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八章 多情却似总无情(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回到神农山,神农山依旧是老样子 五神山的欢喜并没有传到这里

夭悄悄问黄帝:“馨悦没有反对吗?”

黄帝漫不经心地:“肯定很不高兴,但她是个聪明人,知道无力阻止,也知道这事于她并无影响,总比颛顼把阿念娶回神农山好。”

夭想想也是,阿念居于遥远的五神山,也就这几年颛顼要多花时间在高辛,待一切稳定,绝大部分时间颛顼都在神农山,可以阿念只拥有五神山和王后的名分,不行使任何王后的权力,不会抢走馨悦已经拥有的一切。

夭道:“父王真的很睿智,他知道放弃才能让阿念真正安稳--生”

黄帝面容一肃:“能看清下大势的人不多,看清了又能甘心舍弃,顺应的人寥寥无几,我以前瞧了他的胸襟和气魄,可惜你娘先遇见了……”黄帝悠悠一叹,来再多言。

夭拿出一个玉蚕丝袋,递给黄帝:“这是颛顼让我带给你的他他没时间琢磨这东西,让爷爷看着办。”

黄帝打开袋子,里面是半枚像鸭蛋的玉卵,黄帝拿出自己的半枚,合在一起,变成了一枚完整的玉卵。

黄帝悠悠一叹,几百年后,河图洛书终于完整。传闻得到它就能得到下,可其实是得到了下,才能得到它。难怪蚩尤、颛顼都不稀罕!

夭好奇地问:“这里面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黄帝:“我研究了几百年,已经有些头绪,很快就能知道。”

黄帝闭起双目,将灵力探入玉卵,半响后,他睁开了眼睛,笑着叹了口气。

夭问:“外爷,看到了吗?”

黄帝:“里面有大荒的地图,记载了很多阵法,可以变换出各种气候地势。还有一段盘古大帝的笔记。”

“看来这东西真的是盘古大帝的遗物,他什么?”

“只是一些稼穑笔记,记录着什么气候适宜种植什么,有点像炎帝留下的医术笔记,是盘古大帝还未完成的东西。那些阵法,并不是用来行兵打仗,而是用来模拟各地气候,研究如何种植作物。”

夭想了想,明白了:“炎帝想去除下万民的病痛,盘古大帝想让下万民再无饥饿。”

黄帝点了点头,叹道:“如何得到下从来不是秘密,让下方民免于饥饿,免于痛苦,自然就能得到下!”

黄帝看向窗外山坡上的一块块田地,若有所思。

夭偷笑,外爷又有事要忙了。外爷不但想完成炎帝的遗愿,还想完成盘古的遗愿,授民稼穑,丰衣足食。

黄帝回过神来,收起了玉卵:“你笑什么?”

夭弯下身子行了一礼,到:“黄帝陛下,您把下人的疾苦都装在了心上,下人也会把您真正放进心里。千秋万代后,您会像炎帝一样,被万民祭祀敬仰。”

黄帝笑摇摇头:“我现在倒不在乎这些,只想尽力做些惠及黎明百姓的事。”

一年多后,俊帝移居轩辕山,入住朝云峰的朝云殿,废俊帝之称,改称白帝。白帝这么做的原因连颛顼也猜不透,也许只是因为他想彻底摆脱过去的噩梦,也许是因为他想告诉下从此再无高辛国君。

青龙、羲和两部随白帝迁往轩辕山。颛顼将轩辕山附近原本属于轩辕王族的肥沃土地封赐给了青龙、羲和两部,除了土地,还有无数其他赏赐,十分丰厚,让原本因为背井离乡而心情低落的两部看到赏赐,都目瞪口呆,忘记了低落。

全部落迁居新地,必须要有大的祭祀活动。在用伏羲龟甲卜算是,青龙部的祭司卜出不吉,青龙部得白帝准许后,请黑帝为他们改名,颛顼赐名青阳部。

本来,众人也没多想,后来才得知这是黑帝大伯的名字,青阳曾是轩辕黄帝最钟爱的儿子,也是轩辕王族都敬爱的一位大英雄。听闻镇守轩辕城的大将军应龙就十分尊崇青阳,黑帝在赐名前不仅询问了白帝和黄帝的意思,还问过应龙,两部都明白,“青阳”这个部落名代表了轩辕王族对他们的尊重,也代表了大将军应龙的认可。有了应龙的照应,不管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碰到什么麻烦,想来都不会成为真正的麻烦。

