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三十章 飞书走檄如飘风(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你自以为用名利为借口,诱使我等孤军深入,便可以各个击破?殊不知,我等兄弟四人又怎会为这些虚妄浮名而耽误了费老的大事?我们出发之前,就早被费老暗中设置了笔灵印记,一举一动费老都看得清清楚楚。从我们踏入藏笔洞的那一刻起,所有韦庄内的笔冢吏,就都知道了藏笔洞的方位。”

秦宜花容失色,她本来想略施小计,却反被人将计就计。这对素来以谋略自豪的她,真是个无比沉重的打击。

刚才罗中夏的胜利,一下子变得毫无意义。他已经被诸葛兄弟四人用生命封在了滕王阁内,剩下的人里,只有颜政和秦宜两支笔灵勉堪一战,却与诸葛家的主力军团根本不成比例。

“你们从来就没占据过优势,呵呵!”诸葛春傲气十足地说道。

这时候,进入藏笔洞的诸葛家笔冢吏沉默地朝着两边分开,费老缓缓走了过来,两条银白色的眉笔皱在了一起。一个相斗了千年的家族被他亲手终结,可从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胜利的喜悦。

“费老。”诸葛兄弟四人同时低下了头,他们必须要控制血楼,动弹不得,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对费老的尊敬。

“你们做得很好。”费老淡淡道。

“我们寄身的笔冢吏,并不比神会下等!”

诸葛春突然大声说道,他的面色已经苍白到不成样子,双眼先是坚定地直视着费老,然后移向了费老身后的主攻军团。队伍中的一些人朝他们看过来,眼神里是敬佩和惊讶,还有一些人把视线移开。

费老面无表情地说道:“我知道,我从来没觉得你们和别人不一样,你们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他没有回头,但所有人都知道他是说给诸葛兄弟四人听的。

诸葛兄弟四人感激地瞥了一眼费老,同时运劲。他们周围的血雾一下子变得浓郁起来,血液被更快地抽走,把那一栋小楼彻底淹没在暗红色的雾气之中。滕王阁内的罗中夏忽然觉得周围压力陡增。原本他以为只要再过几分钟自己便可以脱身而出,现在看来又要多花些时间了。

“青莲笔已经被我们锁住了,请您尽快进入藏笔洞,胜利是我们诸葛家的!”诸葛春催促着费老,他们兄弟已经失去了全身四分之一的血量,恐怕已经支持不了多大会儿了。

费老不再去注视诸葛兄弟,他迈着沉稳的步子,走到藏笔洞的洞口。此时韦定国、颜政、秦宜和二柱子等几个幸存者都站到了一起,挡在了洞口,紧紧盯着这个造成韦家灭族的凶手。

可出乎意料的是,费老根本没有理睬他们,而是朝着虚空一拜。

“放翁先生,幸会。”

随着他的一声呼唤,半空中浮现一个人影,宽背高肩,白发虎目,正是陆游的本相。居高临下,不怒自威,就连周围的气息流转都起了变化。

陆游复活之事,除去罗中夏这一伙人之外,并无旁人知道。可此时费老居然一口便说破了陆游的身份,说明诸葛家事先的准备,比想象中还要充分。

“你是怎么认出来的?莫非是周成那小子?”陆游道。

“陆大人目光如炬。”

在南明山葛洪鼎内,周成临死前拼出一丝怨魂逃出去,将陆游之事告知天人笔,诸葛家与天人笔联手,陆游复活这秘密自然也会知道。

颜政忍不住问道:“陆老爷子不是去桃花源了吗,什么时候又跑这里来了?”陆游看了他一眼,道:“我并非本尊,只是留在罗中夏体内的一缕意识,这是解开七侯封印必备的钥匙。”他停顿了一下,又道:“若非如此,韦家怎会乖乖撤下《笔阵图》呢?”

听到陆游这么说,韦定国不由得面露尴尬。刚才罗中夏闯入藏笔洞示警的时候,那些长老压根不相信他的说辞,即便是韦定国也将信将疑。罗中夏情急之下,竟要伸手去破阵,被数名护法的笔冢吏一起出手制住,甚至打算当场格杀。

不料这一举反逼出了陆游本相。几个年轻的笔冢吏还欲上前动手,被陆游轻松打飞。陆游在诸葛、韦两家的地位尊崇,只略逊于笔冢主人几分。以他的权威,韦家这才心甘情愿地撤下笔阵图,让解放了的笔冢吏去内庄御敌。

而陆游则跟随罗中夏、韦定国来到藏笔洞口,为收笔做准备。

颜政和秦宜各自松了一口气,原本他们以为罗中夏被锁入滕王阁后,两边实力悬殊,已是万无胜机。而此时陆游居然苏醒过来,那还有什么好怕?诸葛家的人再多,也不会是这千年之前老怪物的对手。

陆游眯起眼睛,习惯性地打量了一下费老,费老恭敬异常,一动不动。

“通鉴笔?不错,史笔之中,除去前四史,就数它为最良。你能与之神会,实在难得。”陆游阅人,从来都是先看笔,点评一二,这是多年笔通积下来的习惯。

费老又施一礼:“老前辈谬赞了。”

他身后的诸葛家笔冢吏看到自家老大对一个鬼魂毕恭毕敬,无不讶异。不过费老向来治军甚严,无人敢站出来相问,只得互相交头接耳,纷纷猜测。

陆游道:“既然知道我是陆游,为何还不退去?”

他语气倨傲,可身份在那里摆着,并没有什么人觉得不妥。但在场之人仔细一品味陆游的话,却能感觉到倨傲之后的一丝无奈。以陆游的烈火性子,面对诸葛家灭韦家这等大逆之事,居然只要求诸葛家退去,其中曲折,颇堪寻味。

费老何等样人,细细一想便听出弦外之音,便从容答道:“老前辈,在下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这一句话本出自三国时期的陈琳。袁曹大战在即,陈琳为袁绍写讨曹操的檄文,文采斐然。后来曹操打败袁绍,便拿着檄文质问陈琳,陈琳回答:“当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言其不得已之情形。