些学子的身上,吕渭纶看到了一些影子,他们都是未来大明的中流砥柱,可他们全部是迷茫的。

当时他认为,这都是陕西的教化搞的不行,提学官和一众地方官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

也许就是从那时起,他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到了陕北,他意识到自己有多么渺小,以为自己混的很好,可到了地方上,连个县令都搞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