最嘲讽的是,黑帝虽然将原属于青阳,羲和两补的大部分土地赐给了常曦、白虎两部,却让蓐收成为大将军,率兵镇守常曦和白虎的封地,蓐收可是下皆知的青阳部子弟。

虽然黑帝此举的确狠辣,但所有人也得不佩服黑帝的胸襟气魄,他竟然就如此放心地把五十万大军交给了蓐收,没有猜忌、没有打压,连监军都没有派一个。

黑帝又任命句芒为大将军,统领原属于俊帝的五神军,镇守五神山。句芒和蓐收都是白帝的徒弟,彼此交情很好,显然,黑帝对蓐收和句芒完全信任,不怕他们“私下勾结、意图不轨”

青阳、羲和两部真正感受到了黑帝对他们的与众不同。

不管这种看重是因为想补偿他们远离故土,还是因为黑帝对白帝的感情,反正黑帝对他们比对早早归顺了他的白虎、常曦两都要好很多,青阳、羲和两部本来的几分不甘和郁悒也就渐渐地消失了。

整个大荒几乎都在黑帝的统治下,不再有以前的诸国纷争和壁垒。各国珍藏的医书都能收集到一起翻看阅览,印证对错,增补各自不足。

以前,各国的优秀医师还怕医术外传,互不交流。如今在黄帝的传召下,汇聚到月顶,一起讨论医术。

刚开始,他们还是五分,留五分,当夭毫不藏私地将整理好的《神农本草经》分给他们时,他们捧着下至宝,震惊到难以置信。

夭:“各位都是大荒内最好的医师,翻阅一遍自然知道这本书是真是假。我不想多解释为何失传的《神农本草经》会再次出现,我只想给各位讲一段我的故事。”

在所有医师专注的目光中,夭娓娓道来:“我刚开始接触医术不是为了救人,而是为了杀人。我杀的人远比我救的人多。那时候,我从不觉得医者值得尊敬,也从不觉得《神农本草经》有多么珍贵,直到有一日,我遭遇了痛苦,对所有事都心灰意懒,我的外祖父,黄帝陛下领着我走进医祖炎帝曾住过的屋子。在那个屋子里,有半箱炎帝的手札。你们肯定都听过炎帝以身试药,尝百草中毒身亡,那些手札记录的就是炎帝从毒发到逝世前的所有用药和身体反应。”

夭的表情很凝重,所有医师的表情也都很凝重。

“的是百草,可单一本《神农本草经》就何止百草?你们是医师,应该能想象万毒齐发的痛苦,但就在那么巨大的痛苦中,炎帝不仅要处理国事,还坚持这记录下他所用的每一种药物。我从没见过炎帝,但在阅读炎帝的手札时,我边看边哭,看了一夜也哭了一夜。在炎帝承受的痛苦前,我不能自己的痛苦就变轻了,毕竟炎帝是炎帝,我是我。可因为感受到了一位伟大帝王的胸襟和情怀,我看待事情的眼界发生了变化。我为自己曾经轻视《神农本草经》而羞愧,更为自己身怀宝物却未惠及他人而羞愧。从那一刻起,我才立志要学习医术,我一边学医一边行医,医馆没什么名气,来看病的都是普通人,但正因为接触了他们,我才开始理解一个医者带给别人的是什么,不仅仅是接触身体的痛苦,他给予的还是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喜乐安宁。因为我治好了一个姑娘的父亲,姑娘不用再被卖掉。她每日都和弟弟把采摘的野果放在我的门口。从那时起,我才真正开始用医者的心去学习医术。诸位都是名闻下的医师,你们可还记得自己最初想学习医术的原因?”

夭的目光清如水,从他们面上一一扫过。

“为了学习医术,我请求黑帝陛下派了个老师给我,就是陛下御用的医师鄞,我们经常一起交流学习医术,我是有的私心的,我只是一个人,不管医术再好,都能力有限,所以我希望鄞的医术更好,能更好地照顾陛下的身体。我的外祖父黄帝陛下看到我和鄞时不时为了一种药草、一个药方争执,当外祖父听我《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药草长于中原,很多海里的药物《神农本草经》中都没有记载,外祖父突然生了一个念头,想集下医师之力共同整理编纂出一套医术,补《神农本草经》之不足,让更多的药草和药方能惠及世人。”

所有医师震惊地看着夭,疯狂,太疯狂了!竟然有人相比《神农本草经》做得更多?

夭平静地:“当时,我也觉得不可能!这个念头很疯狂,全下估计也只有皇帝陛下敢想、敢做。我没有外祖父的气魄,根本不相信能编纂出一套记录全大荒药方和医术的医术,只是觉得能收集一点就是一点,我虽比不上炎帝以身试药的情操,但只要尽了全力,至少问心无愧。可没想到,竟然真有这一日,全大荒的优秀医术汇聚在月顶,大荒各地还有外祖父派出去深入民间、搜集整理药方的医师们,我想外祖父的心愿有希望完成了!”

夭诚恳地:“我们每个入学习医术的原因各不相同,在座诸位都是大医师,医术给诸位带来了名和利,但名和利终不过身死,这世间无数人来了又走了,不过飞鸿飘絮、爪影不留,有几人能为后世留下点什么?又有几人能为千秋万代留下点什么?外祖父给诸位的不仅仅是彼此交流和提高医术的一个机会,还是让各位能影晌千秋万代的机会。很久很久后,恢宏雄伟的城池坍塌了,一代又一代的帝王死了、无数的英雄传奇湮灭了,可我坚信,你们所编撰的医书依旧会在世间流传,依旧会让无数的父亲康复、无数的女儿欢笑。”

夭站起,对所有的医师行大礼:“我恳求各位,将一所学分享给世人,让大荒、让千秋万代的人,因为你们,而重获健康和幸福!”

不知何时,黄帝站在一旁聆听,此刻,他徐徐道:“你们能学有所成,都是有智慧的人,请明白,在分享你们所学的同时,不是失去,而是得到。”

所有医师看着手中的《神农本草经》,再看看黄帝,最后望向了夭,有人震惊,有入深思,还有人满目热切,到后来都渐渐地变成了坚定。开始三三两两地向夭回礼,最后全都在给夭行礼:“我们愿效仿医祖炎帝,尽一生所学,编纂医书。”

黄帝看着伏地对拜的夭和医师,微微而笑。

四海之内无战事,春去春回,寒来署往,忙碌的日子过得格外快,不知不觉中,十五年过去了。

傍晚,颛顼到月顶时,看到夭和几个医师在忙忙碌碌地整理书籍,门外站着二三十个医师。他们神情疲惫,脸上却带着满足的笑,期特地盯着屋内,就连黄帝也好像有些焦灼,看似和璟品茶聊,却时不时看向医师围聚的方向。

颛顼停住了步子,好奇地看着。

一会儿后,听到有人:“完成了!完成了!最后一册也完成了!”

所有医师都挤到了门口,黄帝也站了起来。

夭捧着两摞厚厚的帛书向黄帝走去,所有医师尾随在她身后。

夭跪倒在黄帝面前,朗声道:“不负陛下重托,医书历时四十二年完成。前后共有六十八位大医师编纂,三千七百七十三名医师搜集整理,为了搜集药物,医师们足迹遍布大荒,三十八人坠下悬崖身亡,五十二人在山洪和暴风雪中失踪,六十一入死于怪兽毒物瘴气,还有七位大医师病殁于书案前,死时仍握着笔,在记录药方。”

几十年的努力,无数人的心血,甚至是生命,随着夭的话,所有医师都默默地掉下了眼泪。夭跟中也泪光闪烁,她将手里的书高高举起:“医共有五十五卷,分为两大部,三十七卷记录了大荒内的药草,药方和医术,论述生死之途,十八卷是未有病而防病,论述养阴养阳之道,请陛下赐名!”

创建一国,征战四方、统一中原、刺杀、禅位……所有大荒内惊心动魄的大事黄帝都经历过,他从来喜怒不显,没有动容,可是这一次他的手在微微发颤。

黄帝轻轻地抚着书,道:“这套医书虽然是我召集所有医师完成,但没有黑帝,我不可能做到。因为黑帝,才有可能召集到气各族医师,踏遍大荒,一起完成一套医书。所以,颛顼,你来赐名吧!”

颛顼本来在一旁津津有味地看着、突然听到黄帝叫他的名字,有些意外,却没有推辞。他走到黄帝身边,拿起侍者准备的笔,微微沉吟了一瞬,在十八卷医书上挥毫写下:《黄帝内经》,又在三十七卷医书上挥毫写下:《黄帝外经》。

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宣告着旷古医书《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的诞生,众人齐声欢呼。

黄帝愣了一下,欢畅地大笑起来。医书成,令下苍生去病痛,让万民得欢乐,是帝王喜!有孙如颛顼,是他的喜!

编纂医书的心愿完成,持续了几十年忙忙碌碌的生活突然结束,夭十分兴奋,觉得终于可以什么事都不做地休息了,她和璟去了一趟轩辕山看望白帝。

大概因为不再有案牍劳神、政事操心,白帝的伤恢复得很好,只是耽搁的时间有些长了,所以走路时略有些不便,夭很遗憾。

白帝瞅了璟一眼,笑道:“我已是糟老头子,又没有姑娘看我,走得难看一些有什么关系?倒是璟的腿,如果能治还是治了。”

璟淡淡一笑,什么都没,白帝也就没再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